-
扬之:不同寻常的德国大选落下帷幕,却透出“短视”
贝尔伯克今年4月当选为“总理候选人”后,绿党的支持率迅速飙升,一路高歌。4月28日的民调结果首次显示绿党超过了联盟党,达到26%。到了5月,有关贝尔伯克的一些“负面”消息逐渐流传开来:先是曝出她美化自己的个人履历,之后又揭出她未及时向联邦议院上报2万5千欧元的党主席职务津贴,后来又被人指出她7月初出版的宣扬自己政治理念的书有抄袭之嫌。
这些错误本身并没有到不可原谅的地步,但贝尔伯克本人以及绿党在“危机公关”中要么反应不当,要么被自己常年标榜的道德所“捆绑”,导致“错上加错”,并造成比错误本身更严重的影响。
譬如,贝尔伯克一向以“严谨”“认真”自称,可对自己的简历却如此“随意”和“粗心”,令人不得不质疑她的诚信;绿党曾强烈主张所有议员必须完全公开收入,而且要透明到分毫不差,可作为党主席的贝尔伯克却漏报收入,“诚信”再次丢分;被揭有抄袭之嫌之后,贝尔伯克和绿党没有道歉,而是指责政治对手在“黑化”她,甚至威胁必要时要用法律手段对此进行追究,直到最后被人列出剽窃之处才不得不道歉。
从此,绿党的民调结果一路走低,再没恢复过“元气”。短短五个月之内,绿党与社民党的支持率彻底倒了个儿:社民党从16%升到26%,而绿党正好相反,从26%降至16%,真是“辛辛苦苦几个月,转眼回到解放前”。
拉舍特也品尝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滋味,原因是他在洪灾区视察时不合时宜地开怀大笑(被坊间称为“一笑倾城”),加上他也被曝12年前写的一本关于移民问题的书有剽窃之嫌,致使本来就不太高的支持率持续下滑,并在8月被社民党追平(23%),之后不久甚至被其反超。
图片来源:skynews
很多人认为,黑绿两党未能实现竞选目标,主要原因是“用人不当”。换句话说,如果索德尔和哈贝克出任“总理候选人”,肖尔茨是否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还真的很难说。
更有人认为,拉舍特当上“总理候选人”与当时基民盟高层有人用“非民主”方式“逼迫”索德尔放弃竞选有关,现在的结果是之前“胜之不武”的因果体现。而贝尔伯克未能如愿以偿,则是她在高举道德大旗的同时也将自己架上了道德之火烧烤的结果。
这些话或许都有道理,也的确值得深思。但是,另一些原因似乎也不可小觑。
联盟党方面:
默克尔似乎没有真正处理好党内权力的交替。她在2018年宣布放弃党内权力的同时,表示不介入关于接班人的任何讨论。或许,这是她对党内某些关键人物对她“落井下石”的一种情绪外泄,或许是受“洁身自好”个性的驱使。但是,当拉舍特被确定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之后,她依然保持着所谓的“中立”,直到最后阶段才出面为拉舍特说一些话,这就有些“不尽责”了,难怪党内对此多有怨言和不满。
另外,拉舍特本人看上去还算稳重,据说还是个很看重团队协作的领导人,但他上位时间太短,民众还来不及真正了解他,加上民调结果迟迟不出现向上的“振奋效应”,使他在党内党外强大的压力之下渐渐失去开始时的“定力”,改变了自己既有的风格,通过攻击和贬损对方来为自己加分,给选民留下了一个“颇为善变”和“不得要领”的印象。
绿党方面:
关于环保的话题的确吸引了不少选民的关注和支持,但在如何实现环保目标方面,绿党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不然,环保意识挺强的德国人,不会在 “周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青年环保运动持续多年和今夏德国多地发生特大水灾之后,依然未“簇拥”在绿色大旗之下。
一向冷静的德国人当然也有思变的需求和冲动,但这一切必须基于相当的“安全性”、“可控性”和“可预见性”之上。譬如,2015年难民潮来临时,德国人在默克尔的感召下,在“施以援手”的基督教传统驱使下,也热烈欢迎过难民,但热情过后,德国人会很快回归理性并恢复对“安全秩序”的较高需求。
在环保问题上同样如此:大多数德国人的确很关注气候变化,但在电费因国家退出核能、煤炭等传统能源而涨势不断的今天,他们很难想象如何普及耗电不小的电动车辆。另外,德国即便自身变成环保“净土”,也无法保证为应对日常和工业所需而从别国进口的能源符合环保标准。
结语
归纳起来说,今年的大选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各媒体在选前所做的“民主科普”规模空前,“选举专题”节目也最丰富。
三位总理候选人在不同媒体共进行了三次正式的电视辩论(TV Triell),还不包括他们单独或双人接受的各类采访以及与公民对话的节目。其它政党候选人也拥有各种展示自己政治主张的平台。
可惜的是,各党亮相的机会很多,但记者的提问却总是围绕相同的几个问题。特别是环保话题过多过密,而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教育、数字化等问题却涉及不足,外交话题(欧盟、西方联盟、德中关系、德俄关系等)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德国舆论和政界在国家治理问题上过于短视,缺乏远见。精英担负着引领民众的重任,如果过多追逐或过于肤浅地解释当下话题,恐怕很难较好完成这个使命。
第二,今年的大选改变了原有的政府结构,组阁结果难以预测。
以往,德国政府均由两党组成。默克尔16年四次组阁,其中三次为“大联合政府”(GroKo),也就是两个最大政党自己组阁。这种模式对执政者而言难度最小,因为两党可以利用在议会内的绝对多数轻易出台政策,但它对“议会民主”的损害却是深远的。
议会中的其它党派几乎难以有效担起制衡和监督政府的“反对党”角色。长此以往,反对党会因为鲜能施加影响而趋于极端,这些小党所代表的民众也会因此而失去对政治的信任和耐心。
所以,这次红黑两党虽然照样能达到联合执政的多数,但无论是它们自己还是广大选民都不喜欢继续“大联合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德国政府将不可能再由两党组成,而是三党,因为这次各党的得票率过于平均。这是本次大选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第三,从选票投入选举箱的一刻,选民对政治的影响最起码在未来的四年中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
民主选举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大选后组成的政府未必就符合选民投票时的意愿。那一票既是你的权力,也是权利,但这一“票”投出之后,你就等于把自己的权力/权利都托付给了“未知”。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票站好比“赌场”,民主选举类似押注。区别在于,赌场押注对了,你能赢钱;可选举押对了,你却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赢者未必最终就能组阁。这次德国大选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四,政治是“无情”的,选民未必就是“有情”的。
为德国赢得国际声誉的默克尔尚未正式离开总理府,最新民调结果却已经显示,52%德国人表示她离任后“绝对不会”或“应该不会”怀念她,表示会怀念的只占38%,另外10%则表示不知道。
大选虽然结束了,新的戏码很快会上演。
未来数周内,各党派将迅速展开各种“接触摸底”和“组阁谈判”。如果顺利,下一届德国政府将在今年圣诞节前诞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阿塔:禁止理发店为男士剃须,被罚者无权申诉
2021-09-27 16:08 阿富汗 -
外交部:党领导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位公民的坚强后盾
2021-09-27 15:58 观察者头条 -
加外长称: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上将“睁大眼睛”
2021-09-27 15:35 -
王毅:中国反对一切强权,不畏任何胁迫
2021-09-27 15:06 中国外交 -
美火车脱轨事故已致3人死亡,超50人受伤
2021-09-27 11:49 美国一梦 -
“美国无法面对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的现实”
2021-09-27 11:41 阿富汗 -
“西哥特人之后,罗马遭遇新‘入侵者’”
2021-09-27 11:30 观察动物 -
“希望美国离开叙利亚和伊拉克,就像撤离阿富汗一样”
2021-09-27 10:43 -
数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谢菲尔德遇袭,中领馆强烈谴责暴行
2021-09-27 10:09 不列颠 -
中俄两国紧急向蒙古国出口汽油
2021-09-27 09:38 -
意大利拒绝承认塔利班政权:高层有17个恐怖分子
2021-09-27 09:24 -
德国大选初步结果出炉:社民党领先联盟党1.7%
2021-09-27 08:24 德意志 -
辽宁、吉林发声: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
2021-09-27 08:22 能源战略 -
津巴布韦副总统:错误言论和虚假信息不会破坏中津友谊
2021-09-27 07:39 -
美国新增确诊30683例、死亡315例
2021-09-27 07:3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德国大选紧张进行中,谁将开启“后默克尔时代”?
2021-09-26 22:48 德意志 -
河野太郎:拥有核潜艇对日本非常重要
2021-09-26 21:55 日本 -
击毙绑匪后,阿塔在广场将尸体吊起示众
2021-09-26 21:09 阿富汗 -
纽约市在抗疫上开了个美国先例,推进却太难了…
2021-09-26 20:47 -
中欧班列“上海号”9月28日将首发,比海运节省一半的时间
2021-09-26 17:45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0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1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59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