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北溪二号——一个不只关乎能源的故事
鉴于此前的“管道换天然气”生意颇有成效,西德和苏联准备增铺一条从西伯利亚经波兰至西欧的输送线。德方提供价值200亿马克的管道和压缩机,作为交换,苏方则每年提供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对此,美国提出强烈抗议,认为西德的做法“不合时宜”,有违“盟友之道”,理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雅鲁泽尔斯基因“团结工会”事件在波兰国内颁布了“戒严令”。
当时,在白宫和五角大楼当道的“鹰派”对西德政府发出威胁警告,里根(Donald Reagan)宣布禁止美国公司提供技术,时任国务卿黑格因此提出辞呈。阿拉斯加的一位参议员建议欧洲引进他州里的天然气,甚至要求美国从德国撤军,因为俄国人随时都能切断那里的电源。
对于美国的公然干涉,西德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毫不相让。他反唇相讥地说:莫斯科如果没有西方货币,拿什么去购买美国的粮食?
施密特与里根之间的紧张博弈曾被媒体称为 “经侦剧”。1982年出版的《东方贸易还是经济战争?——美国与天然气换管道交易》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描述。
美国当年提出的理由即便现在听起来都很荒谬,但类似的说辞却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是“理由表述”还是“真实动机”,美国在北溪二号问题上的做法与当时如出一辙,几乎没有改变。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为确保民用和工业用的能源供应,为实现天然气替代煤炭产电的目标,德国和西欧过去和现在依然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
只要这个需求还存在,美欧(德)之间的矛盾就难以真正化解,任何解决方案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当年的“表面”理由是阿富汗和波兰,今天则换成乌克兰和叙利亚;当年的背后动机之一是推销阿拉斯加的天然气,今天则换成宾夕法尼亚的页岩气。
一句话:有关北溪二号的争论始于半个多世纪前,它不会因为德美日前达成的一纸协议而终结。
与俄能源合作关乎德国核心利益
根据德国“能源核算工作组”(Die Arbeitsgemeinschaft Energiebilanzen e.V.)今年3月初提供的数据,德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来自矿物油、天然气、烟煤、褐煤、核能以及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是矿物油之后的第二大能源,占26.6%。
BP的数据也差不多
在今天的能源市场上,天然气不仅用于供暖,也在化学工业、发电、能量储存等领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其他石化燃料相比,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生产成本较低。
可是,德国却是个天然气“穷国”,其本身的资源最多只能满足自己百分之五的需求,而且还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大量进口天然气势在必行,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其它选择。那么,德国的天然气供应结构又是如何呢?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Statistic Review of World Energy),德国2019年有一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51%),其他两个最重要的供应国分别为挪威(27%)和荷兰(21%)。在欧盟内,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进口国(每年556亿立方米)。
2001到2016德国天然气进口与再出口的趋势变化,单位:10亿立方米,图片来源:researchgate.net
换而言之,德国的能源供应离不开天然气,而天然气的供应(从性价比角度看)又离不开俄罗斯。这是讨论北溪二号问题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机器生产的普及以及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回顾历史,许多战争和冲突的发生皆由争夺能源引起。
因此,北溪二号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如德方所强调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能源供应引发地缘政治危机”的一个缩影,会被各方置于“战略安全”角度之下来反复审视。
实际上,勃兰特1970年的“管道换天然气”交易并非孤立的政治举措,而是德国政府首次提出的独立能源计划的一部分。
为了减少对石油和阿拉伯国家的高度依赖,德国政府确定了“增加天然气和核能”的发展方向。1973-74年的世界石油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取代阿拉伯石油”以及“供暖市场从石油向天然气转型”政策的前瞻性、迫切性和正确性。
除能源安全和风险分摊等问题之外,当时的德国政府也已开始着眼于环保和健康。勃兰特曾说:“鲁尔区上空的天色必须重新变蓝!”
现在,环保话题似乎是绿党的“专利”,其实,早在1970年,勃兰特内阁就通过了“环保即时计划”(Sofortprogramm zum Umweltschutz),指出天然气和核能在废气排放方面要比煤炭优越。
而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在很多德国人眼中,似乎连核能都不安全了。
2011年,默克尔政府“当机立断”,决定用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取代核能。但是,能源供应转型毕竟不是短期内所能达成的,到目前为止,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结构中占比仅为16.8%。因此,在再生能源尚无法足够弥补空缺的情况下,相对环保的的天然气自然也就成了能源供应中的不可或缺的选项,德国在未来几十年中显然还无法舍弃天然气。
德国需要天然气,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源。譬如挪威,它既能提供天然气,又不会带来政治方面的“后遗症”和“麻烦”。可是,挪威一家难以满足德国对天然气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不得不认真面对俄罗斯。
不错,对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来说,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会带来政治、战略、军事等领域的“风险”;但也有一些国家(包括德国)认为,半个世纪前西欧就与苏联有过能源合作,冷战时期的苏联尚且没拿天然气当作“战略武器”,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又有什么理由会这么做呢?
能源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支柱,只有“傻子”才会草率地拿自己的“财源”当赌注。
对于德国和欧洲来说,最好的能源供应方案是“脚踩多条船”:必要时,既可以从美国或卡塔尔引进,也可以从其它渠道(如俄罗斯)输入。然而,美国和中东离欧洲较远,天然气的输送成本相应较大;但通过管道从俄罗斯进口却能保证天然气的低价位。低价位的天然气不仅每天造福于本国百姓,而且还能确保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与美国和亚洲竞争时保持价格上的优势。
德国政府和欧盟国家没有理由拒绝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划算交易。
过去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俄罗斯是可靠的能源供应国,为德国和欧洲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美国再嚷嚷“德国和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德国人看到的却是与俄能源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双赢机遇。即便存在所谓的“依赖”,那也是双向的依赖,而这恰恰是可靠合作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标签 北溪2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总统被控发动政变,“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国再现政治动荡
2021-07-28 08:35 阿拉伯之冬 -
德国阿尔河谷地区企业因洪灾损失超过50亿欧元
2021-07-28 08:15 德意志 -
欧美澳日等官员就病毒溯源第二阶段调查发联合声明,中方回应
2021-07-28 07:35 反对新冠溯源政治化 -
欧美澳日官员发声明支持第二阶段新冠溯源,中方表态
2021-07-28 07:35 -
美国新增确诊69206例、死亡336例
2021-07-28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奥运今日看点:三人女篮冲奖牌 男子跳水再出战
2021-07-28 06:51 东京奥运会 -
这三人“接力”访问亚洲,美媒:想“全场紧逼”中国
2021-07-27 23:07 中美关系 -
新华社:中美天津互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1-07-27 22:30 中美关系 -
中方对有印度船员的商船实施“非官方禁令”?外交部回应
2021-07-27 22:29 -
“澳军48小时内会被中国击败,美军比想象弱,不指望”
2021-07-27 21:44 -
扎哈罗娃:海地总统遇刺与台湾有关
2021-07-27 20:45 -
菲律宾选手摘得该国奥运史上首金,获赠426万元和一套房
2021-07-27 20:05 东京奥运会 -
75%美国民众认为政治过于分裂,赵立坚两句古语回应
2021-07-27 19:43 美国一梦 -
美国男子派对上枪击3人,被人用砖块当场砸死
2021-07-27 18:54 -
澳媒:东京在申奥时撒谎,犹如“屠杀运动员”
2021-07-27 18:52 东京奥运会 -
以色列:辉瑞有效性仅剩39%,第三针迫在眉睫
2021-07-27 18: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媒淡化中方两份清单,“他们甚至没勇气面对”
2021-07-27 18:40 中美关系 -
叫停采购后,巴西又取消印度疫苗紧急使用申请
2021-07-27 17: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网友质疑水谷隼吹球,日媒:他只是在发球前喘口气
2021-07-27 17:00 东京奥运会 -
东京都新增2848例确诊,创疫情暴发以来记录
2021-07-27 16:32 日本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65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0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