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究竟谁在领导德国的抗疫?
本国与欧盟
这对“矛盾”在此次抗疫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以采购疫苗为例:
当去年中旬疫苗有望投入市场的消息传出后,德国卫生部长施帕恩立刻联络法国、意大利、荷兰三国,有意一起“团购”,以期占得先机。可是,当时正赶上德国准备接手下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为了不授人以柄,落下“老大率先抢疫苗”的骂名,默克尔闻讯后立刻叫停施帕恩,要求把购买疫苗的事务交给欧盟委员会去办。据说(《图片报》貌似有证据),默克尔还要施帕恩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写信对率先购买的作法致歉。
一年前的施帕恩与冯德莱恩(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如果欧盟在后来的采购中表现好的话,默克尔这个“欧盟优先”的作法不仅不会受到诟病,还会获得国内和欧盟的一致好评。可是,欧盟的采购策略非常糟糕,直接导致现在“供不应求”的不堪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默克尔的“顾全大局”演变成了“丧权辱国”,引起了不少国民的不满。
欧盟政治一体化虽然陷入僵局,但各成员国在制定政策时却又无法对这个政治实体的存在视而不见。德国的处境更加微妙:鉴于历史原因,德国的任何特立独行都有可能引发邻国对“历史重演”的警觉,所以,德国政府说什么做什么都特别顾忌这点。而这恰恰又成为国内极右民粹势力攻击默克尔政府的有力武器。
联邦与各州
众所周知,德国是联邦制。在此次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这个“德国模式”经受住了各种危机考验,且相当成功,所以招徕过不少的“羡慕嫉妒恨”。可是,病毒无国界,更无州界。如此规模的病毒流行,令德国现行的政体架构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抗疫需要政府部门作出跨州的迅速反应,可公共卫生与教育、文化、警务等领域一样,主要是州事务,联邦授权有限,干预的可能不大。
为了解决这个宪法“漏洞”,“州长联席会议”这个非正式机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联邦政府一起,共同协调并制定抗疫措施。
第一波疫情出现时,大家都有点“懵”,各州不愿也无力单独出头,自行解决,所以愿意拿联邦当“主心骨”,这才形成了“抱团合力”的团结局面;第一波之后,德国的抗疫效果不错,各州的表现虽然参差不齐,但都感觉良好,认为已积攒了足够的经验,自然不会再乐于让联邦单独收获政绩红利。毕竟,各州政府的政治光谱不同,首先要面对的是本州的选民。
就这样,“联席会议”虽然照常定期举行,也形成各种决议,但每次会商的时间越来越长,达成一致越来越艰难,会议经常开至深夜。原因不言而喻:各方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政治权衡(舆论、经济、党争等因素)非常明显。这样“博弈”出来的决议必定是妥协后的结果:看似面面俱到,照顾各方,实质不痛不痒,收效甚微。
就这样,限制措施“down”到现在,病毒照旧在泛滥。民众被限制得精疲力尽,虽然还在勉强配合,但已怨气滔天,渐渐失去耐心。
个人与集体
第一波疫情时,民众在听闻中国的“封城”,随后眼见意大利军车运尸体的场景后,保护意识是起来了,但大家对限制措施到底意味着什么并不十分清楚,所以,面对政府出台的第一批强限制措施,民众虽然不习惯,但还是遵从和配合的。
第一波之后,人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担心采购不到东西后的紧张,什么是学校幼儿园关闭后自己数周在家带孩子的滋味,什么是聚会娱乐场所被关闭后无处消遣带来的苦恼和烦躁,公共场合必须配戴口罩意味着什么,出行受限带来什么样的不便,包括度假旅游等个人自由无法尽情享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个人权利被“过度”剥夺后会造成何种愤怒和不满。
总之,自由的价值只有当它失去后才能体会到。因此,去年夏天恢复“自由”后,政府面对再次严重的疫情又要实行限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西方的自由首先是指私权。个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宪法赋予的。在“集体利益”与“个人自由”出现矛盾时,有素质的人(大部分德国人)会顾念到大家的利益,自觉约束个人行为或遵从政府的规定,但有些人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权利。因此,疫情期间,告政府措施不当的案件不少,法院推翻政府决定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少数与多数
德国是个民主社会,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原则在选举中可以通过选票来体现,可在抗疫中,“少数服从多数”变得难以实现。
以“限制措施”为例:多次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民众都支持“短时间,强限制”这样的抗疫方案,即通过限制更多的个人自由,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将病毒传播压缩到可控范围内,然后再谈开放解禁。
但是,小部分人,主要是“阴谋论”的信众、极端主义者等,不相信也不愿意遵从政府的措施,他们上街抗议游行,提出“保护个人自由”等口号。新闻媒体对这类“吸引眼球”和有“轰动效应”的事件比较关注,给予的报道篇幅颇多,造成“他们才是主流”的假象,
加上德国又没有进行“公投”的政治传统,所以,少数人的诉求被过度强化,而代表默默无闻的大部分人的想法(真正的民意)却被忽视了。
这个现象带来的副作用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或“谁动静闹得大,谁就会受到重视”。疫情期间,那些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售货员和医护人员虽然一度被誉为“真正的英雄”,多方呼吁应该为这群人涨工资,但事后真正落实的情况据说并不让人满意。为何?因为他们太“沉默”。
经济利益与社会公正
防疫措施不仅限制了公民的个人自由,还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企业的运转和店铺的营业。数月来,除了去年夏天几个月里曾部分开放之外,酒店、餐饮业、文化设施、健身房、理发店、零售业等非超市及生活必需品的商家一直无法开张,损失严重。
很多行会认为政府的措施不公平,有的实体赚得钵满盆满,有的入不敷出,还有的血本无归;行业之间的互助精神严重缺失。关键是,这些实体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员工的饭碗,而这些员工后面又是一个个靠他们工资生活的家庭。
如何做到顾及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社会公正?这是政府的一大难题。
这次德国投入大量纾困资金,但由于人为错误和技术障碍,很多受损的个人和实体很晚或至今都未得到该得的资金援助。倒是一些犯罪个人和团伙趁火打劫、非法骗取政府补助的案例层出不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美国疾控中心:疫情期间吸毒过量致死人数飙升
2021-04-15 07:34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确诊77034例、死亡921例
2021-04-15 06: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日媒:无印良品将继续使用新疆棉花
2021-04-14 23:14 -
意媒:明年起,欧盟将不再买强生和阿斯利康疫苗
2021-04-14 23: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日本这波宣传,一天就被喷“下架”
2021-04-14 23:12 福岛核泄漏 -
四名高管将调至香港,汇丰CEO:亚太至关重要
2021-04-14 22:43 金融圈 -
全球首个!丹麦完全停用阿斯利康
2021-04-14 21: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这回,CNN全暴露了
2021-04-14 21:27 美国一梦 -
被美国叫停后,强生推迟在欧洲推出新冠疫苗
2021-04-14 20: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德国唱衰伊核谈判,美国:与我无关
2021-04-14 19:38 -
俄总统普京已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
2021-04-14 19:10 -
文在寅当面向日本大使表示忧虑
2021-04-14 18:26 福岛核泄漏 -
美国想在联合声明中提台湾,日本很犹豫
2021-04-14 18:25 美国一梦 -
日官员称核废水“喝了没事”,赵立坚:请他喝了再说
2021-04-14 17:14 福岛核泄漏 -
日本番茄酱巨头停止进口新疆番茄
2021-04-14 16:38 日本 -
会让中国不高兴?新西兰这么说
2021-04-14 16:06 -
加拿大报告首个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血栓案例
2021-04-14 15:47 医学 -
布林肯告诉乌克兰外长:美国坚定支持你们
2021-04-14 14:31 乌克兰之殇 -
拉夫罗夫警告埃尔多安:不要给乌克兰壮胆
2021-04-14 14:31 凉战 -
加拿大诬称中方实施间谍和干涉活动,中使馆:贼喊捉贼
2021-04-14 14:16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