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利平:东南亚一些领导人很亲美,我们该担心吗?
·“大国角逐场”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现在美国逐渐从中东一些热点问题里退出,正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跟中国的竞争上,而东南亚一直是大国博弈的争夺焦点。在您看来,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提升,会如何影响下一步美国在东南亚的经贸及政治关系?
许利平:东南亚有一句俗话——“大象打架会踩坏草坪”,也就是说中美两国如果在东南亚地区展开零和博弈,东南亚自身也会跟着遭殃。基于东南亚各国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任何的选边站对它们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东南亚国家不希望甚至坚决反对中美两国在东南亚进行激励的博弈。
中国和东盟加深合作,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密切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更好地夯实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利益链,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看中国和东盟关系不断加深,是否对地区或其他大国造成威胁。而从30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和东盟的发展不仅造福于彼此,也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都起了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
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不仅不是危险,反而为地区及全球创造了更多机遇。比如中国和东盟最开始启动自贸区的谈判,后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纷纷效仿。现在东盟和很多域外大国都达成了这类自由贸易协定,大大推动了东盟和众多域外大国的经贸联系。可以说,中国和东盟实际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美国拜登政府如今正推进印太战略,企图以“四国机制”和“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为抓手遏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未来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可能还要推行“印太经济框架”,也就是在印太战略中注入更多经济内涵。比如拜登10月26日以视频的形式参加了美国-东盟峰会,并宣布将提供1.02亿美元用于援助东南亚地区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紧随美国之后,澳大利亚也向东盟提供1.24亿澳元,“支持东盟应对新出现的挑战”。
路透社10月26日报道:拜登将宣布拨款最多1.02亿美元扩大与东盟的合作
对于它们的这些做法,我个人持乐观的开放态度。我们欢迎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在东南亚进行经济合作,只要是对地区有利的,我们都欢迎;我们反对的是把这些经济合作作为遏制中国的一个工具,因为这会对东南亚自身造成伤害。
我个人认为,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这些政策或者说援助,更多是一种防守性的,而非进攻性的。因为中国和东盟在地理、人文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中国-东盟加深合作是理所应当的;而它们和东盟的合作,很多是为了对冲中国的影响。
观察者网:您刚谈到,对于东南亚,中国有地理、人文优势;在心理方面,新加坡的马凯硕先生在其新书《中国的选择》中分享了一个观察——“东盟是世界上最亲美的地区之一……东南亚的许多领导人和精英层在美国的一流大学就读。常春藤联盟大学的一些最活跃的海外分会就分布在东南亚。”不知您是否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对于这点,我们需要担心吗?
许利平:我觉得我们并不需要担心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心理上亲美的问题。这些国家领导人在西方受过教育,学习美国的一些好的方面,这本身无可厚非。毕竟任何国家都有它优秀的地方,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也向美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做法、经验。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并不影响东南亚国家同中国开展深度合作,因为任何国家领导人,他的执政一定要顺应民意、顺应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比起心理上亲美,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认为的美国好的一些地方,比如一些政治制度,搬到当地是否管用。
这些国家中有些议员和我聊天的时候就谈道,他们认为西方的一些东西对于他们而言有点超前了。比如很多涉及国家中长期重大利益的项目迫切需要通过,但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及政党间的勾心斗角,往往最后被束之高阁不能实施。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我们去缅甸调研的时候也发现,西方的一些NGO在缅甸非常活跃,给当地民众灌输了不少非常后现代的理念,其中包括一些环保理念。但是缅甸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让它从前工业时代一下子跨越到后工业时代,跟欧洲同步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3年春天,一位88民主运动的学生领袖在仰光的基层社区作讲演,宣传民主。
西方的东西并不是灵丹妙药,很多在西方看似很成功、很美好的东西,移植到本土后,会发现存在“温差”;如果强行生搬硬套,可能反倒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性作用。所以即便这些领导人可能心理上更亲美,但也要面对现实生活,要采取务实的做法,这样才能立得住,才能获得民心;只会喊些漂亮的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注定会被民众所唾弃。
观察者网: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一些国家也会在各大国间反复横跳,不少政客认为可以和中国做到“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您怎么评价他们的这一心态?
许利平:东南亚一些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在岛礁、海域划界上存在争端的国家,往往有一种心理,就是认为“中国是大国,有很多资源,所以你应该让着我,不能和我斤斤计较”。“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只是他们的一个说辞,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小国的心态。不过这些领导人是站在其国家的立场上,出于本国的利益来考虑的,所以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对于双方有分歧的一些地方,我觉得就要像习主席说的“有事大家商量着办”,通过协商解决分歧,这是非常重要的相处之道。这30年来中国-东盟发展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关键就是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作为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有责任和担当,没有通过武力解决问题,而是抱着最大的诚意和相关国家进行谈判。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有战略定力,要有自信心,也要有底线思维。一方面,对于一些无理的要求可以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手段该硬的要硬,不能让个别国家得寸进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现在有非常明确的思路,就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确诊129110例、死亡1952例
2021-11-25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当选数小时后,瑞典首位女首相辞职
2021-11-25 07:50 欧洲乱局 -
英政府报告炒作外国记者在华受骚扰,中方驳斥
2021-11-25 07:43 -
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执行副主席
2021-11-25 06:50 -
谷歌、苹果、TikTok等13家外企被要求在俄设代表处:否则或被封禁
2021-11-24 23:00 俄罗斯之声 -
漫威新片引争议:黑人下跪痛哭,为广岛核爆忏悔
2021-11-24 22:31 -
中方点名立陶宛黑历史:马术学院内藏CIA“黑狱”
2021-11-24 22:25 观察者头条 -
立陶宛奥委会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
2021-11-24 22:25 北京冬奥会 -
“WeChat禁令”败诉,拜登政府同意付90万美元
2021-11-24 21:42 美国一梦 -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8307万元成交,较估价下限高4倍
2021-11-24 21:30 -
杜特尔特放话“有人吸毒”,总统候选人争相“自证清白”
2021-11-24 20:26 -
他向美媒抱怨:在台湾问题上,欧盟不团结
2021-11-24 20:19 -
美国四年前这场暴乱终于判了:17名被告至少要赔2600万美元
2021-11-24 20:12 -
“布林肯看到了美国海外影响力的局限性,形势对中国有利”
2021-11-24 19:42 美国一梦 -
美国共和党视他为“英雄”,议员愿掰手腕抢他做实习生
2021-11-24 17:59 美国一梦 -
美国“援助”叙利亚3000吨麦种,四成含有线虫…
2021-11-24 17:34 叙利亚内战 -
商务部谈外贸形势:隐忧很多,不能盲目乐观
2021-11-24 16:54 中国经济 -
格陵兰岛撤销一中企铁矿开采许可
2021-11-24 16:43 -
是否采取经贸配套惩罚?外交部回应
2021-11-24 16:37 中国外交 -
外交部:立陶宛是美国海外黑监狱网的一环,甘作棋子
2021-11-24 16:37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