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利平:东南亚一些领导人很亲美,我们该担心吗?
【导读】 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的升级,意味着哪些改变?这一变动又将如何影响国际各方势力在东南亚的博弈?观察者网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
·中国-东盟关系升级
观察者网: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以往相比,这一新关系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许利平:我们现在跟全球很多国家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实际上各种伙伴关系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和俄罗斯建立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最高级别的一种关系;和巴基斯坦建立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战略层面、合作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比中俄的级别稍低些;下面还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等等。
实际上,我们和东盟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级别的关系。比如我们和中南半岛上的5个国家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海岛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新加坡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等等。
我们与东盟在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至今已有18个年头,从“黄金10年”到“钻石10年”,中国-东盟关系早已发生了飞跃的变化,今年又正好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所以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自然的升级过程。
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资料图/新华社)
那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区别在哪儿?我想所谓“战略伙伴关系”,更多是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进行一些重点合作;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之间的合作领域更广、合作程度更深、合作层级也会更高。
具体说来,以往我们和东盟的合作更多是双边层面、地区层面,全球层面也有些;以后这几个层面的合作应会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地区层面和全球层面,双方的合作会更广。
而在具体领域上,以前30年,经贸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一个亮点;未来除了经贸,我们在人文、政治安全、海上甚至航空航天、网络等领域都会有一些新的拓展和突破。换言之,我们可能会从传统的“三驾马车”(即政治安全、经贸、人文)过渡到“四驾马车”甚至“五驾马车”,合作更多维。
观察者网:习近平主席在《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讲话中也提到,“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截至目前,在东南亚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成功的经验有哪些?有哪些问题,我们以后需要注意或避免?能否举例说明下?
许利平:“一带一路”毕竟是新生事物,因此遇到困难或波折也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看当我们遇到这些波折、障碍时如何处理、如何化危为机,我觉得这是问题的核心。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这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上的风险,比如如果当地政局不稳定,可能就会影响“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进度;
二是经济上的风险,比如“一带一路”项目很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大,要考虑这些国家是否会有违约的风险;
三是社会层面的风险,比如有的工程进度是按照中国的一些施工习惯来设计的,与当地的本土化结合考虑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在用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的“一带一路”项目受到了地缘政治的挑战,我们的很多海外项目还没开始建或刚开始建,就遭到了西方媒体的抹黑甚至妖魔化,比如与“债务陷阱”“过剩产能转移”等负面宣传挂钩。
具体以与印尼合作的雅万高铁为例。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雅万高铁现在仍按照安排在不断推进。而在刚开始,雅万高铁项目就面临一大难题——征地。
雅万高铁10号隧道进口(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供图)
当地时间2021年8月6日,雅万高铁10号隧道顺利贯通(来源:同上)
国外的土地制度跟中国的不一样,很多土地都是私人财产。如果大家有到过日本的成田机场,就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机场周围都是跑道,但中间有个“钉子户”,他就不拆迁,就要永远留在那。这种奇葩事情,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国外,征地拆迁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也是国外的基础设施为何长期以来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国外的土地所有权非常复杂,比如有集体用地、企业用地、私人用地,还有一种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世俗用地。相关产权若不明晰,就会导致政府一旦征地,很多人都会过来抢这块“肥肉”。
“一带一路”建设的落脚点是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征地。在印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下,通过一些商业运作,经过数年的时间,雅万高铁项目才把征地问题解决掉。
印尼的雅万高铁项目有一个经验,就是“边征边建”,分段征地、分段建设,而不是征完所有的地再建设。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时间,也能避免成本因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此外,雅万高铁由中印尼企业按照B2B商业模式合作。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一带一路”项目如果是政府对政府的话,就会容易受到外界攻击;如果对方的政府出现变动,这些项目的后续运作也会面临一些挑战。采取B2B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规避一些潜在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一带一路”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因。
我们现在还提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而这所谓“高质量”,也有几点讲究。
所谓高质量,第一点就是高标准。我们的项目一定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项目工程质量既符合国际标准,也符合中国国内标准。
所谓高质量,第二点就是惠民生,一定要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基础设施有时建设周期长,除了一些人通过拆迁获得一定的补偿外,一般老百姓短期内很难从中受益。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多受益,比如在用工上尽量雇佣沿线的居民,为他们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当地老百姓有了参与感,进而就会拥有获得感。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轨枕生产厂区, 当地员工佩戴口罩参加安全生产培训。(资料图/新华社)
所谓高质量,第三点就是可持续。比如我们的建设一定要符合环保标准,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雅万高铁沿线会经过一些地震断裂带,所以我们就每隔一段距离装一些传感器,对地震进行监测预警,虽然多花点钱,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可持续性还体现在债务的可持续上,前期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商业上的投入-产出比。
观察者网:先前有学者反馈去中东调研时,当地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常问“中国什么时候过来投钱”,或者攀比“中国给某某国投了多少钱,为什么给我们这么少”等等。在东南亚这边会出现类似情况吗?
许利平:也有类似情况,但只是个例,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带一路”提出来以后,确实有很多人把它误解为援助工程,以为是中国政府出资给其他国家修路搭桥。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他们的这种印象还是比较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我们确实有个别项目带有援助性质,但这是极少数案例;总体而言,“一带一路”项目是双方“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合作项目,不是免费援助工程。我们在传播时一定要说清这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确诊129110例、死亡1952例
2021-11-25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当选数小时后,瑞典首位女首相辞职
2021-11-25 07:50 欧洲乱局 -
英政府报告炒作外国记者在华受骚扰,中方驳斥
2021-11-25 07:43 -
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执行副主席
2021-11-25 06:50 -
谷歌、苹果、TikTok等13家外企被要求在俄设代表处:否则或被封禁
2021-11-24 23:00 俄罗斯之声 -
漫威新片引争议:黑人下跪痛哭,为广岛核爆忏悔
2021-11-24 22:31 -
中方点名立陶宛黑历史:马术学院内藏CIA“黑狱”
2021-11-24 22:25 观察者头条 -
立陶宛奥委会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
2021-11-24 22:25 北京冬奥会 -
“WeChat禁令”败诉,拜登政府同意付90万美元
2021-11-24 21:42 美国一梦 -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8307万元成交,较估价下限高4倍
2021-11-24 21:30 -
杜特尔特放话“有人吸毒”,总统候选人争相“自证清白”
2021-11-24 20:26 -
他向美媒抱怨:在台湾问题上,欧盟不团结
2021-11-24 20:19 -
美国四年前这场暴乱终于判了:17名被告至少要赔2600万美元
2021-11-24 20:12 -
“布林肯看到了美国海外影响力的局限性,形势对中国有利”
2021-11-24 19:42 美国一梦 -
美国共和党视他为“英雄”,议员愿掰手腕抢他做实习生
2021-11-24 17:59 美国一梦 -
美国“援助”叙利亚3000吨麦种,四成含有线虫…
2021-11-24 17:34 叙利亚内战 -
商务部谈外贸形势:隐忧很多,不能盲目乐观
2021-11-24 16:54 中国经济 -
格陵兰岛撤销一中企铁矿开采许可
2021-11-24 16:43 -
是否采取经贸配套惩罚?外交部回应
2021-11-24 16:37 中国外交 -
外交部:立陶宛是美国海外黑监狱网的一环,甘作棋子
2021-11-24 16:37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8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45“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8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