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心智观察所:你们现在有什么主要的的客户吗?
周毅恩:我们的盈利模式其实是你省多少,我们就拿一部分。所以如果您没有省,那我们一分钱都不拿。这个模式会保证几方面内容。第一,我们的产品会高质量,我们会保证它是对您有好处的,如果您不省,我们就不拿什么。
从一个回本角度来看,是百分之百的。因为成本是没有的,也不需要花一毛钱来购买这个软件。我们也有另一个方向,就是服务。服务那一块是有成本的,比如说教程序员怎么做低碳代码,那就是一个收培训费的模式,或者如果他们想让我们做一个战略——针对目前的整个网站或者整个系统哪块地方产生多少二氧化碳,那么他们内部能做什么。这部分算是以一个咨询公司模式来提供服务。
心智观察所:什么样的公司最愿意采购这样的服务?
周毅恩:其实没有一个特别的类型或者特别的行业。每个行业可能有两三家比较大型的公司。
他们会有这部分的预算,有这个必要,因为他们的流量可能会挺大的,要么是网站、APP流量或者内网。
还有,他们公司想在这一块做更新,比如说想把现有的系统改一改,或者要造新的系统。
因为我们的服务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就是把已经拥有的代码进行修改,另一个是从零开始,比如他们要做一个新的系统,无论是小系统,还是大系统,可以以低碳代码为主。其实步骤特别简单,他们用以前的方式来做他们的系统,但他们的系统还没上线之前,就放在我们的软件里。
心智观察所:类似于你纠正它的语法错误?就像是word会显示拼写错误。
周毅恩:对,是这个意思。如果从一个大角度来说,有一些东西他们可以比较注意的。但最终软件也会参与到整个过程。
心智观察所:你们这个公司开展了多久的业务了?
周毅恩:我们是2021年注册的。但我是从09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算是个业余爱好。
心智观察所:当时还是个中学生?
周毅恩:是,当时是刚开始学代码的时候,原本是我的一个小秘密,但现在成了公开的秘密。我本来是想做跟环保有关的一些工作,但新加坡市场本来是比较小的。
2009年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那种的工作更少。当时又恰好学了代码,我想使用代码做一些关于环保的事情;第二,也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说数字化会把全部东西都变得更环保。我就觉得非常美好,但又感觉是不是太理想了,是不是还有公众忽略的部分。我自己研究的时候,就重点关注数字碳排放这类事情。
当时很多人对数字化的这个概念想的很美好,但是我的想法是,虽然我们赞成大部分数字化的理论。但是他们其实也有一块没有关注到。数字碳排放关系到耗电问题。当时我是断断续续的做这个部分,算是业余爱好。
2021年成立公司是因为我发现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很多人在那个时候开始说ESG,要减碳;当时就差不多也是2021年国内提出了“双碳”的概念,设立了2030年和2060年的总目标;第二个趋势,是从我的角度上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有一个突破。那其实就恰好猜对对了,因为2022年12月Chat GPT就上线了。
心智观察所:使用你们这个服务的或者买你们这个软件的,一般都是大的公司吗?
周毅恩:是的。其实中小企业里面,他们的创始人或者CEO也有对环保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对他们来说,预算的费用可能会不太一样。
我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都有顾客,在国内也有顾客。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们在国内的第一个顾客来自教育行业。对他们来说,我们这个业务的实用性是比较大的。
心智观察所:这个我有感受。因为我的孩子要上那种远程的视频课,我家的流量宽带其实还行,但却很卡。然后我就觉得是不是跟服务器有关系。
周毅恩:是的,电商或者远程教育如果他们的产品是以低碳代码为主,流量会更少。电商领域,很多卖家或是买家,他们在的地方不是在城市中心。如果我们用低碳代码的话,能让他们的网速也跑起来,也能跟在市中心的人一样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机会。如果我们去问卖家一件事情,要是他的所在地的网络不太好,比较基础性的,那他就及时回复不了,我就可能会去找另一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是让更多享受到了网络的好处。
心智观察所:所以节省成本可能是一个方面。大的企业才能够意识到会有比较大的成本缩减。需要让人家知道,如果没有代码优化,你就会损失很多潜在的商业机会。
周毅恩:我觉得当我们保护环境和减碳的时候,一开始能省电和省流量,但最终是能省钱,很多人把ESG看作一个要花钱的项目,但其实如果我们以一个比较大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省的钱会高于所花的钱,不是一个纯粹是花钱种树的项目。
今年7月,上海数据交易所碳板块正式发布上线
心智观察所:因为很多人提到ESG,就说我们拨了这笔预算,觉得相当于买一个美名。
周毅恩:把ESG看作PR的一件事情其实是不对的,低碳代码符合它的商业逻辑。跟可能是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种树是有点不一样,因为你种了那棵树之后可能不属于您,他的果子可能也是别人摘的。但如果您做低碳代码,省下的电和钱都是你的。
我们现在夏天能感受到天气会变得特别热,如果我们去南方可能下雨更多。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些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是制造行业,有很多下暴雨或者类似的极端天气,生产场地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个全数字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是会被洪水影响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卡点”,是我们整个世界所能生产出的电,会看到一些地方,因为可能是水不足,那能生产的电就少了,有些地方他们就会停电。
不止停我们现在的居民用电,也可能停工业用电,包括数据中心的电。我们预测在十年内,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电的需求会大大的高于所能提供的电。
那个时候停电,就可能是停数据中心的,可能是做娱乐的数据中心,可能就是我们最基础的网络,比如搜索引擎。政府部门这些可能会保留的,但社交平台等可能会停,所以对这些网络公司是会有影响的,但只是现在还是将来的问题。对企业来说,世界气候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利润。不是像一些农场企业,直接淹水或者是像数据中心被停电,不是这么直接,但还会有影响。
心智观察所:就有句话叫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就是说,你可能现在还没有感觉到,但总会感觉到的。
周毅恩:而且我们内部预测这个过程会挺快的。可能五年内,如果电力真的不足的话,一些数据中心就是可能会被分配,可能只是做娱乐的数据中心就会暂时停电。
我们未来的业务增长没有想针对某一个行业。我会考虑国家政府和公益性的,就不是全利润导向。说到底是政府有社会责任,而且我们就跟很多政府谈这件事,他们也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政府关注的信息安全是比较大的事情,而且政府也是想要做点什么的,而且预算那部分也是有的。
我们可能和政府合作来说,比较多的是以服务性为第一个落地步骤——即培训和战略那一块,产品那一块,我觉得可能性也有的,但是可能要在不太敏感的部分,比如宣传和体育。
心智观察所:不涉及居民的个人信息的部分。那和政府合作已经开始了吗?
周毅恩:我们下半年会有一个公开的消息,但公开的不是在国内,虽然国内也是比较重视这一块。但我觉得国内的政府非常看重数据安全。而且我们是一家外企,所以说我们还得多沟通一下。
以半导体为例,如果一个芯片是24个小时都用来做一些实验,那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不太好。芯片会发热,热的时候芯片其中的结构会难以承受,导致两三年后就要换。但等两三年之后要换的时候可能买不到了。
那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如果用低碳代码,第一,还是可以计算很多内容,但用的电少,所以不会那么热,使用寿命会长一点。或者如果按正常来说,能增加现在所使用的量,可能现在能做10个内容的以后能做12个。
第二,未来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国家会建自己的数据中心。考虑到信息安全,不想让自己的核心信息或者自己国家的公司的信息在另一个国家的数据中心,很多公司可能为了这个情况需要在很多地方设置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者在很多地方去租用云端服务或者服务器。把同样的信息可能放在几个地方,为了符合当地政策要求可以继续经营。因此这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用电需求,而且我们要考虑到的就是,要把人类最基础使用的设备变多,而且所使用的时间更长。
心智观察所: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绿色环保能源向更多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等?
周毅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觉得现在所使用的流量的增加会大于我们所能节约的。好像是今年刚出了一个报告,国内人均所使用的电,已经超越了欧洲人均所使用的电。因为不少中国人有两台电脑,两个手机,可能有两个智能手表,所以已经超越了。那如果我们以这个趋势来看,就算使用清洁能源,但还是会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太阳能板、风能等等不是特别靠谱。
因为全球暖化的原因,我们发现有的地方,之前可能下雨比较少,现在下雨比较多了或者云也多了,这些会使发电效率产生变化。但烧煤所拥有的电是不变的。
无论在热的地方烧或者冷的地方,能用的电还是一样的。因为全球变暖,气候发生改变,对太阳能源、风能或者别的清洁能源可能都会有挺大的影响。
心智观察所:整体来看,我们的人类的能源前景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耗电量会往上走,所以各界对你们的业务也会有更多需要。
周毅恩:今年来看,还是很多国家在造新的烧炭或者烧油的发电厂。因为成本可能比较低也比较靠谱。
很多人不太知道低碳代码所带来的好处,很多人就觉得全是减碳。其实低碳代码能让您的网站加速变得更快。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减碳其实跟医学是有相关的。因为人类的眼睛看些动漫特别快,但特别耗电。同样的清晰度但能省下碳是挺多的。也就是说,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往往哪怕帧率高一倍,我们肉眼也分不出。
恰好我也有医学背景,那我做的就是数字方面和减碳方面的交叉应用。比如说一个网站是针对70岁或者80岁的老人,他们的眼睛和我们是有区别的,他们眼睛看的速度相对更慢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把速度调得更慢一些,
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他们能省电和碳消耗也会很多,甚至他们做一点点的改变都会很多。因为有很多人在使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心智观察所- 原标题: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昊 
-
《自然》: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读脑术”入选
2024-12-20 08:57 科技前沿 -
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2024-12-20 06:46 嫦娥奔月 -
云计算这个美国对华封锁的重点领域,二次长征势在必行
2024-12-19 08:23 心智观察所 -
首次整机试验成功!我国大推力氢氧火箭有突破性进展
2024-12-18 18:24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Sora等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024-12-18 14:49 科技前沿 -
-
航行警告:黄海部分海域进行火箭发射
2024-12-17 16:57 航空航天 -
“真假5G”之争,成为了国产射频发力赶超的助推器
2024-12-17 08:28 心智观察所 -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航天宏图PIESAT-2 09~12星
2024-12-17 06:37 航空航天 -
中方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
2024-12-15 15:27 心智观察所 -
“曾主导市场的美国,首次向中企求购”
2024-12-15 13:32 观察者头条 -
“一招釜底抽薪!”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免疫新机制
2024-12-14 15:01 科技前沿 -
一箭5星!我国成功发射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
2024-12-12 19:01 航空航天 -
“AI曼哈顿”背后,游走着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2024-12-12 13:57 心智观察所 -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2024-12-11 22:18 能源战略 -
如何破解新能源行业“内卷”?“需要商业启蒙”
2024-12-11 15:18 减排史诗 -
《自然》评出年度10大人物,两名中国人上榜
2024-12-10 23:53 观察者头条 -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国两学者入选
2024-12-10 22:51 -
国际首台!我国自主研发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验收
2024-12-10 17:37 科技前沿 -
警用机器狗走上成都街头,背后华为、成都国资浮现
2024-12-10 11:42 华为
相关推荐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3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19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3“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