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最后更新: 2024-12-26 20:14:04三、类型片如何给观众来点“新味道”?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2024年观众对喜剧、悬疑、科幻、动作四大类型电影青睐有加,好故事会增强观众的推荐意愿。在好内容的基础上,观众在意故事是否吸引眼球、情绪释放是否极致和话题是否产生强共鸣。
这就不得不提到,今年3月,一部单看名字完全不知道内容的电影在冷门档期杀出,成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大黑马,它就是台湾动作犯罪片《周处除三害》。
这部电影的火爆似乎让台湾地区的本土观众难以理解——6.65亿票房,打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沙丘2》,豆瓣102万人打出的8.1分,在豆瓣华语动作片榜单仅次于《功夫》(8.9)《英雄本色》(8.6)和《纵横四海》(8.8),而前三名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和复兴时代的产物。片中一首讽刺邪教的配乐《新造的人》歌词和“时间差不多啰”等台词也在大陆社交媒体成为热梗。
《周处除三害》为什么会这么火?除了电影本身质量之外,还有两个“盘外”要素不可忽视。一个是主角陈桂林的“疯”完美迎合了当今年轻人在压力之下“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状态;二是邪教这一早就在大陆被荡涤却在台湾地区大行其道的玩意儿在银幕上对于大陆观众足够“猎奇”。
同样以“猎奇”作为额外优势的还有五一上映的港产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6.84亿票房)和暑期档收尾之作科幻惊悚片《异形:夺命舰》(7.86亿票房),算是给排面年年下滑的港产电影和好莱坞大片挽了个尊。前者以“九龙城寨”这一曾经代表着旧香港丛林法则和赛博朋克亚文化源头的符号为舞台,讲了一个香港电影非常类型化的“兄弟义气”“底层互助”和“江湖恩怨”的故事;后者则是依靠没有分级制度下的大尺度引进,尤其是靠着家长的投诉引来了一批“猎奇”观众,没让舆情破坏电影宣发,反借机揽客,在片方重申“谨慎观影”的提示后,票房实现逆跌。
与其分析这两部电影各自内容亮点,毋宁说是其套路本身迎合了在这两种类型片日渐乏力、缺少创新的大环境下,观众对于“就是这个味儿”的刻板印象的追忆。属于新瓶装旧酒,越喝越上头。
被年轻观众誉为“电子菌子”的暑期档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本质上也是这样一部电影——看上去很新,导演用华丽的视觉效果、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异世界的离奇讲了一个老套的三流青春伤痛小说的故事,在电影院里惊过笑过感慨过导演精神状态之后,脑中只留下了一行字“男人至死是少年”。其他类型片诸如家庭轻喜剧《走走停停》、爱情片《我们一起摇太阳》也面临类似的“优势明显、短板也突出”的问题。审美疲劳、苦大仇深和假装深刻是他们需要共同规避的问题。
此外,在纪录片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方励执导的《里斯本丸沉没》口碑不错,而票房不到4800万,市场表现不及剧情片,但依然是全年纪录片内地票房冠军。
四、“大导演+大明星”怎么就成了票房“毒药”?
不知道是不是“风水”不好,2024电影市场成为了知名大导演们的集体“扑街”之年:2024年上映的大片中,《解密》(陈思诚执导,刘昊然主演)、《异人之下》(乌尔善执导,胡先煦、李宛妲、冯绍峰等主演)、《谈判专家》(邱礼涛执导,刘青云、吴镇宇主演)、《749局》(陆川执导,王俊凯、苗苗等主演)、《朝云暮雨》(张国立执导、范伟、周冬雨主演)在票房和口碑上均不及预期。
在大盘遇冷、用户需求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宁浩这样以往靠着小成本、好剧本走出来的导演,也遇到了瓶颈,一年两扑:《红毯先生》(宁浩执导,刘德华主演)临时撤出春节档后在3月重新上映,短视频宣发想将该片包装成真实反映娱乐圈生态的“宫斗”片,但内娱的乐子已经够多了,没人关心不点名道姓的讽刺片,票房没能破亿;国庆档的《爆款好人》(宁浩执导、葛优主演)更是无声无息地扑了。
时隔30年,掌镜《霸王别姬》的顾长卫和“袁四爷”葛优在新片《刺猬》中重聚,但顾长卫的“疾病隐喻”没走通,葛优的“疯”神演技也没走通,迷离的主题和迷茫的宣发,让这部影片成了市场的过客。
胡玫执导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则从预告释出就引发市场强烈嘘声,看着预告片的质感观众不由得惊呼,在如今“红楼梦”如此受欢迎,古装剧装造不断升级主题与时俱进的当下,谁给你胆子这么拍的?
最终上映票房600万——这600万票房中的大多数可能还是来自好奇害死猫,去一探究竟“到底有多差”的闲人们。有网民讽刺称:“该片唯一受益者:李少红。”
2024年的大导演们可能会怀念陈凯歌拍《无极》的那个年代,彼时观众可能仅凭着导演名字和曾经在国际上拿到的奖项就愿意走进电影院为“烂片”买单,只要演员的阵容足够华丽票房就足够稳固。然而,时代变了。
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第二部“存亡之战”票房在国庆档突破12亿票房,相对于前几年横扫大盘的战争和历史题材,观众对主旋律的审美疲劳已经开始显现。陈凯歌的大导演名声甚至在电影宣发时成为了某种“负资产”——观众在经历了革命历史题材从无到有的感动式消费后,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于这类题材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讲好故事,如何突破对好莱坞战争大片的简单模仿,如何在电影中体现我党我军的“魂魄”,如何创作能激励人心的主旋律,观众的要求其实很高。
而大导演们在伤痕时代的成名作反而会让观众们先天就对他们的能力“抱有怀疑”,即使陈凯歌拍得挺不错。即将执导科幻第一IP的《三体》的张艺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广西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广电总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撩主编”来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发预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观鱼 -
我们为什么爱在剧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2024-12-12 16:26 中国电视剧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鸡奖即将揭晓,华语电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国电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时候,她回来了”
2024-11-13 15:20 观察者头条 -
《好东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国电影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护:60岁女儿为父母打造“家庭养老院”
2024-11-11 13:45 -
看完这部纪录片,网友吵起来了
2024-11-08 13:49 观察者头条 -
“内事不决问张昭”,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被发现
2024-11-05 08:50 考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19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58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1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评论 62“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