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人才培养报告发布:视听平台成新人“首机会”核心供给方
“首机会”少、市场容错率低、技术迭代快……当下,正处于变革期的影视行业对新人创作者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帮他们快速成长、诞生更多好内容,成为行业重要课题。[全文]
-
苏联解体后,35年时光在这里按下暂停键
除了在情感故事的主线之中微妙地平衡涉及人本的简单元素,阿布德卡雷科夫也把不同时代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忠实地加以展现。[全文]
-
“拉美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不同,我们的叙事不是非黑即白”
创作这个电影脚本时,我不希望像好莱坞一样——商业片中善恶区分非常明显,而是希望尽量保持原创风格,保持拉美的基因。我不去跟你讲善与恶,我会在冲突中让你去体会人物挣扎的情感。[全文]
-
改编刘慈欣小说进展如何?《海上钢琴师》导演这样说
不仅是导演、编剧要有这种信念,我呼吁所有制片人、投资人、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都要坚信世界上必须要有电影,没有电影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被眼前的工业发展困境、经济发展困境等情况所困扰,电影产业一定充满机遇。[全文]
-
从“译意风”到“中国一歌”,这里藏着中国电影的秘密
从大光明电影院的鎏金岁月,漫步到国歌母带的诞生地百代小红楼,再到鲁迅先生都一票难求的国泰电影院,最后回到藏于梧桐深处的上海影城SHO亚洲首个杜比剧场,上海用百年时光书写了一部生动的城市电影史。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电影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全文]
-
“保护未成年”究竟有多难?现实比这剧更气人
“有个15岁男孩使12岁女孩怀孕的案件,从法律角度看,男孩就是强奸幼女。但办案过程中,两家监护人互称亲家,已经在谈婚论嫁了,所以对于未检办的介入,双方反应都十分激烈。这种情况给他们释法说理根本没用,但能不判不诉吗?”[全文]
-
台当局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别急…
两岸文娱产业的发展差距已经摆在眼前,未来在哪一边,一目了然。而台当局却妄图用打压和恐吓来限制、剥夺台湾同胞的职业发展自由,实在是一种无效且可悲的行径。[全文]
-
对话“腰部”演员:与其等着被选,不如主动刷脸
他们习惯了试戏跑组,但也会遇到最长有一年没戏拍的“空闲”;他们要么在中小成本古偶和短剧市场原地打转,要么在大项目里演配角刷脸,然而往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二三四线”;他们的故事也许才是这个人们眼中“梦想之地”和“名利场”的真实一面。[全文]
-
老祖宗“回答我”和丞相的高铁票,一款中国人专属的幽默浪漫主义
李白、杜甫、扁鹊、乾隆皇帝等等上下五千年的“全明星阵容”加入,以情绪化、咆哮式的方式、充满网感的语言与现代网友互动。今人和古人正在利用最新技术完成一场大型的“双向奔赴”。[全文]
-
是什么造就了“一点就炸”的“互联网恶少年”?
平常看似无害,实则一碰就炸,且威力巨大波及无辜……可以单纯因为“你让我不爽”而肆意使用网暴最高审判和惩罚手段的“互联网恶少年”现象正在不断蔓延,并逐渐从角落靠近舞台中心。[全文]
-
为什么80后之前的孩子难抑郁?这部剧的前四集让我悟了
高中毕业后,儿时的“小社会”原地解散,小伙伴们天各一方奔赴了各自的“大世界”,但儿时的恣意快乐和彼此连接已经塑造了他们完整的人格和小宇宙。[全文]
-
婆媳退场母女登台,国产文艺中的家庭难题正在被“重启”
《180天重启计划》和很多其他的影视作品一样,试图用一种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把各种问题和矛盾摊开、经历了老一辈母亲的离去和新一个女儿的诞生,将疏远的亲情消化、和解,最终实现一种“重新发现”和“双向奔赴”。[全文]
-
《生息之地》柏林电影节获奖,为什么又是农村片?
八零后导演霍猛“文化寻根”寻的是他九十年代在河南农村度过的童年,但在以大众文化为主、强调文化自信的中国内地电影消费市场,拍农村故事拿欧洲奖项简直成了国内宣发时的“负资产”。[全文]
-
《美队4》票房不行怪哪吒?谁该为“美国精神”的迷茫买单
《美队4》中,杀死“美国精神”的凶手又多了一个:那个坏蛋总统。一方面,在这场“阴谋大戏”中,接过战友衣钵的新美队更像是个无助的局外人。另一方面,好莱坞绿幕之外美国波诡云谲的政治动荡很难不让这部本已命途多舛的电影更加地动山摇。[全文]
-
哪吒“出海踏路”,好莱坞发行垄断如何破?
华人影业为《哪吒2》争取到了超700间开画影院,这一数字已经破了近20年华语片北美排片纪录,但榜单前五的另外四家由美企发行的影片,开画影院直接3000家起步。[全文]
-
《哪吒2》破百亿了,我们都参与了这个大项目!
电影成功背后,是中国动画天团的“托举”。在技术爆炸的时代,一帧一帧追求极致的中国动画人透过银幕传递的东方神韵是特效时代审美的“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