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少卿:人们给“英国病”起了很多名字,就是不敢说出“新自由主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文少卿】
在一艘傲立于波涛之中、令人畏惧的巨轮上,船长坚定地站在舵位上,声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尽管水已经慢慢涌入了轮机舱。“全体人员各就各位!”他高声命令,船员们匆忙用木桶向外舀水。然而,不论他们多么卖力,水位依旧不断攀升,已经漫过人们的膝盖,船首也开始倾斜。
对此,乘客们却反应不一:有人依旧悠然地在甲板上品茶,仿佛对眼前的危机视若无睹;而另一些人则急切地寻找救生衣,翘首期盼着弃船的号令。
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眼熟?但我描述的不是《泰坦尼克号》,而是今天的英国。
如果你愿意,就叫它“不列颠尼亚”号吧——这是一艘建立在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全球贸易和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巨轮。它的风帆曾迎风高扬,在工业革命与殖民财富的推动下,领先世界。然而,正如任何历经沧桑的船只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列颠尼亚”号也开始显露疲态,船身渐渐出现了裂痕。或许它已不再如昔日般光彩夺目、不可一世,但它仍旧是一艘能够航行的船,对吧?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如今,我们目睹的不是这艘船优雅老去的景象,而是它缓慢而滑稽的沉没。长期以来,这艘船一直用财政“胶带”勉强维持着,而现在,这些临时的补丁已经无济于事。
今天的英国,处境与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何其相似
紧缩政策:砍预算却砍错了地方
要理解这艘船何以陷入如此困境,我们需要追溯一系列不幸的决策。
首先便是紧缩政策,这可以比喻为船上厨师决定将伙食分量减半,试图通过减少消耗来延长生存时间,结果却导致许多船员因营养不良而无力工作。这项被称为“聪明”的策略,旨在通过削减社会护理、地方政府预算以及公共部门薪资来“治愈”国家的财政创伤,最终却使得公民们不得不自求多福。
公共服务的资金被削减到了最低限度,社会保障、医疗系统和地方政府因此步履维艰。但请放心,船长仍然信誓旦旦,只要大家再“勒紧一点腰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者我们该说,是勒紧救生艇的缆绳。
“人们给我们的病症起了很多名字: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紧缩政策、特拉斯经济学。但它们其实都是同一套意识形态的不同表述,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几乎无人敢于直呼其名的学说:新自由主义。”
英国左派喉舌《卫报》疾言厉色,“44年来,它一直主宰着英国的决策……每一周,我们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浮现:破败的教室、失效的防洪设施、摇摇欲坠的大楼、超负荷运转的医院、人手短缺的社会护理、堵塞的下水道、致命的危房。”
讽刺的是,在经历了长达14年的紧缩之后,英国的公共债务总额飙升至2.7万亿英镑,几乎是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两倍,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英国在借贷、公共服务和利率之间如履薄冰,似乎决心要在“财政不负责任”的比赛中胜出。或许,唐宁街应该将“英国债务高山”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供人参观。
紧接着,便是那座致命的脱欧冰山。这艘国家之船明明早已预见数英里之外的危险,却毅然决然地冲了过去,坚信“不列颠尼亚”号是永不沉没的。
结果众所周知:贸易壁垒犹如锋利的冰刃,划破了船体,而原本充裕的外国投资与劳动力也逐渐流失。船员们急忙用手头的材料修补漏洞,但船只已然严重倾斜,难以维持平衡。
英国的“独立之路”就如同一个吵吵闹闹要独立生活而搬出家门的青少年,却立刻就得向父母借钱。2024年初,工党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引用了经济咨询公司剑桥计量经济学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截至当时,脱欧已导致英国损失了1400亿英镑,GDP下降了6%,并造成了180万个就业岗位的消失。预计到2035年,脱欧将使英国蒙受高达3110亿英镑的损失——无论是在生产、投资、就业、出口还是进口方面,英国各个地区的状况都将比留在欧盟时更为糟糕。
“英国脱欧后寄希望于美国并未给英国带来任何益处。除了失去了庞大的欧洲市场,英国还损害了与中国的关系。”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道。
地方破产危机:投资失败的典范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英国的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这些勇敢的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高风险的商业投资来填补财政缺口。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船上的餐厅里进行高风险的赌博,将船员的工资全数押在房地产交易上,最终输得一干二净。
不出所料,当纸牌屋崩塌时,瑟罗克和沃金等地政府的金库空空如也,他们的冒险投资血本无归。如今,这些地方政府正拼命争抢救生艇,而依赖他们服务的民众则感受到了被忽视的寒冷。
从1988年到2018年的三十年间,英国仅有两个地方政府宣告破产。然而,自2018年以来,这一数字激增至8个,其中包括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未来形势更加严峻:接近十分之一的地方政府表示,可能在本财政年度宣布破产;而一半的地方政府则认为,他们很可能在未来5年内关门大吉。
英国伯明翰市政府宣布破产,陷入财政危机
2024年的伯明翰正在准备散伙饭。市议会正在考虑出售其珍贵的艺术画廊,公共厕所已经一去不复返,图书馆很快可能步其后尘。垃圾清理频率降低到每两周一次。城市的水资源和天然气供应先是被国有化,然后又私有化。为了节约成本,连街灯也被调暗了。从庇护申请到遗嘱认证,公共服务几乎停滞;对白领犯罪的监管几乎不存在,金融诈骗泛滥成灾,即使你的银行账户被清空,警方也未必介入调查。
伯明翰的故事只是英国地方政府困境的一个缩影。某些问题是自作自受:工党领导下的市议会未能确保男女同工同酬,现需支付巨额赔偿;甲骨文IT管理系统的失败采购案雪上加霜,该市积累了约10亿英镑的债务。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源自外部:作为从2010年开始的紧缩计划的一部分,伯明翰从中央保守党政府获得的资金被削减了10亿英镑,而对服务的需求及提供成本却急剧增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
“对中国,欧洲就是美国拴着皮带的小狗”
2024-10-19 08:53 中俄关系 -
中国将征收“海外富人税”?律师解读
2024-10-19 08:29 -
安理会一致通过,中方表态
2024-10-19 08:12 -
朝鲜:韩国无人机残骸,找到了
2024-10-19 08:07 朝鲜现状 -
铭记,74年前的这一晚
2024-10-19 08:07 抗美援朝 -
新视频:坦克炮击他的最后藏身建筑
2024-10-19 07:09 巴以恩仇录 -
伊朗:强烈谴责以色列杀害哈马斯领导人的罪行
2024-10-18 23:03 伊朗局势 -
这个前苏联国家将决定是否加入欧盟
2024-10-18 22:58 欧洲乱局 -
普京:金砖国家GDP全球占比已超G7,差距还将扩大
2024-10-18 22:48 金砖国家 -
王毅同英外相会谈:同意全面恢复两国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
2024-10-18 22:43 中国外交 -
朝鲜称在朝南部发现韩国放飞的垃圾气球
2024-10-18 22:34 朝鲜现状 -
她对马科斯发出“最强烈批评”
2024-10-18 21:39 南海局势 -
黎巴嫩总理罕见谴责伊朗“公然干涉”,召见伊朗临时代办
2024-10-18 20:55 -
哈马斯证实其领导人辛瓦尔已死亡
2024-10-18 20:47 巴以恩仇录 -
韩情报机构称朝鲜首批1500名士兵已抵俄,将投入俄乌作战前线
2024-10-18 20:34 -
丁薛祥分别会见巴西总统府首席部长科斯塔、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米
2024-10-18 20:20 中国外交 -
-
美智库最新报告:这样做,中美能共存
2024-10-18 17:47 -
孟加拉国法院对哈西娜发出逮捕令
2024-10-18 17:30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91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9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