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尔维亚“颜色革命”背后,隐藏着不止一只黑手
围绕塞尔维亚局势,形成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一边,欧盟国家在另一边的奇特局面。[全文]
-
应该说,中国舰队帮了澳大利亚一个大忙
澳大利亚人一夜之间意识到,中澳两国海军在军舰方面的实力对比为234比16——让这帮装睡的人睁眼,真的太不容易了。[全文]
-
西方自由派媒体哀鸣“美国叛变了”
仅仅10余年前,法国海军还风光地出动航母战斗群,一马当先地干涉利比亚和叙利亚,提醒世人不要忘记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头衔;现在,联合国的投票结果表明,欧洲已无力主导本地区的安全事务。[全文]
-
美西方挑拨中柬关系,不少中国自媒体竟随之起舞
我们的应对策略除了偶尔的官方发声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手段,这使得中国在舆论战中屡屡陷入被动,难以遏制负面叙事的扩散。[全文]
-
务实的英国工党是否有勇气走出一条独立道路?
中英关系能走多远,取决于英国能否抵御美国的压力,为与中国的合作开辟出一片不受外界干扰的天地。“我们生活在一个两头500磅重的大猩猩相互对视的世界里。”这可能是这一代英国人在外交政策上最关键的一次走钢丝。[全文]
-
“泛蒙古主义”的幽灵,让莫斯科寝食难安
乌兰巴托从未放弃争夺“正统”的野心,“泛蒙古主义”的幽灵并非仅仅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乌兰巴托在恢复传统蒙古文的同时大力推广英语教育,可能会对蒙古与其两大邻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全文]
-
一个自轻自贱的国家不可能赢得全球尊重
一个仅有酒店保安、滑雪教练、三流演员和中学教师经历的人,一个几乎没有治理国家经验的富家子弟,如何能够在加拿大担任总理长达10年? [全文]
-
“他明明可以直接抢,却还要通知你”
美国似乎总是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其他国家的未来,而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不过是次要的。[全文]
-
赖清德窜访南太岛国,这里已成中美博弈新前沿
太平洋岛国清楚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经济机会不容忽视,中国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合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这些岛国往往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以争取更大的外交回旋余地。[全文]
-
穿越蒙古国的中俄天然气管道,不仅仅是几千公里的钢管
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为筹码,在价格、支付方式及投资条件等方面占据了有利位置。尽管如此,俄罗斯也并非全盘让步。[全文]
-
布局全球港口,中国应警惕些什么?
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运营历程表明,经济利益与政治争议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仅凭商业逻辑难以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如果达尔文港只是一次尝试,那么秘鲁钱凯港就必须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全文]
-
苏西·威尔斯,驾驭特朗普的人?
以其沉着冷静、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而闻名的苏西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雇佣关系。他们已经形成了基于相互尊重和战略共识的合作伙伴关系。有了威尔斯的保驾护航,相比于第一个任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内阁团队显然会更忠诚,执行力也更强。[全文]
-
人们给“英国病”起了很多名字,就是不敢说出“新自由主义”
船长坚定地站在舵位上,声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尽管水已经慢慢涌入了轮机舱。“全体人员各就各位!”他高声命令,船员们匆忙用木桶向外舀水。乘客们有的悠然地在品茶,而另一些人则急切地期盼着弃船的号令。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眼熟?我描述的不是《泰坦尼克号》,而是今天的英国。[全文]
-
柬埔寨想要摆脱越南的控制?
在柬埔寨国内,反对派通过Telegram等社交平台组织起来,计划举行一场“大型抗议”活动。他们的口号,也是柬埔寨反对派多年来屡试不爽的策略——“通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