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骏轩:缅甸的地缘政治
最后更新: 2021-02-05 17:33:02克钦邦与南方丝绸之路
克钦邦位于缅甸的北部,与掸邦一样,同中国的云南省接壤。所不同的是,克钦邦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看起来应该和缅甸本部的地缘关系更紧密些。然而在缅甸内部,克钦邦给中央政府惹出来的麻烦并不比掸邦少。
直到今天,克钦邦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处在独立状态,克钦独立军则是维系这种独立状态的主要军事力量。事实上,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克钦人甚至有意识地在西方传教士到来之后,特立独行地改信了基督教(缅族的主体信仰为佛教)。
类似的做法在那些希望保持地缘独立性的板块中非常常见。由此也可看出,宗教选择的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选择。
相比缅甸本部自南向北的势力扩张,中国境内自北向南的民族渗透显得更有先发优势。因为所谓克钦族实际上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同源,缅甸直接相邻的中国境内行政区就包括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当然,民族是否同源,并不能成为影响彼此之间现实政治关系的主要依据,不过从地缘关系角度来看,克钦邦所处的位置对中国与缅甸,乃至与南亚之间的地缘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分析中国西南部分的时候曾经说到,横断山脉阻隔了中国的势力从云贵高原向中南半岛北部高原渗入,这一点从人类的大规模迁徒角度来看是符合逻辑的。那些山脉在这一地区开始向东南方向呈扇形铺开,的确造成了云贵高原与中南半岛北部交通的困难。
问题在于,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迁徒并不代表没有小规模的沟通。事实上,根据现在的研究,中南半岛上的很多民族是从中国境内迁移过去的。当然这种迁移是长期的、持续的,最初的规模并不大。
不过由于存在足够的冲积平原,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形成文明后的人口规模已经不小了。在横断山脉两侧都已经形成足够的人口规模和文明时,这种以移民为目的的小规模单向迁移,逐渐转变成以贸易为目的的双向商业交流。
不用怀疑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事实上,无论多么艰苦的地区,出于利益的驱动,人类都有可能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在云贵高原和克钦邦就存在这样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穿越了怒山和高黎贡山,是现在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线的西点自然不是缅甸北部的那些原始森林,而是印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东点则是成都平原。
这一路线之所以现在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星堆的发现。三星堆这一明显带有异域风情的文明,也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东西方交流通道。
三星堆发现的青铜面具(资料图/中国文化研究院)
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一直有着不断地沟通。并非只是进行丝绸贸易,只是由于北方那条丝绸之路太过于著名了,所以也被套用了“丝绸之路”的名称。
在这片高原峡谷区,马是最好的运输工具,因此才会有“马帮”的存在。“山间铃响马帮来”听起来很浪漫,实则艰险无比。丝绸并不是西南民族消费的主体,位于“开门七件事”之末的“茶”才是贸易的主角。因此,南方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茶马古道”,这种带有平民气息的名字更加符合它的贸易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就“茶马古道”这个概念而言,其实并不仅限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范围,西南地区向青藏高原运输货物的路线也被涵盖在“茶马古道”之中。
云贵高原、缅北(克钦地区)、印度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条位于南方的东西方通道起初并不被中原的华夏族所重视,毕竟这里离东亚文明的中心有些遥远。直到秦人征服了成都平原之后,这一通道才得以进入中央帝国的视线。不过,秦人的目标始终是关东地区,而自身又是一个短命王朝,就谈不上重视南方丝绸之路了。
汉武帝是第一个真正对南方丝绸之路有想法的皇帝。如果说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在于一统华夏的话,那么汉武帝的功绩则表现在对外扩张上——当然,最初的扩张动机是出于应对北方匈奴的军事压力。不过在打通了西域通道后,汉武帝发现这里面的经济利益亦是十分可观的,这也成为汉朝后来经营西域的主要动机。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西部的商业通道打通后,汉武帝希望找到其他的通道也是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当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在中亚看到了蜀地的物产,并因此了解到有一条中国西南连通印度的通道存在时,西南很快便成了帝国扩张的新方向。也许西南的这条东西方通道并不会被长安城里的皇帝列为头等大事,但出于地缘上的关系,成都平原上的地方政治家们对西南地区和这条通道拥有足够的兴趣。
在帝国正处在巅峰的阶段,任何有可能为帝国带来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尝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朝通过羁縻政策统治了云贵高原上的原住民族后,还要继续向西进入怒江地区。要知道,征服横断山脉那些为数不多的部族,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比进入云贵高原少,而所获得的直接收益却要少得多。
与在西域的做法一样,帝国对这一地区并不是以移民、消化为主(帝国内部还有很多待开垦的土地),而是以保障交通为主要目的。毕竟相比于成都平原这样的“天府之国”,这片“烟瘴之地”暂时还引不起北方移民足够的兴趣。
由于地缘位置的缘故,南方丝绸之路需要从克钦邦的领地通过,才能够直接打通中印之间的交流通道。相比云贵、掸邦的高原地形,克钦邦腹地的海拔要低得多。除了东北部隶属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海拔较高以外,大部分地区都为山地南北向分割的河谷平原。
其中,位于密支那西北部并与印度接壤的那片最大的河谷平原叫作“胡康河谷”。“二战”中的中国远征军从缅甸退入英国控制的印度时,就必须横穿胡康河谷。从地形上看,这是一片方圆数百公里,外侧由山地包裹的盆地,其东侧山岭叫作“枯门岭”,西侧则是印缅的天然地理分界线(也是南亚与东南亚的分界线)——那加丘陵。
胡康河谷(资料图/维基百科)
穿越胡康河谷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边缘山地,而在于覆盖整个河谷盆地的茂密的原始森林。尽管在今天中国与克钦地区的贸易当中,来自克钦原始森林地区的木材贸易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但在当年,这些原始森林却给中国远征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胡康河谷在当时被称为“野人山”,这个名字也能让大家感受到穿越它的艰险。由于原始森林的存在,我们无法知道古人究竟是沿什么样的道路穿越了克钦地区。事实上,基于地理条件以及这条通道在古典时期自始至终的非官方性质,南方丝绸之路在缅北森林很难有稳定的道路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远征军相当于用生命打通了这条战略通道。后来为了彻底战胜日本,沿着中国远征军的穿越线路,一条连接中、缅、印三国的公路也在“二战”行将结束之前,在现代工业技术的帮助下正式被打通了。
- 原标题:温骏轩:缅甸的地缘政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造谣选票欺诈?福克斯被告,索赔27亿美元
2021-02-05 17:03 美国大选2020 -
拜登称中国是“最严峻竞争对手”,中方回应
2021-02-05 16:25 中美关系 -
印度航展开幕:各种新战机模型亮相
2021-02-05 16:10 -
-
巴西州长:正洽谈加购2000万剂中国疫苗
2021-02-05 15: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拒穿二手服装想发展纺织业时,美国惩罚来了”
2021-02-05 15:24 非洲之窗 -
教育部今年第1号留学预警: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2021-02-05 14:21 留学潮 -
“他都道过歉了,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2021-02-05 14:20 日本 -
美国议员,“因言获罪”
2021-02-05 14:01 美国政治 -
“环保少女”转发抗议教程,印警方追查“幕后黑手”
2021-02-05 13:46 印度惊奇 -
强生疫苗美国待批:保护率66%,但只需一剂
2021-02-05 13: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如此洗礼,果然出人命了…
2021-02-05 11:41 -
美新任气候特使:解振华是位领袖
2021-02-05 11:22 中美关系 -
-
拜登首场外交政策演说,这么说中国
2021-02-05 11:03 中美关系 -
“中国成功做到这点,西方领导人感到丢脸”
2021-02-05 10: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马克龙也表态:欧洲不应与美国“抱团”对付中国
2021-02-05 10:21 法国见闻 -
“外交突破”?打脸来得太快
2021-02-05 08:49 台湾 -
CGTN:坚决反对!
2021-02-05 06:58 网络战线 -
美国新增108745例确诊,4508例死亡
2021-02-05 06: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