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卡马克之冠:一场大火,三大槽点
二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此次大规模火灾的发生可能还与当地电力基础设施的损坏有关:
为夏威夷提供电力服务的夏威夷电力公司在出现变电站线路倒塌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切断电源,而变电站线路倒塌的地点和本次火灾的起火点接近,因此有部分媒体认为,这次火灾有可能是因为损坏的电力基础设施引发的,目前美国国内已经出现要对夏威夷电力公司发起集体诉讼的情况。
如果说引发灾难和灾难预警中的人为因素已经足够令当地人难以接受,那么夏威夷当地政府和美军当地驻军在灾难发生后的不作为则令当地人感到愤怒。
火灾在8日就已发生,当时毛伊岛上刮起大风,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拉海纳镇陷入火海,有居民甚至被迫跳海逃生。而在如此危局之下,就驻扎在不远处的美军居然对此置若罔闻,袖手旁观,作为“州军”存在的夏威夷国民警卫队和驻扎在夏威夷的海岸警卫队也不见人影,负责应对紧急事件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更是成了聋子的耳朵,以至于灾难最初发生时,仅有的救灾力量居然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当地居民。
火灾发生时,人们跳海求生
如果说美军一开始没有参与救灾还可以理解为军队没有得到明确命令不能擅自行动,那么在美国总统拜登于10日下令动员当地一切可用的联邦资源投入救灾,明确要求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美国交通部参与救灾之后,当地美军居然还在磨洋工。
按照海外社交媒体中一些美国网友的说法,美军10日接到参与救灾的命令,但接到命令后只有百余人的“州军”也就是国民警卫队参与到救灾工作中。而且由于当地各机构之间条块分割,互不统属,救灾组织工作一度陷入混乱,直到五角大楼指派国民警卫队直接向夏威夷紧急措施署提供支援后情况才有所好转。直到12日之后,美军才成规模地出现在救灾现场,并在救灾工作中行事消极,反应迟钝,组织混乱,非常不专业。
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完全有理由质疑美军在面临大型突发性公共危机时的执行力和办事效率。
军队在面对灾难时往往是一个社会最有力、最坚实也是最后的依仗,毕竟军队是一个社会组织度和动员能力的极限,在面临社会灾难时具有终极手段和总预备队的性质,如果连军队都顶上去了还不济事,那么只能说明整个社会对面临的灾难已经彻底束手无策了。
像美军这样对身边爆发的灾难袖手旁观,参与救灾后又行事消极,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面临各种突发大型灾害时,人民军队往往冲在第一线,扛起最重的担,高效、坚强、热忱、无私、专业是中国军队在历次大小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理中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一贯印象,也是人民军队为人民这一重要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应对处理自然灾害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中国军队除了国防安全外的第二职能。笔者身边的一些朋友甚至相当激进地表示,闹灾了之后仅靠地方政府是不一定行的,解决问题还得靠部队,军队一到,心就安了。
而美军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或许永远也没法理解,军队不是只有往第三世界国家的头上扔炸弹这么一种功能。
美军基地离拉海纳镇不远(图自谷歌地图)
三
此次夏威夷火灾也给了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为了应对极端气候而展开全球公共治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此次夏威夷大火爆发的重要原因是夏威夷在过去半个多月间持续而严重的干旱问题,发生火灾的毛伊岛在一周时间内,严重干旱面积从5%飙升至16%,整个夏威夷中度干旱面积则从6%上升到了14%。这种干旱对于夏威夷来说并不常见,属于比较严重的极端天气。学界有观点认为,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干旱现象将更为严重,这不仅增加了爆发火灾的风险,还提高了事后扑救的难度。
另外,此次火灾的迅速蔓延和扩散,与当时横扫毛伊岛的强风也脱不开关系。依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说法,四级飓风“朵拉”在夏威夷南部横行的同时,强高压系统仍在北部停留,两股力量合力产生了极具破坏力的强风,火借风势,于是迅速扩散。当时毛伊岛的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以至于8日火情出现,9日过火面积就已经扩大到了周边400公顷,这才有了历史名镇拉海纳的毁灭。
与此同时,极端气候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引发灾难,在我国华北地区则是大雨滂沱闹水灾。可以说,极端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是急迫的、真实的、严峻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国界之分,寰球同此凉热。
对极端气候的有效治理,是目前全世界都非常短缺的一种公共产品;但是,目前全世界在提供这种公共产品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化、金融化倾向,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划线站队、推诿扯皮、互相指责、做秀表演,并且对借着极端气候治理问题捞取油水的兴趣,要远远大于通过治理极端气候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兴趣。
正所谓“搞环保的目的又不是为了搞环保”,这种罔顾科学精神、不实事求是、鼠目寸光的倾向,恐怕并非人类之福,毕竟自然界是不惯毛病的,该刮风就刮风,该干旱就干旱,该洪水就洪水,它不是来跟你讲道理的。
我们面临这种问题,也不能总是指望靠军队去处理一切,我们总应该为了缓解军队的救灾压力而做点什么,做点有利于人类文明长远发展、有利于人类子孙后代的正确的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一场大火,三大槽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声称“担忧安全”,纽约市在政府设备上禁用TikTok
2023-08-17 08:06 大公司 -
谢锋会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麦克纳特
2023-08-17 07:57 中美关系 -
尼泊尔副总统: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华活动
2023-08-17 07:54 中国外交 -
穆罕默德·赛鲁斯·萨贾德·卡齐被任命为巴基斯坦新任外长
2023-08-17 06:59 巴铁 -
WTO发布美诉中方相关争端案专家组报告,商务部回应
2023-08-17 06:52 中国外交 -
澳滞销葡萄酒能填满860个泳池,“即便中国出手也要缓好几年”
2023-08-16 22:59 -
德国政府再推大麻合法化法案,遭批“将导致完全失控”
2023-08-16 22:13 德意志 -
“普京不听欧洲说什么,但显然会听中国说什么”
2023-08-16 21:45 乌克兰之殇 -
首艘货轮经乌“人道主义走廊”出港:中国香港籍,已滞留一年半
2023-08-16 20:37 乌克兰之殇 -
英特尔近400亿收购黄了,与中国有关?
2023-08-16 20:19 -
越南副总理:中国对越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无可比拟
2023-08-16 19:50 中国外交 -
菲律宾最新文件将台海冲突风险视为“主要关切”
2023-08-16 19:19 -
这两国也加入:砸钱抢购芯片,吸收中国人才
2023-08-16 18:10 科技前沿 -
涉及俄罗斯,美国给伊朗谈判开条件
2023-08-16 17:33 伊朗局势 -
在俄罗斯,一场缴获的西方装备展览开幕
2023-08-16 17:07 俄罗斯之声 -
参与调查特朗普“通俄门”的前FBI高官承认“通俄”
2023-08-16 16:31 美国一梦 -
“乌国安局提供录像,首次宣布负责”
2023-08-16 16:22 乌克兰之殇 -
西方迟迟不归还文物,他们这样“夺回”
2023-08-16 16:12 文化 -
中方:核能和平利用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代价
2023-08-16 15:45 中国外交 -
少数西方政客称中国增长放缓对全球构成风险 中方驳斥
2023-08-16 15:3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