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卡马克之冠:瓦格纳兵变背后,是俄罗斯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政治协商机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托卡马克之冠】
瓦格纳兵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一下午狂飙突进400多公里,如入无人之境,到一夜之间达成协议,偃旗息鼓。事态的迅速发展和形势的急转直下令人目不暇接,几乎难以想象这是一天内发生的事情。
这次兵变令外界感到一头雾水,毕竟瓦格纳的老板普里戈任前一秒还气势汹汹地宣称俄罗斯将会有一个新总统,后一秒就宣布已达成协议。克里姆林宫方面前一秒指责瓦格纳兵变是叛国,后一秒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佩斯科夫宣布将撤销对普里戈任的刑事立案。
不过,26日塔斯社的一则消息,又反转了佩斯科夫的说法;该社称,据接近俄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消息人士证实,针对普里戈任组织“武装叛乱”的刑事调查仍在进行中。据俄新社6月27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表示“瓦格纳”的重型军事装备转移到俄罗斯武装部队现役部队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次兵变某种意义上似乎被“压缩”了。一场兵变应俱备的要素似乎都有,但开始和结束的实在太快,许多中国网友睡觉前最后听到的消息是瓦格纳兵锋直逼莫斯科,想着第二天一早醒来看个大新闻,结果第二天早上已经结束了——这就完了?一场闹剧?这是很多人对此事的第一观感。
其实以笔者个人的观察而言,此次瓦格纳兵变是一次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非常典型且老派的“向罗马进军”事件。中国社会对这种现象感到陌生,可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所谓“向罗马进军”是西方军政统帅在历史上常用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法,与一般政变的不同之处在于,发起“向罗马进军”的军头往往并不寻求颠覆和破坏现行政治秩序,而是试图通过军事游行和武装示威,迫使执政当局接受自己的政治诉求,从而使自身在现行政治秩序中的利益最大化,实质是一种“以打促谈”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活出统战价值。
“向罗马进军”在西方历史上非常常见,比如凯撒跨越卢比孔河,率领自己的拥护者向罗马进军,其目的是为了压倒庞培和元老院的反对意见,声索自己的政治诉求;再比如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派兵向罗马进军,逼迫时任教宗的克雷芒七世退出反对西班牙的政治同盟;拿破仑两次向罗马进军以震慑法国国内的天主教徒,并征服意大利;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以胁迫意大利国王任命自己为首相。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典型案例。
凯撒率领士兵跨过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军
“向罗马进军”通常来说是在合规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军头诉求的情况下,其通过手中军权胁迫当局满足自身要求的手段,因此这种行为具有规则外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军头在“向罗马进军”时往往并不寻求破坏现有政治秩序,反而还需要获得来自现有政治秩序的认可和接纳,需要现有政治秩序满足其诉求,因此又具有体制内的一面。
这种规则外而体制内的两面性,导致“向罗马进军”其实是一种政治豪赌。军头必须把握“造反”和“招安”之间的微妙平衡,既要通过迅速的军事进展给执政当局造成足够大的心理震撼,为自己争取足够的谈判筹码,又不能用力过猛把武装示威变成真的暴力叛乱,属于走钢丝式的高难度动作。
那么问题来了,瓦格纳集团为什么不惜采取这种高难度的政治赌博,也非得声索自身的政治权益呢?
答案分两个层面,表面上看,这是瓦格纳集团的主要骨干成员因2008年俄军的谢尔久科夫军改而与俄军高层龃龉已久,双方在诸如人事、补给、战略、军队体制等问题上存在长期冲突,此次事件是双方积累已久的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深层次而言,则是俄罗斯传统的政治协商机制自沙俄解体以来迟迟得不到有效重建,内部不同派系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协调难题无法得到解决,日积月累的矛盾只能通过周期性爆发来释放,本质是俄罗斯政治结构长期以来的功能失调问题。
以下具体来分析这两个内外原因。
瓦格纳集团的骨干力量主要由2008年俄军谢尔久科夫军改的裁撤人员组成,而当下俄军高层几乎都是那次军改的既得利益者。双方关系高度近似于,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和企业老板之间的关系,要说针尖对麦芒都显得轻了。关于瓦格纳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在中非、叙利亚等海外战场的所作所为,瓦格纳与俄军高层在军改中的冲突,相关解读和论述已汗牛充栋,在此不做赘述。
另一方面,瓦格纳内部有不少从东乌克兰招募的俄族民兵,这些人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又有充足的政治野心,他们对于在未来的俄罗斯政治版图中,为自己代表的群体谋取一席之地的意图是极为强烈的。这也颇符合俄罗斯历史上“小俄罗斯”地区的人士掌舵“大俄罗斯”的历史现象,例如出身第聂伯河的勃列日涅夫,曾担任乌克兰地区一把手的赫鲁晓夫,他们都出任了苏联首脑,而这些东乌克兰俄族民兵若是凭借军功上位,极有可能对俄军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政治谱系造成冲击,这势必触及俄军高层的既得利益者。
瓦格纳集团成员。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真正的问题在于,瓦格纳和俄军的矛盾延续到了俄乌战争的战场上。瓦格纳虽然是雇佣兵企业,但在战争中其军事行动高度依赖俄军支持,比如弹药补给、后勤保障、技术支援、信息配合,特别是弹药和人员补充,对俄国防部的依赖非常严重。
瓦格纳在战场上经历连番恶战之后减员严重,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人员的雇佣合同到期,只能退役;瓦格纳要想维持战力就必须补充兵力,而俄国防部则一直用各种借口拖延其兵力补给工作,同时在弹药供应上也是对其能卡则卡、能限则限。
稍早前巴赫穆特战役期间,普里戈任就在视频直播中指名道姓怒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和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克扣瓦格纳的弹药供应,声称瓦格纳实际获得的弹药只有申请量的不到30%。当时普里戈任表示,正是俄军克扣弹药,导致瓦格纳在乌克兰战场上伤亡极其惨重,并由此对俄军高层进行直接人身攻击。
现在还很难说俄军对瓦格纳后勤供应和人员补充的克扣、拖延,究竟是有意要削弱其战斗力,还是说只是双方因军改而爆发的传统冲突的延续,亦或者这只是俄军后勤保障工作一贯的低效无能所致,又或者甚至三者兼而有之。但就结果来看,随着俄乌战局的僵持,瓦格纳与俄军的矛盾一日胜似一日,普里戈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在社交媒体上以花式辱骂俄军高层为己任。
实际上,自开战以来,俄国内各大山头间的口水战就没有一天停过。例如,在中文互联网上颇为有名的斯特列科夫,他从开战第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抨击俄军的战略失误,但普里戈任对俄军高层的人身攻击烈度显然要高出一个档次。
这次“向罗马进军”事件,就是矛盾的总爆发。普里戈任在发动兵变后,与国防部副部长叶夫库罗夫和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第一副局长阿列克谢耶夫会面时,直接要求俄军把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移交给瓦格纳处置,否则将封锁俄南部军区总部所在地罗斯托夫。这可以说是不加掩饰的的私人恩怨了。
至于深层原因,一战后期沙俄解体,俄国历经共和国、苏联、俄联邦三个时期,但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沟通协商机制,这甚至可以说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中国游客在泰国摸海星,踩珊瑚:最高将面临两年监禁
2023-06-30 08:02 观天下 -
阿根廷央行批准境内开设人民币银行账户业务
2023-06-30 07:49 中国-拉美 -
谢锋: 工商界要做中美关系的“负责任利益攸关方”
2023-06-30 07:29 中美关系 -
俄外交部:瓦格纳问题由俄方自行处理,无需外界评论
2023-06-30 07:14 俄罗斯之声 -
他任期将再延长一年
2023-06-30 06:54 -
“欧盟成立的两个目的,如今都没实现...”
2023-06-29 22:50 欧洲乱局 -
“俄罗斯被冻结的钱呢?让我们纳税人给乌克兰埋单不公平”
2023-06-29 22:50 乌克兰之殇 -
夜间灯光显示东南亚经济重心北移,与中国有关?
2023-06-29 22:16 一带一路 -
俄官员:叛乱事件之前已得知瓦格纳不会继续参加特别军事行动
2023-06-29 21:58 俄罗斯之声 -
朱民:各方都希望美国能坐下来,跟中国好好谈
2023-06-29 21:44 中国外交 -
关键峰会上,欧盟避免“惹恼中国”
2023-06-29 21:26 欧洲乱局 -
-
中国已成韩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决定性因素是…
2023-06-29 21:10 三八线之南 -
“我们也想加入金砖”
2023-06-29 20:16 金砖国家 -
炒作瓦格纳威胁,波兰管欧盟要钱
2023-06-29 19:46 欧洲乱局 -
肯尼迪侄子:美国“对乌克兰人来说是可怕的”
2023-06-29 19:02 美国政治 -
斯里兰卡外长:已向中印明确表示,不会伤害对方
2023-06-29 17:23 龙象之间 -
“这将让美产业永久丧失机会”
2023-06-29 16:43 中美关系 -
美国司法部:没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案存在谋杀
2023-06-29 16:02 -
丹麦外交大臣:欧盟不应为乌克兰“降低门槛”
2023-06-29 15:52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28“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