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表现糟糕,民主党要换人吗?
拜登的顾问团好像很不接地气,他们本以为通过提前数个月辩论可以为拜登带来转机,却并不了解当前拜登的状态。[全文]
-
特朗普要想解除危机,秘诀只有一个字——拖
宣判之后没多久,给特朗普捐款的网站因为想捐款的人太多而崩溃了。可见有相当多的人认同特朗普”这是政治迫害”的叙述,这其中只要有足够的少数温和中间派,对特朗普的选情影响就不会太大。[全文]
-
布林肯访华,可用16字概括
布林肯带着白宫“和平与稳定”的目标来,但具体的议题并非完全充满善意。在美方视角下的一些双赢动作,实际上需要中方做出较大的改变及配合。[全文]
-
特朗普这个TikTok的系铃人,能做解铃人吗?
特朗普不久前和亿万富翁杰夫·亚斯(Jeff Yass)进行了一次非常友好的谈话,而亚斯持有TikTok价值330亿美元的股份。此前,亚斯也曾威胁共和党人,如果他们支持这项反TikTok的议案,他就切断对他们的资金支持。[全文]
-
拜登将计就计,这下轮到共和党尴尬了
当前这几个回合下来,特朗普和一些共和党人吃了哑巴亏,拜登反而在这个议题上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全文]
-
打打谈谈,互相要价,成为中美关系的新节奏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可以向世界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两个竞争中的超级大国依旧可以稳定住双边关系,依旧可以有效地管控分歧、维持稳定的方式,以及依旧可以有长期的、全方位的沟通渠道。[全文]
-
相比耶伦、雷蒙多,舒默访华有三大不同
“这样的互访只是走一下形式罢了,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具有突破性的结果。”虽然这样的判断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但可能同样会忽视这次代表团访华与此前拜登政府高官接二连三访华的差异,以及其所带来的特殊意义。[全文]
-
麦卡锡失利,中国能松一口气吗?
原本如果麦卡锡顺利当选,他甚至最早可能在1月中旬的众议院假期中考虑去台湾,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其原有的目标,还能让拜登及民主党触霉头,破坏布林肯访华,以牟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全文]
-
如果国会调查报告是一锅温吞水,特朗普就是水中青蛙
此次调查报告推出得很匆忙,没有提前放风,也没有给媒体或公众提供要点导读,使得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报告具体有什么新内容。这反映出委员会显然是没有时间了,政治形势将迅速变化,众议院马上就要由共和党作为多数所主导,而调查委员会因此也将不复存在。[全文]
-
特朗普开始自救了
特朗普着急参选恰恰反映了他当前的艰难处境,反映了他的“弱”。如果他能呼风唤雨,如果他仍旧是毋庸置疑的共和党的领袖,如果他并不需要通过参选来缓解一些棘手的问题,何必要这么着急呢?[全文]
-
美国中期选举埋下了2024年混乱的种子
2022年的中期选举浓缩了美国党争的一些重大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两年被总统大选的周期彻底放大。已经埋下种子的制造混乱、挑战制度的操作也很可能会在2024年被更为娴熟地使用。美国的体制将迎来更为猛烈的冲击。[全文]
-
推翻“罗诉韦德案”,仅仅是美国法制和人权大地震的先兆
当前裁决认为“罗诉韦德案”所依赖的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在被通过时并不承认堕胎是根本权利,因此相关权利不受这一修正案保护。一旦这样的逻辑成立、且有了先例后,同性恋的权利、跨种族夫妻的权利、甚至采取避孕措施的权利等等,都有可能因此不受美国法律保护。[全文]
-
有“理论”支撑,极右翼枪击案更无解了
“大取代”理论声称当前美国有人在实施一项宏伟的计划,让有色人种来替代白人人口。很多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本来就将美国的非白人移民归咎于犹太人,所以这个理论的支持者同样也与反犹主义、新纳粹主义的势力汇合。[全文]
-
都成准“战时总统”了,拜登为何还是扶不起?
老布什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都分别使总统的支持度迅速攀升。而从炒作俄罗斯动武算起,到冲突实际爆发并延续至今,美国公开地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已经有数月之久,拜登的民意支持率为什么反而降到了低谷呢?[全文]
-
国会山事件一周年:“政变”已成功
美国的制度设计本应是垂直问责的,被选举出来的官员、议员主要对自己选区的选民负责。但自国会山暴乱以来,尤其是在共和党内,特朗普一手遮天、议员直接受特朗普这个已卸任总统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管理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则与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文]
-
“占领国会山”背后:一天三种“政变企图”
一直以来,外界总有人觉得美国的制度是非常具有韧性的,甚至如果选出来一个非常糟糕的总统,最终结果并不会太坏。而1月6日发生在华盛顿的事件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值得指出的是,当天美国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层面的政变企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