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兰茶、张谦和:这次,印度对中国制造中心地位的挑战是认真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兰茶、张谦和】
“四方对话(Quad)将检验以印度为中心的供应模式”,这是印度《经济时报》3月12日Quad线上会议后刊发文章的标题。
当天,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参加Quad线上会议,成为该机制建立以来的首次首脑峰会。
此次会议上,除了重弹“自由开放印太”的老调,以疫苗增产为代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弹性也是受人瞩目的优先议题。《经济时报》所言的“以印度为中心的供应模式”,实际上是指四国计划在疫苗生产上深化供应合作,以此平衡中国的“疫苗外交影响力”。
具体而言,美国负责疫苗研发,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共同为相关计划注资,而拥有全球最大疫苗制造能力的印度将负责疫苗生产。尽管Quad宣称的生产协作计划目前仅涉及疫苗,但四国完全可能按照这一分工,向其它领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促成“摆脱对华依赖,以印度为制造中心”的新印太地缘经济战略框架。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提前解密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早就计划以安全与经济“双轮驱动”方式推动落实“印太”战略,但是由于四国政策分歧、利益分化,再加上目标模糊、缺乏抓手,导致“印太”框架下的产业经济议程长期滞后于军事安全议程。此次Quad峰会之所以不同凡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以“疫苗合作”为支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并明确突出印度潜在制造中心的地位。
那么,印度真能为这曲推拉不止的“对华切割替代”探戈画上休止符吗?
Quad线上会议(资料图/ANI)
一、印太战略谋求“双轮驱动”
遏制中国的地缘经济影响力是“印太”概念成型的关键——防止中国崛起为印太地区主导性经济力量和单一基础设施供给者。
然而,长期以来“印太”框架下Quad等活跃多边协调机制几乎完全由军事安全因素主导,同一时期经贸倡议,如亚非增长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 、印太经济走廊(Indo-Pacific Economic Corridor)等,则因缺乏实质进展而乏善可陈。军事安全议程推进长期快于经济贸易议程的现象表明,“印太”战略未能通过“双轮驱动”实现全面发展。
造成两者“温差”的原因在于政策逻辑自洽与否。
尽管澳、日、印等国出于自身军事安全诉求考量追随美国,以较低成本在“印太”框架下形成合力,实现遏制、对抗中国的目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上述国家均对华保有不同程度密切的经贸联系,因此很难在维护各自经贸利益的过程中对华采取一致立场,遑论完全排斥中国并做到彻底切割。
因此,在“印太”框架下,军事安全领域议程因政策逻辑自洽而进展较为顺利,但地缘经济则因政策逻辑自相矛盾而遭遇重重掣肘,进展总体滞后。
然而,“双轮驱动”2020年以来似乎获得突破。
在军事安全方面,Quad升级至部长级对话以后,最近又进行了首次领导人峰会;美日印、日澳印、美澳印等小多边机制也陆续产生或升级;澳大利亚2020年11月加入马拉巴尔海上军演机制,表明美日印澳对华防务协调已达空前水准。
而在长期滞后的经济贸易方面,上述国家除针各自对中国推出“脱钩”、“断链”政策外,还在基建、数字、产业等领域通过“蓝点计划”“清洁网络”“弹性供应链”“繁荣网络”等倡议对中国进行合围施压。
上述国家敢于放手对华施压示强、“印太”地缘经济议程在2020年得以突破,原因并非相关国家对华依赖已大幅降低,更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相关国家产生政策冲动:
一方面,特朗普力度空前的极限施压政策,客观上鼓动日、印、澳等国“追随”美步伐对华实施经贸示强,使它们能够在确保中国反击风险较低后,采取“搭车”战术攫取各自所需利益,换取美国战略回馈。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国爆发,不仅向相关国家揭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赖中国的潜在威胁,更使它们产生在经贸领域趁疫情之机联手施压、合围敲打中国的政策冲动。
二、印度与印太地缘经济战略框架
在主要“印太”国家中,印度常因地位特殊而扮演关键角色。
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早已通过双边条约和日本、澳大利亚结成军事联盟,因此“印太”战略的军事安全基石并非是以美国为中心,同时辐射日、澳、印的典型“轮毂-辐条”联盟结构,而是以美日澳为战略发起方,以印度为战略接受方的“3+1”结构。
因此,“印太”军事安全安排的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的选择。只有印度积极配合美日澳推进实施“印太”战略,美国才有可能以Quad为基础建立印太地区基础安全架构。如果印度始终恪守战略自主,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离外交,则“印太”军事安全安排就会因无法突破美国现有联盟体系而毫无新意。
自恃为关键“+1”因素,印度决策层此前长期怀抱“好处照单全收、代价尽量逃避、骑墙待价而沽”的机会主义心态。印度决策层长期认为,美日澳为遏制中国理应且势必扶植拉拢印度,因此无需表现得过于积极主动,只需附和表态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在印度决策层看来,这种消极合作、灵活响应、若即若离的策略,一方面能充分放大自身“+1”的特殊优势地位,撬动美日澳尽可能多的资源扶植,另一方面也能维持一定战略自主性,并标榜与美、日、澳并非沆瀣一气,以此保留对华协调甚至争取让利的可能性。这种“两头下注”心态使印度态度游移不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若有人执意对抗,惟有奉陪
2021-03-17 07:59 欧洲乱局 -
美国新增确诊55810例、死亡1248例
2021-03-17 07: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德国检察院: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纵火案嫌犯是中国人
2021-03-17 07:25 欧洲乱局 -
德国:七种血栓形成病例与阿斯利康疫苗接种相关
2021-03-17 07: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德国警方:一汽车在莱比锡市冲入人群,致2死2伤
2021-03-16 23:08 -
习近平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罗利通电话
2021-03-16 22:33 中国外交 -
美日2+2“抱团”会议,大部分针对中国
2021-03-16 22:09 中日关系 -
诺基亚计划裁员1万人,“勒紧裤腰带”抗衡华为爱立信
2021-03-16 22:00 5G -
阿根廷总统遭遇民众袭击:采矿合法化之争背后的兴衰往事
2021-03-16 21:46 拉美左翼 -
乌克兰想收回克里米亚?俄外交部的回应绝了
2021-03-16 20:38 俄罗斯之声 -
这两国部长,互喷对方“出产垃圾”
2021-03-16 19:57 -
英外相:若我们想成为世界领导者,就需和中国打交道
2021-03-16 19:16 不列颠 -
美军称或将在韩追加部署萨德?驻韩大使回应
2021-03-16 18:30 三八线之南 -
美高官放话:中国不停止对澳“经济胁迫”,中美关系就好不了
2021-03-16 17:35 中美关系 -
韩媒称中国沙尘暴袭韩,赵立坚:中国只是“途经站”
2021-03-16 16:47 极端天气 -
28年来首次,拜登要向富人开刀?
2021-03-16 15:50 美国经济 -
独立245年,美国终于创造这个历史
2021-03-16 15:46 美国政治 -
缅甸无限期关闭移动通信网络
2021-03-16 15:43 -
遭欧洲18国停用后,澳部长要国民“对阿斯利康疫苗有信心”
2021-03-16 15: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为访美见拜登,菅义伟去打疫苗了
2021-03-16 14:58 日本首相
相关推荐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评论 114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评论 111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评论 403“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