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AI技术制高点之争,中国排哪里?
最后更新: 2020-07-11 12:50:17二、基础科研:美国最强,中国快速追赶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数量增长较快,但论文质量与美国依然存在差距。如图5.3所示,全球累计发布人工智能论文超过70万篇,中美两国是论文发表大国,2018年中美两国分别发表论文2.5万篇和1.6万篇,合计占全球比重达46.5%。从增长趋势来看,美国保持匀速增长,中国自2014年后增长较快,中国论文数量占全球总量比重从1998年的8.9%上升为2018年的28.2%。从代表论文质量的FWCI(平均加权引用影响)指数来看,如图5.4所示,中国论文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从1998年的0.43提升至2018年的1.39。美国保持全球最高水平,长年保持在2左右,2018年FWCI指数达2.38。
从论文发表机构类型来看,包括中国、美国、欧盟27国等在内的各国和地区均以高校为核心科研力量,2018年三者高校论文产出占各自总产出的92.1%、84.6%、90.7%。除高校外,中美两国的主力科研主体有所不同。如图5.5所示,2018年中国科研机构产出约为中国企业产出的3倍。如图5.6所示,同期美国企业产出约为美国科研机构产出的1.6倍。
三、数据量:人工智能时代的“原材料”,中国具有规模优势
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累积的数据爆发,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工智能需要做到“感知、思考、决策”,首先就需要足够多、足够好的原始数据对计算机进行训练,犹如培育良驹,必须喂足新鲜的牧草。“足够多”代表数据的数量要多,电脑的发明使运算简化,并让信息以电子化形式保存,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全球网民渗透率大幅提高,两者令大量的数据被保存。“足够好”代表数据的质量要佳,互联网的诞生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交流的物理距离,提高了传播速度,各类互联网类服务应用程序诞生,其产生的数据类型也更加多样,包括浏览网页喜好、外卖点单频率、行程记录等,只有多元丰富的数据才能应对各种训练人工智能的要求。数据增长和应用依赖于信息及物理的基础设施构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得益于人口数量、互联网渗透率、智 能手机渗透率、网速等因素,如图5.7所示,2018年中国拥有数据量7.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3.4%。随着5G、物联网等的发展,通信设备接入数量和承载能力的提高,终端消费者的增多,预计中国的数据量将在2025年达48.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7.8%(见图5.8),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集中地,这将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人工智能训练,相关模型结构和结果也会更精准。
四、技术:深度学习推动本次人工智能热潮
足够多、足够好的数据支撑人工智能“感知”阶段,而人工智能算法使计算机拥有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决策”,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度学习是一类模式分析方法的统称,计算机通过学习样本数据来掌握内在逻辑和规律,从而拥有分析能力,这项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发明的感知机(Perceptron)。利用感知机,可以进行图像区分训练,例如,最常见的是从水果堆中选出“苹果”或者“香蕉”。然而由于当时缺少足量的数据,该项研究陷入瓶颈,并出现过度拟合(Overfitting)问题。例如学生希望通过练习相似的题目来掌握一种题型,但是训练量不够大,学生并没有理解题型背后的知识点,因此试题一旦发生些许变化,学生便无法解出答案。后来,科学家通过研究人脑,试图模仿脑神经网络机制来进行图像、声音等分类工作,逐渐演化成如今的深度学习(见图5.9)。
标签 人工智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上海再次重磅发布一批全新人工智能芯片
2020-07-11 12:17 人工智能 -
B站回应视频卫星发射失败:计划不会停止,将再次发射
2020-07-10 14:46 航空航天 -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失利
2020-07-10 13:43 航空航天 -
红石岩堰塞坝变水电站,这波操作有多牛?
2020-07-10 08:11 -
“圣保罗病人”或成全球首例药物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2020-07-09 11:43 医学 -
首款“中国芯”内存条在深圳量产,可替代进口产品
2020-07-09 08:32 中国精造 -
德国电信继续加强与华为合作
2020-07-08 09:13 华为 -
华为在欧洲注册Mate V商标,或为折叠屏新机
2020-07-07 11:02 手机 -
OPPO参与英国首个5G SA网络搭建
2020-07-06 10:55 手机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02星
2020-07-05 08:14 航空航天 -
实战中受洗礼,危机里开新局——上海人工智能三年发展实录
2020-07-02 15:28 人工智能 -
“张衡一号”首次对Pc1地磁脉动实现了南北共轭观测
2020-07-02 06:15 -
北斗三号系统收官卫星有效载荷成功开通
2020-06-30 14:35 北斗照耀 -
国产高能离子注入机成功实现百万电子伏特高能离子加速
2020-06-29 06:29 IT新浪潮 -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试验正式启动
2020-06-23 21: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火箭专家揭秘北斗此前“发射前按下暂停键”原因
2020-06-23 11:19 北斗照耀 -
-
苹果宣布放弃英特尔,采用自研芯片
2020-06-23 08:17 大公司 -
欧洲将建“超级对撞机”?王贻芳:就看谁能抢先
2020-06-22 09:36 科技前沿 -
我国首套小功率霍尔电推进系统完成在轨测试
2020-06-22 06:17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73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122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9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80最新闻 Hot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