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浩:放生乱象,善良而愚昧
·护生
从科学的角度讲,放生和救助应该是关联在一起的,即先救助后放归。
一个比较标准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动物的收治,在这个过程中要记录发现动物的时间、地点、过程等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初步的检查和评估,如果有伤害则需要进行治疗,待其康复后进行放归训练,达到放归标准后再选择合适的地点放归。
放归地点应尽可能选在离发现地比较近的地方,如果原发现地的生态已经被破坏而不适合放归,则应选择相似的生境放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南北物种不能调换放生地点,比如,南方蛇类如果在北方放生可能会被冻死或造成环境危害。外来物种或非本土物种不应在本土自然环境中放生,如果是境外珍稀动物,则应该选择圈养或将其送回到原栖息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本土并非以国界为标准,而是以自然边界进行区分。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物种的跨地区放生也可能会引发生物入侵事件。
放生的底线是,让动物活下去并且不会对生态造成损害。所以,放生之前,要搞清楚自己放生的是什么东西,了解它们的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对本土环境会不会有破坏作用等,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课。以此为前提,再慎重选择放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尽量将动物放回原栖息地,而且要认真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此外,还有一些救助方面的细节,希望与大家分享。
必须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野生动物并不需要救助。比如,一些动物的幼崽很可能是在父母的监控下晃晃悠悠地探索世界,恰好遇到了你。你之所以看不到成年动物,可能是因为它们看到了你而不敢现身。如果你此时将幼兽抱走进行“救助”,就相当于明抢。而且,受限于救助者的救助能力,之后等待幼兽的很可能是死亡。事实上,哪怕将其送到相关的救助机构,它也未必能得到很好的照料。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首先应该确认亲兽是否就在附近。这时候,你应该站在足够远的距离进行观察,藏起来当然更好,看看亲兽是否会出现并将幼兽带走。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触摸幼兽。一方面是因为人兽之间有可能互相传染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野生动物对人的气味敏感,有可能造成亲兽不再接受幼兽。在多数情况下,亲兽都会出现,此时我们送上祝福并默默走开就好。
倘若你遇到从鸟巢中掉落的幼鸟,并且经观察确认成鸟确实没有能力将幼鸟带回巢中,在找到鸟巢的位置后,你可以将幼鸟放回鸟巢中。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尝试将野生动物的幼体带走,因为能将它们健康养大的人并不多。而且,将来你还有可能面临被养大的动物过分依赖人、缺乏野外生存能力而无法放归的问题。
对于受困的动物,要视情况进行救助。如果是大型动物,不管它们是否受伤,都建议联系森林公安或相关机构进行专业救助,至少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救助。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在救助过程中对动物或救助人造成伤害。
如遇到非法盗猎等行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保留证据,确认自身安全后直接报警。千万不要贸然行动,比如上前制止或理论等,很多盗猎分子都携带着致命性武器,贸然行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人身伤害。
如果遇到盗猎鸟类等小型动物的陷阱(比如粘网等),为防止动物挣扎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在确认不法分子确实没有在现场后,报警并拍照或录像取证(包括宏观场景和细节照片),再进行解救。
救助粘网上的鸟类时,可以轻轻握住鸟类,然后直接剪断网线,切忌用力扯拽,以防造成鸟类受伤。鸟类如未受伤,你可将其带离陷阱区域并轻轻置于地上,让其自行飞走。放生鸟类不要进行抛飞,这是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鸟类在非自主的飞行轨迹上极易发生坠落、碰撞等情况,以致造成伤害。
相比放生,护生更是大爱、大德。
比如,在候鸟迁徙期间守护在其飞行迁徙的必经路线上,救助受伤的鸟儿,劝说、阻止和震慑那些出于各种原因想捕捉鸟儿的人。与其买鸟放生,不如去捕鸟的人群中传播鸟类保护的观念,帮助他们寻找其他致富门路。
你还可以更进一步,造林、护林,为动物创造栖息地,让它们世代繁衍,这样难道不比单纯放生要好?如果按积功德“刷分”,这类做法是不是能积攒更多功德分?如果有钱却没时间,我们可以雇人清理一下水体中的垃圾、塑料袋,让鱼、龟等水生动物少吞食一些,岂不比买来放生要好?换言之,即使少扔一些塑料袋之类的垃圾,也能让其他生物少受一点儿影响。
若心中有真爱,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
(本文节选自中信出版集团于2023年4月出版的新书《物种入侵》,作者冉浩。)
- 原标题:放生与护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芜湖一医院建成五年却一直闲置,院方:原因不便透露
2023-05-09 08:43 -
一张采砂管理单卖10万,“监管制度岂能被明码标价”
2023-05-09 08:06 -
天津266个核酸采样亭挂牌交易,一企业478万摘牌
2023-05-09 08:04 -
领导干部上场15分钟可主罚一个点球?当地回应
2023-05-09 07:59 -
吕梁通报“博物馆馆长被区长推倒昏迷”:没有任何肢体接触
2023-05-09 06:55 -
别有用心刺探国家秘密,这家公司沦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
2023-05-08 22:37 国家安全 -
情侣吵架将萨摩耶从8楼扔下,警方通报
2023-05-08 21:16 -
“区长拍桌子,我也拍桌子,他就把我推倒了”
2023-05-08 20:33 -
假期“合体”,今年中秋国庆休8上7
2023-05-08 19:51 节日谈 -
网信部门工作组进驻斗鱼平台
2023-05-08 19:46 -
江西强降雨53.6万人受灾,直接经损6.7亿元
2023-05-08 19:28 极端天气 -
讯飞发布星火大模型:三项能力超ChatGPT
2023-05-08 16:56 科技前沿 -
瑞士政府报告称台湾具有“国家”特征,我外交部驳斥
2023-05-08 16:07 中国外交 -
“二阳”了应该如何应对?专家回应
2023-05-08 16:02 抗疫进行时 -
国家疾控局: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
2023-05-08 15:56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
2023-05-08 15:41 抗疫进行时 -
跑腿小哥代购精神药品被判刑,法院发出司法建议
2023-05-08 14:08 依法治国 -
黑人外教骚扰师生,学校称文化差异?校方回应
2023-05-08 14:06 -
12306回应了
2023-05-08 13:43 -
柯文哲登记参选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
2023-05-08 13:24 台湾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