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37期:中东外交新突破
“中东地区糅杂了漫长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冲突极其难解;中东国家试图摆脱无解的困局,引入制衡美西方的强大力量,是其希望和意图。”
“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中国倾斜,西方是搞结盟,我们是朋友圈;我们在这里促和,同时又发展经济关系。”
在东方卫视3月14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37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邱文平,共同解读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新气象与新突破。
邱文平:
今年1月,短短几天内,六个中东国家外长接连访问中国,是前所未见的场景,而且是在美国所谓的“民主峰会”和北京冬奥会即将召开的间隙发生的。来访的时机和包涵的意蕴都十分微妙,值得我们做一番比较深入地解读。
王毅外长说,海湾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是中东“悠久文明”的三大代表,同中华文明等其他文明一道,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谱系。其实,他们各自背后都有一个很强大的朋友圈:沙特是阿拉伯联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领头羊,是逊尼派占多数的阿拉伯国家名义上的盟主;土耳其近来和中亚国家将“突厥语国家联盟”升级为“突厥国家联盟”,隐隐然以突厥国家盟主自居,他们的民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而伊朗一直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是什叶派名副其实的盟主。近年来从伊朗、伊拉克到叙利亚形成的“什叶派新月地带”是美国、沙特和以色列的噩梦,因为两伊联合之后就会形成什叶派强大的人口和地缘优势,其辐射能力不断外延,叙利亚内战、也门内战和卡塔尔对沙特的背离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所以,我们要理解中东地区的复杂局面,难以回避宗教冲突的漫长历史。许多人问我,逊尼派和什叶派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今天有必要解释一下,否则很难理解沙特和伊朗无法化解的仇恨。
伊斯兰教创立以来,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内部就因为对教法的不同阐释发生了分裂,逊尼派和什叶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逊尼派认为阿拉伯帝国的四大哈里发(继承人)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而什叶派则认为四大哈里发中只有阿里是合法的哈里发,因为他不仅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养子,还是圣女法蒂玛的丈夫,他直接继承了圣裔的血脉,具有天然的法统,而否认了其他三位哈里发的合法性,这就导致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严重对立和冲突,即使在与基督教世界千年战争中也未平息。
伊朗继承了波斯帝国什叶派的传统,加之波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天然的差别,和沙特的敌对关系,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历史的延续,是内部宗教战争的现代回响,很难在短期内消弭。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举行会谈 图自外交部网站
第二点,我们就要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幻莫测和美西方对中东格局的操弄,导致了中东地区各国都处于艰难的处境。
伊斯兰国家中没有哪个国家有安全感。沙特等海湾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对伊朗有很深的敌意,上个世纪的两伊战争,近年来发生的也门内战,背后都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战争的背景;而叙利亚内战,则是伊朗、沙特和土耳其都深度参与,涉及到伊朗和伊拉克扩张“什叶派新月”的敏感问题;加之美西方和俄罗斯的插手,形成了错综复杂、异常敏感难解的困局。
更为头疼的是,美西方扶持的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添加了新时代 “十字军东征”的特色,为这个地区火上浇油,完全符合美西方一直以来让富有资源地区处于混乱之中、“分而治之”,从而渔翁得利的殖民主义政策。这自然遭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反感,民众激烈反对的也不在少数,最极端的就是本·拉登。
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高举反帝旗帜,自然在政治和宗教双层层面上成为美国和沙特的死敌,其绝不屈服的态度也让美西方极为头疼。而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在平息了美国操控的军事政变之后,转向宗教回潮的外交政策,强力打造“突厥国家联盟”,意图建立一个以宗教和族裔为主导的国家,落入了亨廷顿所说的“土耳其是天然的伊斯兰教领袖”的预言陷阱。它一反过去的亲美传统,强势对抗以色列和沙特来聚拢伊斯兰世界的民心,不顾美西方的反对,引进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以难民要挟欧洲,四处输出“泛突厥主义”等行为,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十分不安。
通过对这些国家困局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中东地区糅杂了漫长的宗教、民族冲突的政治冲突极其难解,而在美西方以实力为基础的、弱肉强食的国际丛林法则的主导之下,又加剧了冲突的复杂性和对抗性。中东国家试图摆脱这种无解的困局,引入制衡美西方的强大力量,是其希望和意图。
接着,我们要重点谈一下,中东国家此次集中访华具有清晰的象征意义。中东国家认为中东调解者的身份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中国也成了重要一员,转折点是美国从中东全面收缩,其军事经济实力的衰退和“民主峰会”的闹剧收场,让对力量异常敏感的中东国家发现美国强权的动摇比想象得要快,已经难以支撑其在中东地区的霸权。
二战之后,石油就成为撬动国际局势的支点。美西方对中东的高度重视和布局都与这一战略资源息息相关,阿美石油公司更是美国和沙特深层绑定的船锚。石油外交一直在世界格局变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观察今天的俄罗斯和欧洲冲突,天然气是争斗的关键问题。在欧洲拒绝俄罗斯“专制的”天然气、面临断气危机的时候,俄罗斯与中国又达成新的天然气供应合约,让美国迫使欧洲以自残的方式胁迫俄罗斯让步的企图落空,这也加剧了美西方的仇华心理。
当然,更为深层的原因是,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大规模生产,美国已经由一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国转向一个石油输出国,其油气出口和中东地区产油国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关系,美国通过打压或者抬升石油价格影响国际局势的手法更加变幻莫测,与沙特的利益共同体产生巨大裂痕;加之保护费不断涨价,让沙特等海湾国家觉得单单依靠美国已经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必须寻求域外大国的支持。
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为整个中东地区提供了充沛的物资供应,中东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屡创新高,已经形成很强的产业互补效应。在新时代新能源转型的时刻,转向中国就是押注未来,也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事情。
土耳其则因为四面出击,树敌过多,遭到美西方金融资本的狙击,国内的币里拉面临崩盘危机,环顾世界,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救助一二,转向中国也是其无奈的选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上海本土新增“17+492”
2022-03-20 08:32 抗疫进行时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学生,转运隔离后现在咋样了?
2022-03-20 07:57 抗疫进行时 -
河北唐山:除高速公路外,全市所有道路交通管制
2022-03-20 07:55 抗疫进行时 -
深圳大学:正调查学生投诉所涉问题,期间暂停胡明伟硕导工作
2022-03-20 07:33 中西教育 -
女子收快递后确诊,2个关键动作让家人避免被感染
2022-03-19 22:42 抗疫进行时 -
台湾人跑去靖国神社干了一件事…
2022-03-19 21:48 -
北京榆乐轩烤鸭店主被立案侦查
2022-03-19 21:33 抗疫进行时 -
2021年结婚登记创36年新低
2022-03-19 20:38 婚姻故事 -
何鲁丽同志逝世
2022-03-19 19:31 -
孙春兰:时不我待抓实抓细防控各项工作
2022-03-19 16:20 抗疫进行时 -
吉林为何出现2例死亡病例?官方解答
2022-03-19 16:02 抗疫进行时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共赢亚太未来应该做到“四要四不要”
2022-03-19 15:59 中国外交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出席第四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并发表演讲
2022-03-19 15:59 中国外交 -
国家卫健委:全球确诊病例反弹,超四成集中在我国周边
2022-03-19 15:55 抗疫进行时 -
吉林市昌邑区、船营区委书记被免职
2022-03-19 14:07 廉政风暴 -
“巡逻队”以做核酸为名带走群众一只羊?河北河间:多人被处分
2022-03-19 11:43 抗疫进行时 -
辽沈“智”变
2022-03-19 10:0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31省份新增本土2157+1713例,吉林新增2例死亡病例
2022-03-19 09:36 抗疫进行时 -
吉林省新增本土“1289+525”
2022-03-19 09:21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我国仍有5200万60岁以上老人未完成全程接种
2022-03-19 07:49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美媒好愁:中国又赢了,咋办啊 评论 50两件“国之重器”,同一个幕后功臣! 评论 143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评论 180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评论 17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