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脱长衫”改送外卖,症结在哪儿?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53:32【文/观察者网 童黎 编辑/冯雪】
本周,“送外卖的硕士想结束北漂”冲上网络热搜。
@闪送员陈师傅 在几天前发布短视频,“摊牌”自述“38岁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前《南方周末》资深编辑,做过互联网、公关等,失业超过半年”。
他说自己接受各种岗位,“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开始送外卖,但还是着重投递了地方民办高校老师岗位。
视频截图
巧合的是,陈师傅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嵇康道家——道教思想研究》,他看到老家青城山招出家道士,但招募年龄卡在了35岁。
有媒体报道,这是陈涛北漂的第12年,由于没有太明晰的规划和这几年的消耗,他几乎没有存款。随着“摊牌”视频的走红,炒作质疑和加油鼓励一起涌入了他的生活。
而陈涛提到的“孔乙己”,已经跳脱出鲁迅笔下的时代,成为3月互联网的“顶流”。社交平台上,“央视网谈孔乙己文学”的话题阅读量高达6.4亿次。
社交媒体截图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的翻红来源于这句话。
接受过高等教育,暂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又不想将就从事社会刻板印象中的“低端劳动”……于是,折射这种焦虑情绪的“孔乙己文学”触动了部分年轻人。“大学最后悔学的专业是什么”、“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等话题也接连引发热议。
社交媒体截图
但在读书人囿于长衫、高台的时候,“瓦工年薪25万仍招不到人”同样是就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现状。长衫与短衣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调整空间。
有人指责年轻人放不下身段,也有人思考如何让“文”、“理”、“工”各色长衫更加合身,让短衣也光鲜亮丽,最终避免面临“孔乙己”那样的两难选择。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反对中考过早分流,建议十年义务教育。他在接受观察者网对话时指出,“孔乙己文学”在国外也是个突出现象,“这在美国就是很大一个问题,富士康到威斯康星去设厂,最后厂子没设起来,为什么?招不到技术人员,没人去干。”
他分析了“孔乙己”现象的背后原因,并指出就业市场“文科弱势”的关键背景之一:“过去20多年,大学主要在扩招文科,因为文科好办,成本低。办工科要实验设备,要材料,难度和消耗就大了。”但是,“不要拿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和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工人来比较,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企业也“不要急功近利,恨不得大学生来了就能上手干活”,善待员工和实习生就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在姚洋看来,大学已经到了普及阶段,在中学进行强制性“普职分流”对很多孩子是不公平的,特别对男生打击非常大,而且职高里75%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
“大学生收入没有倒挂,你愿意吃建筑工人的苦吗?”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3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北京高校预计毕业生当中,硕博毕业生人数约16.1万,首超本科生的13.6万人。
无独有偶,上海同济大学今年本科毕业生约4400人,硕博毕业生人数约6500人;南京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9563人,本科毕业生占33.01%,硕士毕业生占55.38%,博士毕业生占11.61%。
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3月23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有媒体围绕“学历通货膨胀”之说展开了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是中国教育高地,具有丰富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资源,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也排在国内顶尖高校之列,它们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国,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近乎普及的阶段,年轻人的大学初入学率早已过半。”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在分析“孔乙己文学”背后原因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不足,在供需关系作用下推高了收入水平,反倒显得大学生工资低了。
“但是普遍来看,大学生的收入没有倒挂。有人可能会说,建筑工人一个月拿八九千,那你愿意去吃那个苦吗?这就是付出和回报的问题。而且建筑工人再努力,最后也就是八九千,一年赚几十万的是稀缺人才,技术的确好。一个大学生好好干个五六年,工资远远超过普通工人。”
姚洋提醒,拿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工人来比较,本身就是错误的。
油工刘延强:刷漆、打磨弄得全身都是,特别脏。油工基本上都是30岁以上,年纪小的基本上就没有人干这个了。去年带徒弟了,今年还没有,不好招。 图自央视财经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错位比较中,本科学历似乎“不值钱”了,“考研高考化”的火越烧越旺,“考研大军”人数连创新高,在2023年达到474万。
但打开招聘软件,越来越多企业也将面试要求定在了“硕士及以上”。
“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姚洋在对话中表示,不少企业的工作,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生。
他认为,很多企业的观念需要转变,之前大学生就能干的事,为什么非得要研究生呢?就好比许多企业非得要应聘者有实习经历,搅乱了学校日常教学。
“我们的企业还是应该心胸放大一点,把踏踏实实的、认真学习的学生招进来培训一下,不要急功近利,恨不得大学生来了就能上手干活。”
“这是市场信号,文科生创造的价值没有工科生高”
好不容易跨过人生第二座“高考”独木桥,不少硕士毕业生拿到了比本科生更高的起薪。
只是也有不如意。3月,在“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热搜话题下,有网友评论硕士“眼高手低”,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
尽管当事人澄清称“5500元是整体参会公司的平均值”,但新一轮文理之争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数日。
去年毕业季,红星新闻曾在《985名校文科生找工作的这九个月》报道文章中援引教育部统计称,2021年全国应届研究生中,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4.11%,略高于理工科的41.54%;在应届本科生中,两者比例拉大,人文社科类占51.5%、理工科占39.9%。
报道截图
同年4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人文学科等专业毕业生的同期就业签约情况明显落后于理科、工科。同时,选择读博的硕士生增多,“考博热”或正在兴起。
姚洋在谈到“文科弱势”时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过去20多年,大学主要在扩招文科,因为文科好办,成本低。办工科要实验设备,要材料,那难度和消耗就大了。”
“对于文科生而言,一方面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没有工科生那么高。全世界都这样,不光是中国。另一方面,文科生供给量还那么大,所谓的‘市场价值’自然就没人家工科生高,这就是市场信号。”
- 责任编辑: 童黎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
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省率先施行
2024-05-07 11:02 医疗改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中断访美行程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