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是一项总体战,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
最后更新: 2022-04-29 12:13:31今天(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坚持“动态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
李斌: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眼大局、基于科学、把握规律,一以贯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的“动态清零”做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是中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
今年2月底以来,面对传播性和隐匿性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工作经历了武汉保卫战之后最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第一时间统筹调配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收治等力量,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目前,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清零攻坚战初见成效,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我们面对的是一场百年不遇的传染病疫情,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们对于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仍然存在。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传播,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身体健康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经济正增长。稳定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地位,提供了最有利的环境。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疫情地区采取局部的、严格的防疫措施,保证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正常生产生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从武汉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我们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是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务必守住的底线。
“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我们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国已经在丰富的防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并根据病毒的新变化、疫情的新情况,因时因势对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升级。工作中,我们坚决把思想行动再统一,防控要求再落实,疫情防线再加固,能力水平再提升,“四方责任”再压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发现本土疫情时,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以快制快,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CGTN记者:有一些声音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动态清零”政策的落实也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变通。请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同时,能否实现在一些地方共存,而在另一些地方“动态清零”呢?谢谢。
李斌:首先谢谢您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媒体很关注,也是公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疫情防控是一项总体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只有疫情被有序地控制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为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各地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努力控制住本地的疫情,才能赢得全国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如果个别地方“动态清零”不坚决果断,搞变通,病毒就可能在当地生根,导致当地疫情迅速扩散,导致疫情外溢,甚至出现跨区域的传播,成为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地方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和特点,探索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的水平,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很迅速,但是在感染者中轻症和无症状比例比较高,大家认为我国的防疫政策也可以选择躺平。请问,您对这种观点如何看待?谢谢。
李斌:这个观点也是当前大家比较关心的。下面,请我们专家组组长梁万年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梁万年:谢谢。从全球来看,各国采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首先是基于他的防控理念来决定的。中国的防控理念一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就是说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来进行疫情防控。在这个大的理念下,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同时随着疫情变化,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通过努力,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免受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方式带来的遭受疾病的危害,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维护了最广大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他们是两种免疫状况并存。一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免疫,让他自然地感染,已经有比较多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方面,他们也通过主动接种疫苗来获得主动免疫。我国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加抵抗力,建立免疫屏障。目前,我国已接种了33亿多剂新冠疫苗,90%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还是不平衡,尤其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问题,如果我们再加一把力,特别是提高老年人、儿童等这些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实现可控的主动免疫屏障。相比不可控的被动免疫,我们认为主动免疫是更好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刚才我已经说了,“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当然,也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这也是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等研发,我想我们就有可能抓住这个时机。当我们具备了一些相关条件,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地都做好了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的变异,而是更加温和,死亡风险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利用“动态清零”给我们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这些相关的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谢谢。
- 责任编辑: 邓鹏 
-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设立黄码医院
2022-04-29 11:35 抗疫进行时 -
“大基建朋克”完整版,来了!
2022-04-29 11:30 -
国家统计局:去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增长2.4%
2022-04-29 11:30 农民工 -
中国防疫政策为何不能“躺平”?梁万年最新回应
2022-04-29 11:11 抗疫进行时 -
重庆落马厅官人称“何二爷”:和老板打麻将约定暗号“学习文件”
2022-04-29 10:15 廉政风暴 -
上海副市长:将狠狠打击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不法分子
2022-04-29 09:55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5646+9942”
2022-04-29 09:11 抗疫进行时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47+2”
2022-04-29 08:10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5487+9545”,死亡52例
2022-04-29 08:02 抗疫进行时 -
谌贻琴当选贵州省委书记,李炳军、时光辉当选副书记
2022-04-29 07:15 高层人事 -
孙春兰:迅速有力推进社会面清零,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2-04-28 22:52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一小区阻止京东配送?回应来了
2022-04-28 22:47 抗疫进行时 -
胡春华:全国各地努力把玉米面积和产量稳定在去年水平上
2022-04-28 22:32 -
台“海巡署”强登大陆采砂船,扣押10名船员
2022-04-28 20:59 台湾 -
天津市长廖国勋因突发疾病离世,享年59岁
2022-04-28 20:08 -
上海5月1日至6月30日实行免费核酸检测
2022-04-28 19:39 抗疫进行时 -
北京中小学幼儿园提前放假一天
2022-04-28 19:17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每户每天有60元保供物资标准?有误解
2022-04-28 18:37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健康宝今日遭境外网络攻击
2022-04-28 18:33 抗疫进行时 -
北京新增本土53+3
2022-04-28 16:57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