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会超:拿手机WIFI连星链?你想多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会超】
双十一当天,在中国网友们开心买买买的同时,美国的太空企业SpaceX也向太空发出了自己的一批“宝贝”。第二批总计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发射升空,使马斯克和SpaceX与太空互联网愿景的实现又接近了一步。然而,和广受赞誉的猎鹰9与猎鹰重型火箭不同,星链计划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同时,和一些自媒体的吹捧所不同的是,星链既不能让你拿手机WIFI就能连上太空互联网,也不会让你免费获得上网的机会。
拿手机WIFI连星链?你想多了
提到卫星通信,读者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个”大锅“式的卫星天线。这些大锅对准的,一般是位于赤道正上方、距离地表3万6千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当卫星处于这个轨道时,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只需一次调整固定好大锅的朝向后,就可以进行稳定的通信。
然而,对于通过卫星进行的互联网连接来说,由于静止轨道距离地面太远,电磁信号与卫星间的传输要经历较大的延迟,因此上网的用户体验并不是最理想的。而如果将卫星部署在距离地面几百到一千多公里的近地轨道,则可以显著降低延迟。
不过,由于这些轨道上的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特定的某颗卫星不会总处于某个位置的上空,因此往往需要部署数量较多卫星才能使特定地区的用户可以持续的获得服务。这些协作工作的卫星被称为“卫星星座”。
“星链”卫星星座构想图
我们熟知的GPS,就是卫星星座的一种。曾经一度濒临失败后又被美国国防部接手的铱星系统,则是工作在近地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星座。而马斯克将要组建的星链,也是近地轨道上的一个通信卫星星座。与已有的星座相比,除了不干语音通信这种“旧活”、专门为用户连接上网服务外,星链最大的特定就是卫星数量相当庞大。按照马斯克目前不知道能否兑现的计划,从现在开始,星链将以每两周60颗的速度发射。到2020年代中期,星链将部署多达12000颗卫星。要知道,全世界目前在轨工作的卫星也不到2000颗。
60颗星链被打包发射到太空中、还未入轨时的画面
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微小卫星技术,一颗卫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可以做到前所未有的低。目前已经发射的两批星链卫星,单颗的重量都在250kg左右,比以往几吨重的大型通信卫星轻了一个数量级。卫星可以通过Ka和Ku波段与地面通信,未来可能还会试验使用V波段的卫星。由卫星的频段可以看出,卫星通信的频段与WIFI信号并不在一个频段,显然不可能让各种电子设备通过WIFI方式与卫星直接连接。
事实上,通信频段的选择本来就是根据应用需要进行,穿过几堵墙就会严重衰减的WIFI信号,显然无法承担起穿过大气层和电离层,与卫星交换信息的任务。在早先接受CNN采访时,马斯克已经明确表示,用户需要配备一个与星链的特别接入设备,才有可能享受卫星上网的便利。马斯克曾经在推特上打趣说“卫星的WIFI密码是‘火星人’(martians)”,这显然是一个美式的幽默,想要拿出手机就连上星链,是没有可能的。
“星链”卫星
SpaceX宣称星链的另一个卖点是为未能接入互联网的地区和人口带来互联网服务。诚然,卫星通信从技术上的确能实现这一点,但这种宣传口号,未免给人一种马斯克在搞送互联网下乡和因特网扶贫之类的慈善活动的感觉。但实际上,星链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回本并盈利是其商业成功的基本要求。
据估计,如果星链的规模真的达到计划中的12000颗,其耗资可能高达100亿美元。而星链的使用,也肯定是要付费的。这些之前没有互联网的地区和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欠发达才没有便捷的互联网介入,而这些地区收入并不高的潜在用户如何让SpaceX回本和赚钱,前景并不明朗。
不过,马斯克还有另一个金主。美国军方已经对星链系统产生了兴趣,美国空军在去年12月向SpaceX拨付了28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而如此巨款支撑的仅仅是在星链上进行军用通信的测试。一旦测试效果良好、美军决定采购SpaceX的服务,估计SpaceX将持续获得金额更大的合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柳叶刀 
-
中国卫通:仍未与中星18号建立有效连接,已提交损失证明
2019-11-19 07:42 航空航天 -
报告:AMOLED在2023年主导手机市场,过半手机将采用
2019-11-18 17:55 -
紫光国芯展示DDR4内存:16GB单条,频率达2666MHz
2019-11-18 17:45 -
我科学家首次证实量子相变中量子金属态存在
2019-11-18 08:28 科技前沿 -
中芯绍兴项目顺利通线投片
2019-11-17 22:05 -
我国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可载3人的空间站
2019-11-17 20:30 航空航天 -
-
中兴、深度等打造UOS统一操作系统 支持华为鲲鹏CPU
2019-11-17 14:52 科技前沿 -
中科院公示杰出科技成就奖建议名单
2019-11-16 14:03 观察者头条 -
MatePad来了?余承东官宣:Mate家族新成员,11月25日见
2019-11-15 18:17 TMT观察 -
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高通居首,海思年均增长28%
2019-11-15 16:16 手机 -
英伟达三季度营收跌幅收窄,挖矿已不再视为淘汰产业
2019-11-15 15:48 大公司 -
华为高管:6至9个月内决定是否将鸿蒙OS应用在手机上
2019-11-15 12:29 华为 -
顺丰申请高精地图资质 入局自动驾驶
2019-11-14 18:47 智慧交通 -
智能音箱三季报:亚马逊稳坐首位,第二名之争胶着
2019-11-14 15:52 消费 -
巨头纷纷构建数字医疗生态 谁将是最后赢家
2019-11-14 14:44 -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公开:展示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2019-11-14 12:35 航空航天 -
折叠屏手机又延期开售?华为辟谣
2019-11-14 09:27 华为 -
胡润:中国AI专利数量已是世界第一
2019-11-13 17:07 人工智能 -
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11-13 15:44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6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198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54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27“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