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延安、何建华:中美关系有时要学道德经所讲的“和光同尘”
最后更新: 2019-09-02 21:28:03【中国有句谚语是,“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时常出尔反尔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是如此,而且正将中美贸易谈判拖入僵局。此前,他接连发推,称要对5500亿中国商品在原有加征基础上再上调5%,又喊话在华美企全部撤回美国。
8月30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贸易战升级,愿以冷静态度通过磋商合作解决问题,并透露双方团队仍在讨论9月赴美磋商。只是,面对连任选举的特朗普,似乎越来越急躁。
就此,观察者网邀请美国中康州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居延安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建华对谈,分析观察美国政治与中美走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居延安、何建华,整理/朱敏洁、陈思危、陈钰)
当地时间2019年8月25日,特朗普在法国比亚里茨参加G7峰会。@视觉中国
何建华:特朗普自去年3月22日在白宫签署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总统备忘录至今,中美贸易战持续延烧,甚至有升级激化趋势,海内外舆论仁智互见莫衷一是,比如中美零和博弈论、经济脱钩论、妥协让步论、抗衡输赢论,等等。居老师您作为在美工作生活30多年的资深教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美国对中国挑起的是一场贸易战吗?
居延安:国内现在讨论美国,还是受到符号和词汇的制约。比如我们谈到美国的国家意志,往往过于笼统,事实上要作进一步细分。美国的国家意志由谁代表和怎样界定?究竟是谁在试图利用国家意志遏制中国?是美国普通老百姓、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这些问题我们都要细致分析。反过来也是如此,美国人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华为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客就将华为与中国等同起来。但实际上,一个集体不能代表整个国家,“企业”与“国家”也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因此,我认为中美两国由于对彼此的认识都受制于笼统的概念,就容易在认知上产生误解,以为是两个国家正在走向对立对抗,所以我们很容易被绑架,受到一些阴谋论的影响。
谈及集体意志,尽管与国家意志有区别,但是仍代表了某一个特殊集团的利益,在中美竞争中有很大的影响。以美国政权的内部架构为例,在对待贸易战的态度上,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的立场可能非常不一样,或者至少可以认识到大方向基本一致,但局部问题上有很大区别。
具体来讲,美国的集体意志有几种形式:一是党派意志,二是财团意志。而这两种意志之间有很深的利益牵扯,美国两党背后都有财团,即使美国参议员或众议员表现出对中国很友好的姿态,但他在乎的仍然是政治生命或党派利益。其它还有精英层、知识界、普通老百姓等。
何建华:您的意思是,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不应当在“美国”这样一个泛化的集合概念里简单观察分析与认知评判中美贸易战。
居延安:是的。集体意志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地域意志。19世纪美国内战时,南北方之间存在巨大矛盾。这种文化或地域分歧至今在美国东西南北各地区依旧存在。美国各大“州”常有“红州”和“蓝州”之分,这与当地民众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生活水准,“左”或“右”,“保守”或“激进”有较大关系,因此各个维度或层级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各“州”的利益也成为中美贸易战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南部、中西部地区,以出口商业性大豆为主的农业州一定痛恨贸易战,但其他州相对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通常,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地方,相对偏民主党,再比如,我所在的康州就是蓝州,偏民主党,民众一般不太支持特朗普,所以这些政客也很少会过来办演讲集会。
所以我们简单地用“左”“右”等传统话语系统概括美国社会是错误的。集体意志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不能代表所有人。当然,也许可以从不同的分歧归纳出10个不同阵营,但在面临自身利益或需要站队时,不同阵营也会暂时结成同盟。
何建华: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中美贸易战、对华遏制正在成为美国社会的普遍共识,根据您的观察情况到底如何呢?
居延安:对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亲身经历来谈谈美国普通老百姓。我平时住在美国,打交道的大多是美国学生、邻居、同事,甚至健身房碰到的各种人。除了本地人以外,还有很多来自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比如西班牙、印度、非洲国家等等。现在我们习惯将这些人都视为美国意志的代表,但事实上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很不一样。我的邻居中,失业的失业,尤其是互联网日益发达,实体经济倒闭了不少;这些人本来就对特朗普不满,又因为挑起中美贸易战,导致物价上涨,就更不满。要知道,美国民众对民生物价变动是很敏感的,几百美金可能就会让一些美国家庭感到头疼。我的很多学生日常需要打3-4份工,才能弥补学费和生活费等各种开支;甚至包括我们学校的一些教授,学校一般两星期发一次薪水,他们碰到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就等着发钱回家付账单。这些老百姓看待中美贸易战,是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一般认为影响到自己日常生活都会反对。
另外,因为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宗教倾向,除了一些不仅国籍、身份归化,还包括心理、文化、价值认同归化的移民之外,绝大部分的美国新移民都对特朗普很反感。
美国街头频繁发生的枪击事件,持枪者拿起枪胡乱扫射,根本不管被击中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富是穷。可是国家之间不应如此,即使美国想要批评中国,也应该批评得有理有据,而不是“乱枪扫射”,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反之亦然,我们在批评美国时,也要讲究方法。要注意研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析他们彼此之间的组合、冲突等非常重要,要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何建华:也就是说应当善于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错综复杂的美国社会对中美贸易战的心理心态,不能“一棍子打死”作简单判断。
居延安:这就涉及到美国的媒体和美国的话语生态。
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人不喜欢“社会主义”这个词,这和欧洲完全不一样。我在美国教书时,在课堂上说自己是个社会主义者,学生以为我在开玩笑,后来我说我真的是社会主义者、相信社会主义的很多做法。学生就告诉我在美国写文章,只要行文里提及“社会主义”,作者就一定要被批判。在美国,不管左派还是右派,只要听到“社会主义”,就好像很多人听到“转基因”一样。但事实上,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一种分配制度,为什么美国人对“社会主义”这个词产生偏见呢?这与二战以来的长期污名化有关。
美国媒体,乃至全世界包括中国媒体在内,都受到“政治正确”束缚。哪些词不该说,哪些词该说,只要说错一个词,美国媒体就会跳出来喊下台。
何建华:美国即将开启下一轮总统竞选,特朗普团队已经着手布局连任。特朗普是人类政治舞台上的黑天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政治人物的习惯性认知,不过他在世人的评论中呈现出非好即坏的两极,您对此有何看法与预判?
居延安:如今在美国骂特朗普成了另一种政治正确。这让有些媒体不骂他反而不行了。特朗普很有意思,很多美国人都在骂他,但同样有很多美国人喜欢他。只要看特朗普的言行举止,谁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其不理性的人,但现在谁都不敢保证他无法连任。主要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特朗普是一个明确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在国内有很多受众。再者是宗教,美国号称其信仰宗教的人口达到90%以上,当然实际比例应该没这么高,美国人基本上都信基督教;特朗普反对伊斯兰教,美国人表面都在批评他,而背后其实是很支持的。第三是移民,美国人眼见欧洲“没了”,只有特朗普能保持美国种族和宗教的纯粹性,学者写几篇文章是无法解决的。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民主党内没有太像样的候选人,拜登年纪有点太大,而且现在对手也在爆料一些不光彩的历史等等。所以,看起来很多美国自由派人士都不喜欢特朗普,但搞不好最后还是特朗普当选。但我凭个人感觉,特朗普连任之路会非常困难。但这仅是我个人感受,可能暂时没有实质的材料和证据,因为在我观察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美国人认为,这样的总统很丢脸。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印媒炒作中国电子侦察船进入印专属经济区
2019-09-02 18:01 印度惊奇 -
这些旧中国债券“值1万亿美元”,美方曾研究用于贸易战
2019-09-02 17:21 中美关系 -
一波音737飞机迫降格鲁吉亚,因电力设备问题
2019-09-02 16:48 航空安全 -
沙特联军空袭也门监狱,至少100死
2019-09-02 16:34 -
追平大西洋最强记录,5级飓风多里安逼近美国
2019-09-02 16:28 极端天气 -
波兰纪念二战不邀普京,俄批评:愚蠢且自卑
2019-09-02 15:47 -
霍顿丢了六位数代言
2019-09-02 15:25 -
退出中导条约后 美军加速高超音速导弹研发
2019-09-02 15:13 凉战 -
韩国人口将从2028年起负增长
2019-09-02 15:06 三八线之南 -
成都旅德大熊猫“梦梦”成功诞下一对双胞胎
2019-09-02 14:03 熊猫政治 -
留学生入境遭拒,美国人权组织不满
2019-09-02 11:30 美国一梦 -
美航延长737 MAX禁飞令至12月3日
2019-09-02 10:38 航空安全 -
金灿荣在人民日报撰文:理性看待中美经贸摩擦
2019-09-02 08:47 中美关系 -
二战爆发80周年,德国总统请求波兰原谅
2019-09-01 22:18 -
中美互征部分进口商品关税
2019-09-01 22:09 中美关系 -
伊朗部长晒完好卫星:早啊,特朗普
2019-09-01 19:36 伊朗局势 -
日本办非洲峰会暗指中国,与会首脑接连反驳
2019-09-01 17:44 日本 -
2996死!911恐袭主谋终于要受审了
2019-09-01 17:19 -
阿富汗移民在法国车站随机砍人,高喊“他们不读古兰经”
2019-09-01 16:28 法国见闻 -
这时候,韩国"催"美军基地赶紧搬家
2019-09-01 16:22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
美媒警觉:中国此举越来越像美国了,不能坐视不管
-
“这个国务卿当不久”
-
46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安全内阁终于通过
-
日本压上国运的氢能源,出路只能在中国?
-
拜登骄傲宣布:大赦2500名毒贩
-
“他将与马斯克等坐在重要嘉宾区”
-
涉及中国,“拜登帮了特朗普”
-
“今年中国买家动作更快,100%转向巴西”
-
菲律宾求助美国公司:都怨中国…
-
特朗普请了中方没请他,“谁还会在南海站马科斯一边?”
-
“中国首超美国,走势截然相反”
-
“相比去年同期,学中文的美国用户激增216%”
-
“布林肯你是罪犯!你为什么不在海牙?”
-
针对中俄,拜登作出“最后一击”
-
“星舰”第七次试飞:助推器成功回收,飞船空中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