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郭金虎:月壤能不能种菜?空间站里生物钟怎么变?聊聊空间环境里的生命故事
最后更新: 2024-06-04 15:15:05观察者网:将来载人登月,路上可能还只是在太空“小住”,但如果奔赴火星,就要像现在“天宫”里的宇航员那样待上几个月了。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样的环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郭金虎:失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里,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很难在没有重力的环境中生活。
举个例子,鲸鱼在海滩上搁浅后很快就会死亡,因为没有了海水,它无法支撑自己的体重。对于鲸鱼来说,相当于海水的浮力抵消了一部分的重力,搁浅就像是来到了“重力增加”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进入太空就像是“抽掉”了重力,是很难适应的。
长时间生活在失重环境中,人会面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空间运动病”等问题,在太空中锻炼往往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航天员,尤其是长期在轨的航天员,回到地面之后是需要康复一段时间的。美国双胞胎实验计划的参与者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在他的书里写到过,他从太空回到地球后,身体每个部位都在疼痛,和家人聚会吃饭的时候也痛得无法忍受,只能回到卧室躺下。可见失重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除了肌肉和骨骼外,失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也很大。我们站在地面上,血液主要流向下肢,站立时间久了可能会引起静脉曲张。但在低重力的太空中,血液会流向头部和胸部。所以我们会在新闻中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脸部浮肿,这被称为“月亮脸”(moon face),就是因为血液涌向了头部。血液涌到头部可能还会影响视力,对眼球的形状和结构、视网膜甚至视神经产生影响,导致视力下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会对航天员的生理、心理、行为、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保障航天员的健康与工作效率。在生物节律等方面,航天员也会使用一些设备来监测健康状况。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空间运动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
郭金虎:“空间运动病”主要是对平衡感以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地面上原地转一圈,即使把我们的眼睛蒙起来,我们也知道自己在转圈。在加速或减速移动的时候,或者在坐车时加速或刹车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速度的变化。还有一些人前庭系统不太好,对速度、方向的变化太敏感,就有可能晕车。
人体的内耳中有一种叫耳石的器官,汽车急刹车的时候,人已经停住了,但耳石会因为惯性继续向前移动,这就会刺激毛细胞纤毛并产生神经信号,所以你就能感受到速度的变化。
然而,在太空中是没有重力的,航天员的前庭系统就可能出现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太空中没有重力,重力对耳石的影响几乎消失,那么你对位置、速度变化的感知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第一个出现空间运动病症状的是苏联航天员季托夫,1961年他乘“东方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他感觉自己脚朝上、头向下地倒悬着,还感觉自己在倒着飞。然后又感觉头在晃动,他因此头晕目眩,甚至出现呕吐症状。这状态跟我们地面上晕车有点像,因此可以幽默一点,把这种情况叫作“晕飞船”。
我们常说的“空间运动病”主要指的就是方向感、平衡感以及本体感觉到影响,这会影响航天员的许多行为,甚至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在地面,我们根据物体下落的方向可以确定上方和下方,但在空间站里是没有重力的,就不能通过这种办法确定上下。实际上,在空间站里并不存在客观的上下方位,而是为了生活和工作方便人为标定的,在这种环境里,航天员睡觉时可以平躺、直立,或者采用倒立的姿势睡觉,都不会感到有什么区别。
以前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空间站的航天员服用最多的药物就是用于改善“空间运动病”的影响,排在第二名的药物则是改善睡眠。一般而言,多数航天员的空间运动病会在进入太空一段时间后消失,但也会在后续的时间里突然复发,而且目前尚未发现其中的规律。
观察者网:您的研究方向是生物钟,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生物钟与日常作息有关,但它与载人航天有什么样的关系?
郭金虎: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有白天和黑夜,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改变。生物生存需要适应环境,不仅要适应高山、海洋等空间的特征,还要适应时间的变化。就像在沙漠里,生物不能只适应白天干旱高温,也要适应沙漠夜晚的环境。
生物钟是经过长期进化产生的,是很多生物适应环境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比如人的体温,在傍晚时最高,凌晨时最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相差1℃左右。人的血压、花朵绽放、蔬菜分泌抗虫物质等等,都有昼夜节律,受生物钟影响。
太空的环境和地面不一样,太空是失重环境,光照变化周期也和地面不一样。比如中国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绕地球飞行16圈,这90分钟就是空间站昼夜交替的周期。空间站还存在噪音问题,噪音可能在50-60分贝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睡眠、生物节律其实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航天员本身也很忙,作息安排没有那么规律,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航天员的生物钟出现紊乱。但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人的生物钟在太空中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几十年前,对太空环境下的生命科学研究主要是美国、苏联进行的,欧洲一些国家也有参与。国际上会把猴子、老鼠或者更加低等的生物送到太空,观察它们的生物节律变化。我国相关研究大约是在近20年前开始的。但到目前为止,各国对于空间环境下生物钟的变化规律研究还不是很系统,很多问题还不清楚。相比于其他领域,对生物钟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生物钟是历经亿万年的岁月演化而来的,它赋予了我们适应地球昼夜环境(具有24小时的光照和温度变化周期)的能力,但也使得我们难以适应空间以及其他星球的昼夜环境。比如空间站一昼夜只有90分钟,月球大概是30天,火星一昼夜倒是跟地球比较接近,但仍然多出约40分钟。以后我们在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生活、种植作物、饲养动物,得依赖人工光照调节昼夜节律,否则哪怕只部分受到火星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对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最终当人类携带其他生物在月球、火星上长期生活后,人类及其他生物也会开始改变,去适应那里的环境。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至于演变成什么样子,只有未来才可能知晓。
标签 中国航天- 责任编辑: 陈思佳 
-
韩国宣布:恢复在朝韩军事分界线和西北岛屿的所有军事活动
2024-06-04 13:57 三八线之南 -
抄袭中国大模型的斯坦福AI项目作者,道歉了
2024-06-04 13:37 美国一梦 -
“设备已经闲置数月,因为会操作的中国人拿不到印度签证”
2024-06-04 11:16 龙象之间 -
菲律宾“既要又要”:我们还可以跟中国做生意
2024-06-04 11:01 南海局势 -
阿联酋跟中国走得近,逼近美国“底线”?
2024-06-04 10:31 金砖国家 -
白宫确认:拜登不去,她去
2024-06-04 10:10 乌克兰之殇 -
韩国政府通过决议!中止《9·19军事协议》全部效力
2024-06-04 10:06 三八线之南 -
美国历史首次:现任总统之子受审
2024-06-04 08:42 美国政治 -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提醒
2024-06-04 07:30 美国枪击案 -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致17死15伤,伊朗一军事顾问丧生
2024-06-04 07:11 伊朗局势 -
“哈马斯回应积极,我们在等以色列”
2024-06-03 23:01 巴以恩仇录 -
驻韩大使:前不久看了人气很高的《破墓》,感触很深
2024-06-03 22:47 中国外交 -
“印度永远不会成为西方所希望的那样,它替代不了中国”
2024-06-03 22:20 印度惊奇 -
联合国卫星分析显示,加沙55%建筑物已遭到破坏
2024-06-03 22:09 巴以恩仇录 -
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在泄露国家机密案中被宣判无罪
2024-06-03 22:05 巴铁 -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受阻?外交部回应
2024-06-03 22:05 中国外交 -
伊朗代理外长访问黎巴嫩:抵抗是该地区稳定的基础
2024-06-03 21:42 伊朗局势 -
莫迪第三任期将大刀阔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
2024-06-03 21:30 印度惊奇 -
陈文清会见土耳其外长费丹
2024-06-03 21:13 中国外交 -
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成功召开
2024-06-03 20:54
相关推荐 -
“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64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评论 256“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76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评论 102最新闻 Hot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
“如果没有人口大国愿意派遣兵力,这一计划将是死路一条”
-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胜利日阅兵式?俄方回应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