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人辞职!英国首相约翰逊把“逼宫”的大臣给开了
最后更新: 2022-07-07 11:57:13约翰逊还能固执已见多久?
尽管外界要求其辞职的声浪越来越高涨,但约翰逊本人完全没有表现出准备下台的迹象。当地时间6日晚接受质询时,他坚称自己背负“巨大使命”必须迎难而上,“一走了之”才是不负责任。
《卫报》6日还援引唐宁街10号的消息人士爆料称,约翰逊现在的情绪颇具“挑衅性”,已经听不进劝:“他说,就在两年前还有数百万人给我投票——我将与之斗争到底。我不能就这么收拾走人(pack that in)。”
“当‘穿灰色西装的人’(指有权做出重要决定,但鲜为公众所知的政界人士等)来找你,而你就是不愿意离开时,我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该消息人士说。
另据天空新闻报道, 约翰逊本人的议会私人秘书透露,约翰逊目前“斗志昂扬”(“in a buoyant mood”and “will fight on”)。
英国主流媒体最新评论纷纷表示对约翰逊前途极其悲观。BBC称,约翰逊的首相生涯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危险境地。
7日凌晨,天空新闻发表一篇辛辣评论称,这是一场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24小时政治戏剧,约翰逊的首相之旅已经行至末日,但只有“痴心妄想”的约翰逊还心怀幻想,无法看清现实。面对雪片般的辞呈,任何一个政治家都经受不住,但“与以往一样,约翰逊先生打破了所有惯例,仍然相信他可以无视政治重力”。6日晚间,唐宁街消息人士对外界表示,首相哪儿也没去,还在准备下周演讲中关于减税的内容。
天空新闻网分析道,失去数十名内阁成员后,约翰逊想继续担任首相,直白点说,只能是“痴心妄想”(delusional)。尚不清楚他能否填补政府的空缺,更不用说拉拢内阁的支持。但约翰逊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件事:他发自内心地渴望留在唐宁街10号。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议员们会容忍他多久。
《卫报》评论则发问:约翰逊作为英国首相的未来遭遇空前危机,他还能固执已见多久?
“一场无法阻挡的洪流”,但没了约翰逊就会更好吗?
英国许多媒体都将这场“大叛乱”放在了周四报纸的头版报道。
约翰逊的前东家《每日电讯报》称,这场“势不可挡的叛乱”(overwhelming mutiny)已经为约翰逊造成了“致命伤害”(mortally wounded)。《每日快讯》也认为,约翰逊已经到了“背水一战”(last stand)的时刻,《泰晤士报》则形容约翰逊现在是在“为生命而战”(fights for his life)。
“绝望、自欺欺人”(desperate, deluded),这是偏左翼的《卫报》对于留恋权力的约翰逊现状的描述。《每日镜报》和《地铁报》的标题更是直接借用了约翰逊当初的“脱欧”口号,:约翰逊,下台!(Get exit done)
英国报纸的头版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称,这场始于卫生大臣和财政大臣的辞职风波已经引发了一场“不可阻挡的洪流”,目前唯一没有答案的问题是约翰逊会如何退出。
“我们正进入约翰逊时代的最后几天,也许是最后几小时。但它已经结束了。”
《金融时报》称,起初,约翰逊是一名穿过了似乎无法逾越的灌木丛的“非传统骑兵”,搞定了脱欧,以该党自撒切尔夫人时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方式触达工人阶层的选民。
“然而,最终约翰逊的轻浮、对惯例或规则的漠视、不诚实、缺乏个人道德、缺乏强烈的政治信念以及乐于将难题交给助手的态度,使他的政府漂泊不定。”
报道形容,到了最后,约翰逊政府就像一个“耗尽了投资者的庞氏骗局”。为了留住国会议员的支持,约翰逊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疯狂承诺;他的亲信圈和内阁人才库都在缩小,最终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们无法依靠其他人来获得晋升的机会。
报道指出,约翰逊对于平彻的包庇和后知后觉的认错,是整件事情的核心问题,反映了约翰逊有多么缺乏道德准则,以至于他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到这个错误。
报道认为,约翰逊领导的政府是一个“朝臣系统”,“其中唯一结论性的特征就是你是否对国王有用”。平彻帮助他胜选并坐稳位置,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当问题爆发时,助手和大臣们被派去为他撒谎“挡枪”,让其侥幸过关。
而对于约翰逊被“背叛”的真正原因,《金融时报》称,在于保守党议员们终于明白一切都不会改变。以往约翰逊能平安无事,是因为党内普遍对继任者心存疑虑,并且相信工党并非民心所向,但如今即使是以前忠心耿耿的国会议员,也认为政府现状会使得保守党在下一次选举中将面临较大风险。
报道称,选民用厌恶的眼光看待所有的政治家,因此很少被丑闻刺激到,但更重要的是,约翰逊让选民感到他是一个“没有方向、没有勇气做出艰难选择的领导人”。
“他们看到公共服务在事件积压和劳动力短缺中挣扎,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罢工,看到本国通货膨胀可能比同类国家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一个没有有力的经济计划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政府。”
英国路透社的评论文章则认为,约翰逊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对于权力的控制力正在下滑,但在政府“叛乱闹剧”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国家分歧,而驱逐约翰逊只会突出这些矛盾。
文章指出,脱欧之后,英国还有许多基本问题和争论没有解决,政府出台的措施也有许多矛盾之处。
文章称,英国政府既追求国家干预,又追求自由贸易;在谈论减税的同时,又将财政负担提高到1950年代以来占GDP的最高份额;既主张放松金融监管,同时又伸长权力之手干预企业收购。
此外,约翰逊一方面将乌克兰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列为优先事项,一方面又在签署脱欧协议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立法使其与欧盟的部分协议无效。
在严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这些紧张关系如今再次浮现。英国央行预计,到今年年底,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1%,加上更高的能源费用,将对实际家庭收入产生近60年来第二大的挤压。
文章指出,那些急于取代约翰逊的人也将面临包括公共债务、高额能源成本、北爱尔兰议定书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而约翰逊2019年的选举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有能力分别说服这些辩论双方的人
尽管他可能会将自己的任期延长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但这种平衡行为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潜在继任者将发现,2022年的英国固有的紧张关系更加难以解决。
7月5日,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卫生大臣贾维德先后辞职,英国政坛瞬间刮起一股“辞职潮”。
就在贾维德和苏纳克宣布辞职前,约翰逊为自己用人不察、任命克里斯托弗·平彻为保守党副党鞭而公开道歉。平彻被曝6月29日在英国一家私人会员俱乐部内猥亵两名男子,被猥亵的两人可能都是议会议员。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两年前,约翰逊就知道人们对平彻“不良嗜好”的担忧,还曾直言“他(平彻)很喜欢对人动手动脚”。
约翰逊上台之后,其内阁人员更迭的速度令人咋舌。据英国智库“政府研究所”(IfG)统计,约翰逊上任近3年间,已有36名内阁成员辞职,与特蕾莎·梅的纪录持平。如果加上7月6日辞职的英国卫生部国务大臣爱德华·阿加(Edward Argar),那么约翰逊已经创下1979年以来内阁成员辞职人数的纪录。
最新的民调显示,近70%的英国民众认为,约翰逊应当辞去首相职务,只有18%希望其留任。尽管如此,已在任1078天的约翰逊仍在“自救”。约翰逊还会面临下一次不信任投票吗?他最终会无奈辞职吗?这再一次的丑闻,会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张菁娟  杨蓉 
-
乌克兰议员:约翰逊对我们很好,请下一个要更好
2022-07-07 11:13 不列颠 -
美联储暗示:或再加息75个基点
2022-07-07 11:12 美国经济 -
能源危机当头,欧洲议会:核能和天然气都是绿色的
2022-07-07 11:06 能源战略 -
朔尔茨:乌克兰不能从西方获得北约式的安全保障
2022-07-07 10:56 乌克兰之殇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执理会上,中方点名美日
2022-07-07 10:46 中国外交 -
美英这俩情报部门首脑联合露面,大谈“中国威胁”
2022-07-07 10:32 -
首位!她公开表示希望取代约翰逊
2022-07-07 09:50 不列颠 -
他被任命为新财相不到24小时,扭头就去劝约翰逊辞职
2022-07-07 09:49 不列颠 -
澳前总理:曾是二战盟友,虽然时代变了,但澳中历史情谊不会改变
2022-07-07 08:50 中国外交 -
俄方称摧毁美制“海马斯”火箭炮,乌军:假消息
2022-07-07 08:33 乌克兰之殇 -
Vivo遭突击检查,中使馆:印方做法阻碍营商环境改善
2022-07-07 08:21 中国外交 -
韩情报机构举报两名文在寅时期前院长滥用职权
2022-07-07 08:13 三八线之南 -
菲总统马科斯:南海问题不是菲中关系的主流
2022-07-07 08:09 南海局势 -
美国新增确诊229512例,死亡698例
2022-07-07 08:02 美国一梦 -
新加坡出现首起本土猴痘病例
2022-07-07 07:42 -
泽连斯基:乌军正在几个战术方向上推进,特别是在南部地区
2022-07-07 07:11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官员承认有西方提供的武器被出售
2022-07-07 07:11 乌克兰之殇 -
IMF总裁:不能排除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
2022-07-07 06:59 -
伊朗:逮捕数名“从事间谍活动的外国外交人员”
2022-07-07 06:59 伊朗局势 -
德副总理拒绝设立油价上限:那将发出错误信号
2022-07-07 06:49 德意志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