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卫星脱轨123天,画面首次公布!有00后参与极限救援
去年,“DRO-A/B卫星发射异常”的消息引发关注:
2024年3月13日20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今天,“负伤”卫星画面首次公布:卫星的太阳翼呈近90度弯折,如折断的翅膀,却在深空背景下倔强舒展。
“飞行异常”后,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科研团队进行一场持续120多天的“太空救援”!
甚至几位学生也参与到“太空救援”中:中国科学院大学95后博士研究生孙洋快速算出DRO备份轨道入轨参数;两位95后研究生李霜琳、蒲京辉开发星上自主导航与时间同步程序,写的两万行代码已在太空运行;00后博士研究生尹永辰精确复核每次控制参数……
在4月15日的“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这场救援背后的故事对外公布。
如今,“我们的卫星已发射在轨一年有余,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稳定运行200多天。”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皓昨天介绍说。
时针拨回2024年3月13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张皓与数十名科技人员注视着屏幕,翘首以盼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人将首次开启地月空间远距离逆行轨道(Distant Retrograde Orbit,简称DRO)的深度探索。
这条距离地球31万至45万公里的特殊轨道,是连接地球、月球、深空的“十字路口”,是人类尚未开发利用的新疆域,也是支持载人深空探索的新起点。
没人料到,这次寄望星辰的远征,竟以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救援”拉开序幕。
“绝望轨道”
2024年3月13日20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DRO-A/B双星组合体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升空。
数千里外的北京航天城,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早早来到飞控大厅,准备“接棒”飞向深空的卫星。
约21时,上面级与火箭成功分离,第一次点火完成后,进行长达约90分钟的滑行阶段。
部分科技人员暂时离开大厅,在航天城内散步休憩。
“没人想到之后会发生意外。”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王文彬回忆道。
意外来临前,一切如常。
大厅里键盘敲击声与电话铃声交织如常。
厅外走廊的交流谈笑如常。
有科技人员甚至讨论起“远征上面级”型号中的“S”的含义。
时钟即将指向23时,星箭分离时刻将至。
外出人员陆续返回,飞控大厅却陷入异样的寂静。
大屏幕上,代表轨道远地点高度的参数曲线突然剧烈波动:远地点高度本该稳定增长至29.2万公里,却在15万公里处如过山车般起伏。
张皓起初并未在意,首次参与发射任务的他,侧头询问身旁经验丰富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人员:是不是测控链路受到了干扰?
对方面色凝重。
屏幕上的轨道参数依旧疯狂跳动。
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已织成一张焦虑的网。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上面级飞行异常了。
不久后,双星组合体飞出测控区。
但此时的地面,并未如期收到卫星分离的遥测信号。
“卫星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张皓说。
约40分钟后,测控系统捕获到闪烁的卫星信号。
“它还活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军说。
确切的消息传来——
DRO-A/B双星组合体被“甩”入远地点仅13.4万公里的“绝望轨道”——远低于预先设计的29.2万公里。
“就像眼看着风筝断线,手里却还攥着最后的希望。”张军说。
“折翼苍鹰”
问题接踵而至。
地面测控数据显示,重达581公斤的双星组合体以每秒超过200度的速度疯狂翻滚。
“这相当于每1.8秒‘翻一次跟头’,离心力足以将太阳翼像纸片般撕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白涛解释,“常规大卫星每秒转几十度就可能散架。”
四象限法则提到,重要且紧急的需最先去解决。年轻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熟稔这条法则。眼前最重要且紧急的问题,就是让卫星“稳”下来。
2024年3月14日0时前后,来自地面的“救援”开始了。
77岁的工程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工程总师林宝军、工程副总指挥王强,在西昌紧急连线北京的工程总指挥高铭、工程副总师李绪志,会同卫星系统、载荷系统和测控系统,成立应急飞控小组。
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卫星的命运。
很快,小组给出应急处置措施:通过紧急上注指令、修改参数阈值等操作,交替使用双星组合体的发动机喷气消除旋转。
飞控团队用“每条指令发三遍”的土办法,试图让卫星“停转”。“当时的发令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飞控主管调度温旭峰事后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14日凌晨3时前后。“DRO-B卫星姿控发动机成功点火。”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笑月报告。
20分钟后,双星组合体成功“消旋”。
地月大救援的第一关,过了。
“太阳翼异常!”新危机显现。
地面站遥测数据显示:DRO-A卫星的太阳翼无法锁定,DRO-B卫星的太阳翼则完全“脱臼”。
太阳翼是卫星的动力源,其异常会导致电力告急,卫星随时可能因能源耗尽沦为太空垃圾。
“庆幸的是,太阳翼发电正常。”张军说。
飞控团队紧急开展了一系列操作:注入姿态控制指令,通过反复调整对日姿态、平衡蓄电池充放电……最终让“受伤”的太阳翼“追光充电”。
“就像折翼的苍鹰,用喙与利爪钩住岩缝向上攀登。”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冷佳醒这样形容卫星的坚韧。
- 原标题:中国一卫星曾飞行异常,画面首次公布!学生参与写两万行代码
- 责任编辑: 蔺渊 
-
赵云被查,4年前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025-04-19 21:04 廉政风暴 -
4月19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2025-04-19 21:04 -
就山西“订婚强奸案”,中国妇女报连发三评
2025-04-19 17:48 -
-
4月18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2025-04-18 21:45 -
让未成年人演绎分手、相亲感悟?网信部门出手
2025-04-18 20:46 依法治国 -
国常会: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04-18 20:46 中国经济 -
事关食用植物油运输,市监总局出手
2025-04-18 19:15 -
今天开幕!2025上海国际花展黄浦主会场,沉浸式游园指南来了→
2025-04-18 19:05 -
受贿2.29亿,窦万贵当庭认罪悔罪
2025-04-18 17:14 廉政风暴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2025-04-18 16:55 -
42岁陈昊去世,北大沉痛悼念
2025-04-18 15:59 中西教育 -
中宣部原副部长张建春被公诉
2025-04-18 10:22 廉政风暴 -
男子因个人恩怨诬告同事是间谍,被处分
2025-04-18 10:05 国家安全 -
九部门通知: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2025-04-18 09:38 观网财经-消费 -
煤矿疑污水渗漏致数十亩耕地被淹,陕西榆阳区:成立调查组调查
2025-04-18 09:08 -
颠覆现有技术路径,中国团队打造世界最快闪存
2025-04-18 08:43 科技前沿 -
全球首台,正式投运!
2025-04-18 07:31 科技前沿 -
广电总局: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5-04-17 23:08 廉政风暴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2025-04-17 20:32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190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83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5“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9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