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记者冬奥坐中国高铁,“挑刺”本事一绝
-
刘程辉曰清、曰慎、曰勤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与奥运会本身一样,这段50分钟的旅程被这样设计,是为了让乘客对中国的进步印象深刻。”既然无法忽视中国的成就,那就来点歪曲或转折——这就是一些西方媒体的涉华叙事套路。
《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18日撰文,记叙了自己从北京乘坐冬奥专线高铁前往张家口太子城站的经历。先进的高铁、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成了他无法绕开的话题。
然而,哪怕是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农房和村庄,也能让这名驻华记者见缝插针地挑些刺儿,刻意强调中国在进步的同时留下了“艰苦”的村民。此外,身处中方防疫政策严密保护的他,还借着“闭环”措施的由头,对中国的媒体环境进行无理扭曲。
“从北京郊区一排排新建的公寓楼飞驰而过,高铁列车滑进长城地下1400英尺(约430米)深的隧道,驶入一片平原。一排排新种植的松树后,数以百计的风力涡轮机耸立着,它们的叶片长达110英尺(约33米)。”文章写道,“为了跑得快,高铁需要笔直的铁轨——没有急转弯或下坡——中国工程师在修建穿越山丘和山谷的隧道和桥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文章中,储百亮还记录下了覆盖在山坡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沿途的蓝天和白云,以及被刚下过的雪染成白色的田野。他说,中国承诺要办一届“绿色”奥运会,电力公司也兑现了这样的承诺,旅客从火车窗户就能看到这些努力。
储百亮所拍沿途风力发电机
这样实实在在的图景,也是目睹这一切的储百亮无法回避的。但就这样描述,似乎有点不符合美媒的画风......果然,他找到了“办法”。
在如实记录下眼前所见之时,这名记者仍不忘强调:与奥运会本身一样,这段50分钟的旅程是被“设计的”,是为了让乘客对中国的进步印象深刻。
在文章中,他附上了两张抓拍的沿途村庄和农房的照片。借助这些不那么“先进”的景象,他开始“操作”一番。
“沿途的景色让人瞥见了中国想要逃离过去的农村和工业历史:有马在田里劳作的村庄,或是一个被掏空和废弃的工厂。”
“根据官方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居住在乡村,真实的数字可能更高。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生活仍然艰难,缺乏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机会。”
“20多岁、30多岁的村民很少留在这片土地上.....官员在地图上啪的一指,命令道:‘这里搞一个城市’!”
......
储百亮拍下的的沿途村庄的照片
经过他的一番描述,中国高速高质的城镇化发展,倒成了官员的强制政令,更“苦了”农村居民?
仔细想想,就能品出其中的滑稽。
实际上,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农村居民从未被忽视。去年8月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
而这名记者只抓住了这一数字,他有意忽略的是,根据去年2月末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3.8%,还要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
另外,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就提出,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
这类数据和政策可以说不胜枚举。
除了挑村庄的刺儿,中方为了保障参加冬奥人员的健康,也为了防止疫情外溢而采取的防疫“闭环”,储百亮也要由此发挥说上那么几句。
“大约10年前,外国记者可能会前往沿线的一个城镇,与当地居民交谈。”
“如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限制记者采访奥运会,我们不可能当面询问当地居民奥运会和高铁带来的变化。即使在2020年新冠病毒传播之前,在中国报道也越来越困难:官员和警察经常追着来访的记者,或者警告人们不要说话。”
《纽约时报》记者所乘列车,应为G8811次冬奥专线高铁列车。图为停靠在北京北站的该次列车(图自IC Photo)
借助中方防疫炒作所谓的“新闻自由”的储百亮,遵循的还是美媒涉华叙事的老一套。但不知道这名记者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之所以能够健康安全地完成这篇并发出,同样有赖于这套体系。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闭环内阳性病例率约为0.01%,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直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在世界共庆冬奥盛事的当下,摘掉西方媒体叙事的滤镜,真诚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一些西方驻华记者们要走的路,实在还很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乌东民间武装领导人发布动员令
2022-02-19 18:45 乌克兰之殇 -
克宫回应巴赫“不寒而栗”:不同意
2022-02-19 18:37 北京冬奥会 -
联合国将起草全球塑料污染条约,石油巨头表面“支持”背后搞事
2022-02-19 15:55 大公司 -
韩国连续两天新增本土确诊超10万
2022-02-19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新社遭TikTok封号:不可接受,将上诉
2022-02-19 13:57 俄罗斯之声 -
骑警践踏老妇,加拿大暴力驱逐示威者逮捕上百人
2022-02-19 13:37 观察者头条 -
一觉醒来,拜登给出新“入侵时间表”
2022-02-19 11:35 美国一梦 -
英国将驻乌大使馆临时迁至利沃夫
2022-02-19 10:51 乌克兰之殇 -
美又将多家中企列“恶名市场”,商务部:双标令人遗憾
2022-02-19 09:51 中美关系 -
百年最高单日降雨量,巴西里约州暴雨灾害已致136人死亡
2022-02-19 09:16 极端天气 -
-
美国新增确诊10.6万例、死亡3431例
2022-02-19 07: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东京奥运会英国接力银牌被收回,中国队有望递补铜牌
2022-02-19 07:32 东京奥运会 -
教练质问瓦利耶娃,巴赫“不寒而栗”
2022-02-18 23:10 北京冬奥会 -
普京亲自坐镇“大动作”,克宫提到“核手提箱”
2022-02-18 22:49 乌克兰之殇 -
用这图嘲弄特鲁多 马斯克被骂到删帖
2022-02-18 22:42 -
大无语!因为这部中国电影,韩国教授向IOC告状…
2022-02-18 21:56 三八线之南 -
谷歌前CEO:5G比赛,美国“远远落后”中国
2022-02-18 21:13 -
32年来最强风暴来袭,英国罕见连发红色预警
2022-02-18 20:34 不列颠 -
美媒脑洞清奇: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就“制裁”中国
2022-02-18 19:50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21“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2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8“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9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70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刘非任杭州市委书记
-
打虎!副部级宋朝华被查
-
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同比减少15.9万对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