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又给观察者网扣帽子,要不要理睬他们?
-
鞠峰阿富汗首都是喀布尔
最后更新: 2021-10-05 22:24:46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虽然频繁在外媒报道中“现身”,但外国同行每次都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扣好“国营媒体”、“党的喉舌”的帽子,无论读者对他们多么熟悉。
《经济学人》在上面提到的时评里“阴阳怪气”道,“如果和西方关系不好了,那是因为国家伟大复兴近在眼前。引用新华社——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报道,孟被逮捕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她的释放也是’!”
这篇时评中同样出现了《人民日报》,后面照例跟着“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喉舌”,然后摘出人日报道中的内容嘲讽一番。
“假装上帝”的《经济学人》
马克思曾一语道破《经济学人》的本质,“伦敦的《经济学人》,是金融贵族的宣传工具”(the organ of “the aristocracy of finance”)。
《经济学人》编辑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在2003年的告别专栏曾回忆道,曾经有一个新来的编辑问一个老编辑,“怎么写出《经济学人》那样的文章?”
那名老编辑精辟地回答,“假装你是上帝。”(Pretend you are God)
纽约城市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泽文(Alexander Zevin)的著作《逍遥法外的自由主义》(Liberalism at Large)写道,“每每出现战争、经济萧条,或是这家杂志不支持的运动,《经济学人》的‘心脏’就会受到一次打击,然后再重申他们对信念和原则的坚守:自由市场、低税收、法治、公民自由、私有财产、新闻自由、帝国主义的暴利优势,还有对政府的怀疑。”
虽然杂志叫《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但从创刊伊始,就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阶级属性。据这本书介绍,1843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威尔逊的苏格兰帽子生产商为了反对英国《谷物法》而创立了《经济学人》,又名《政治、商业、农业和自由贸易报》。
虽然听起来像产经报纸,但一开始刊载更多的是宣传鼓动性的内容,报纸的目标受众是“占有土地和金钱利益的上层社会”,而穷人、下层阶级以及试图帮助穷人的改革运动,都遭到了无情的诽谤,就连他们所受的痛苦也要被斥责一番。
威尔逊赋予了《经济学人》传教的使命,其最基本的“教义”就是:只有自由贸易的清风才能拯救堕落的社会。威尔逊写道,“我们坚信,(自由贸易)在延续文明和道德方面,没错,还有在消灭奴隶制方面,比其他任何可见的方式都更有效。”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New Statesman)2019年11月27日的文章曾直言,《经济学人》从一开始就不懈地为自由帝国主义辩护。
1947年,《经济学人》赞颂启动冷战的杜鲁门主义,1948年支持镇压马来亚革命,1951年建议在伊朗进行炮艇外交。60年代,它为美国中情局策划下的中美洲侵略和政变欢呼,无条件支持越南战争,1965年为苏哈托在印度尼西亚暴力清洗共产党的行动洗白,1973年对智利的右翼政变喜闻乐见,1991年早于小布什呼吁对萨达姆发动战争,并在2002年将这场战争美化为对伊拉克进行的一次先发制人的打击。
2012年,《经济学人》外交事务方面的资深撰稿人的约翰尼·格里蒙德(Johnny Grimond)在他的退休演讲中,以一句自嘲讲出了“心里话”:“没有《经济学人》不喜欢的战争。”
对于崛起的中国、逐渐式微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人》则忧心忡忡,在经济板块保持一贯高水准的同时,政治板块则陷入一会“唱哀歌”,一会“歇斯底里”的分裂状况。
到了2018年9月15日,《经济学人》在创刊175周年时担忧地写道,“175年前创立《经济学人》是为了争取自由主义,自由主义造就了现代世界,可现代世界却开始与之背道而驰……我们对这一现状令人深感担忧。”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李世默曾研究《经济学人》杂志对历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所发表的评论,得出一个颇有喜感的结论:人们几乎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个杂志关于中国的政治评论。它说你不好,往往是很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说,“这印证了对于像《经济学人》杂志这样的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政治评述,可以反过来理解,准确度八九不离十。这种现象还印证了我2010年的话:十年之内,西方媒体会为误读中国而后悔,现在一些人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当然还会有一些嘴硬的,就让他们继续留在黑暗中犯傻吧。”
所以,一出生就面向精英、自带阶级属性的《经济学人》,自然只能找出些“民族主义”、“政党喉舌”的帽子给中国媒体戴上,而我们大可一笑了之。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跌落神坛”的媒体已经不再有资格去“教化众生”了。面对转型和生存压力,最好的选择只能是与读者平等地站在一起。
一些西方媒体常年政治操弄,报道失实失范,所作所为和自我标榜背道而驰,其实早已给自己赢得了一张张标签。
经济学人早就被坐实“金融贵族的宣传工具”、“自由帝国主义辩护者”。为了反特朗普一切上纲上线的CNN,成了前美国总统“亲测有效”的“假新闻”(Fake News);而获奖无数的《华盛顿邮报》也被特朗普盖章认定为“亚马逊公司的昂贵说客”(an expensive lobbyist for Amazon);为了炒作涉疆阴谋论捕风捉影、拼凑不靠谱证据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沦为“只有纪录片可以信任的电视台”……
这些西方传统媒体,无论如何摇旗呐喊,都无法逆转走在下坡路上的自由主义世界。万众皆媒的时代,无论他们如何捏造一个似是而非的环境,真实世界的讯息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透出来。至于《卫报》、泰晤士报、福克斯电视台、美联社、法新社等等在意识形态道路上越走越偏的“老字号”西方媒体,如果我们把帽子扣回去,大家发挥下想象力,应该给他们各戴一顶什么合适的“帽子”呢?
- 责任编辑: 鞠峰 
-
美国向中国递出贸易“橄榄枝”?
2021-10-05 22:14 中美关系 -
脸书、Ins等全球宕机6小时,扎克伯格损失超60亿美元
2021-10-05 18:03 大公司 -
马克龙:希望与阿尔及利亚平息事态,与阿总统关系非常友好
2021-10-05 15:37 法国见闻 -
杨安泽:已与民主党分道扬镳
2021-10-05 15:20 -
日本“准航母”首次起降F-35B,还是美军的
2021-10-05 13:59 日本 -
美贸易代表:无意激化紧张局势,将与中方坦率对话
2021-10-05 11:15 中美关系 -
国际航协增加中文为官方语言,明年年会将在上海举办
2021-10-05 10:44 -
耿爽:海地移民在异国他乡遭到不公正对待,基本权利受到损害
2021-10-05 09:44 -
“一颗流星正砸向美国经济…”
2021-10-05 09:27 观察者头条 -
美国近1/5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辞职
2021-10-05 08:43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确诊152246例、死亡1993例
2021-10-05 08: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为中国说公道话,反被德媒污蔑网暴
2021-10-05 08:27 -
布林肯访问法国,力争修复美法关系
2021-10-05 08:08 美国政治 -
中国代表:个别主要会费大国仍长期欠费
2021-10-05 07:52 欢乐联合国 -
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首次潜射成功
2021-10-05 07:38 俄罗斯之声 -
美国5名帮派成员枪战被捕,均表示自愿发生冲突被无罪释放
2021-10-05 07:31 美国一梦 -
俄国家总防疫师:俄罗斯疫情形势严峻
2021-10-05 07:13 俄罗斯之声 -
青瓦台:朝韩关系不宜操之过急 应加强韩美沟通
2021-10-04 22:46 三八线之南 -
挑衅!他说“最想看到蔡英文来华盛顿”
2021-10-04 22:40 台湾 -
华春莹正告美方: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1-10-04 21:5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