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又给观察者网扣帽子,要不要理睬他们?
-
鞠峰阿富汗首都是喀布尔
最后更新: 2021-10-05 22:24:46(观察者网 讯)
“白宫声称释放孟晚舟没有政治干预,并否认拿孟交换两名加拿大人,而中国网民觉得这很可笑。那些(中国)政治宣传带头人发现,拿这份白宫声明做文章很有好处。观察者网,一个民族主义网站,发起了一个‘超级话题’嘲讽这份声明,在社交媒体上获得3亿多次阅读。”
翻摄自《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
10月4日,178岁的英国周刊(自称是报纸)《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对孟晚舟归国事件发表时评《当中国想树威》(When China wants to be feared),顺带拿观察者网举例,佐证所谓中国“被推到高峰的民族主义情绪”。
而这已经不是观察者网第一次被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了。像《纽约时报》、彭博社、《大西洋月刊》、路透社、法新社等“百年老字号”西方传统媒体,在提到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新媒体时,都曾不约而同地给它贴上“民族主义”标签,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行业标准化操作”?
当然,这也不是观察者网的“特殊待遇”。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国权威媒体早已深入西方传媒语境之中,但直到今天,只要它们在外媒报道里“客串”,就必然被打上“国营媒体”、“党的喉舌”等等固定标签——即使外国读者早已熟悉它们。
其实,民族主义曾经不是贬义词。
其实,党媒、国营媒体也都不是贬义词。
在欧洲,相当一部分大众媒介是国营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党报几乎统治美国传媒业,没人觉得奇怪——直到便宜的“便士报”把党报彻底击垮,美国迎来商业报刊时代。
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中,一切都变了味。中国民族主义的潜台词是所谓“极端、威权、洗脑”;中国国家媒体的潜台词则成了“政治宣传”,“愚弄百姓”。
久而久之,外国读者也和他们的媒体形成“阅读默契”,彼此心照不宣。读者看到引用的是中国“民族主义”媒体,就“条件反射”地认为这是“假新闻”在“洗脑百姓”,殊不知自己已经被困在一间满是偏见的“茧房”之中。媒体打个标签,也就可以大胆采编中国报道,不用怕民众被“带偏”了。
西方媒体,为什么这么喜欢给中国同行“扣帽子”?
究其根本,西方媒体到底建立了什么舆论霸权,能够斜着眼睛给外国媒体肆意定性?它们为何站在自由主义高地上,批量生产一顶顶“高帽”,然后把“战狼”、“中国官媒”等等词汇全部“搞臭”?
如果还施彼身,对这些在意识形态道路上越走越偏的西方媒体,应该给他们各戴一顶什么合适的“帽子”呢?
百试百灵的“帽子”
10月2日,《经济学人》在中国版块的专栏“茶馆”中发表评论文章《当中国想树威》(When China wants to be feared)。
这家老牌自由主义媒体的精致文笔,精妙地歪曲了事实真相:孟晚舟在美国的策划下被非法拘留,但这1000多天被描述成“3年的法律纠纷”;孟晚舟走下舷梯的一刻,《经济学人》却“阴阳怪气”道“国家电视台直播她降落的画面,好像她是宇航员似的”。
文章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说法极尽嘲讽,并把孟晚舟的归国污蔑为“人质交换”。中国民众感叹祖国强大,也被讽刺为民族主义泛滥。要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孟晚舟可能还像前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那样,继续被美国拘押。
《经济学人》为了证明中国的“民族主义”,举例称,“白宫声称释放孟晚舟没有政治干预,并否认拿孟交换两名加拿大人,而中国网民觉得这很可笑。那些(中国)政治宣传带头人发现,拿这份白宫声明做文章很有好处。观察者网,一个民族主义网站,发起了一个‘超级话题’嘲讽这份声明,在社交媒体上获得3亿多次阅读。”
经济学人时评《当中国想树威》
经济学人宣称,中国网民对于美国的嘲讽,和中国官方对于所谓“扣留人质”不明确否认的态度无法调和。
英语国家的读者不了解观察者网,作者可以对背景信息进行补充,但“民族主义”的“帽子”带着先入为主的判断,饱含对中国网民居高临下的批判。
观察者网每次出现在外国媒体中,必然被戴上这顶“帽子”。这种“媒体定性”更多是为意识形态和立场服务。
例如路透社2020年12月2日的报道中,引用了爱国画手@乌合麒麟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说的“有太多抹黑中国的漫画”,一句话就草草地将乌合麒麟与“民族主义”挂钩。而且,报道从标题就开始充斥偏见——《‘战狼’画家翻开中国政治宣传艺术作品的新篇章》。
路透社报道截图
7月,观察者网和人民日报旗下报纸《环球时报》追踪曝光了柯达公司发布抹黑中国新疆的摄影作品,引发舆情,最终促成柯达删除涉疆“黑照片”,并发布澄清声明。
《纽约时报》7月21日在报道此事时,特别写到共青团中央转发的“民族主义新闻网站观察者网”的报道——《新疆这么美,柯达却非要‘夹带私货’》。《纽约时报》当时就来了一波“常规操作”,强行将共产党与西方口中的“极端民族主义”扯上联系,还紧接着引用那名抹黑新疆的摄影师的采访,并用大量篇幅为他洗白。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媒体定性”已经成为西方媒体的“常规操作”。
法新社在报道香港的稿件中,更是称观察者网是“中国大陆的极端民族主义媒体”。
法新社称观察者网“极端民族主义新闻网站”
彭博社称观察者网“民族主义新闻网站”
《大西洋月刊》称观察者网“民族主义新闻网站”
对于其他的中国媒体,这些西方老牌媒体们也都给他们“批发”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只要出现《环球时报》(Global Times),前面或者后面必然跟着“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小报”。
《纽约时报》2021年1月15日的报道很经典。这家反对特朗普的媒体在他下台后还在持续“鞭尸”,报道称“特朗普和科技巨头起冲突,而中国网络世界却和特朗普站在一边”。文章连续引用观察者网和《环球时报》,并挨个给他们扣好“帽子”,暗含褒贬。
纽约时报 报道截图
虽然这些西方媒体平时立场不同,有时候吵来吵去,但对中国媒体的定性却十分一致,这也着实令人惊奇。
- 责任编辑: 鞠峰 
-
美国向中国递出贸易“橄榄枝”?
2021-10-05 22:14 中美关系 -
脸书、Ins等全球宕机6小时,扎克伯格损失超60亿美元
2021-10-05 18:03 大公司 -
马克龙:希望与阿尔及利亚平息事态,与阿总统关系非常友好
2021-10-05 15:37 法国见闻 -
杨安泽:已与民主党分道扬镳
2021-10-05 15:20 -
日本“准航母”首次起降F-35B,还是美军的
2021-10-05 13:59 日本 -
美贸易代表:无意激化紧张局势,将与中方坦率对话
2021-10-05 11:15 中美关系 -
国际航协增加中文为官方语言,明年年会将在上海举办
2021-10-05 10:44 -
耿爽:海地移民在异国他乡遭到不公正对待,基本权利受到损害
2021-10-05 09:44 -
“一颗流星正砸向美国经济…”
2021-10-05 09:27 观察者头条 -
美国近1/5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辞职
2021-10-05 08:43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确诊152246例、死亡1993例
2021-10-05 08: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为中国说公道话,反被德媒污蔑网暴
2021-10-05 08:27 -
布林肯访问法国,力争修复美法关系
2021-10-05 08:08 美国政治 -
中国代表:个别主要会费大国仍长期欠费
2021-10-05 07:52 欢乐联合国 -
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首次潜射成功
2021-10-05 07:38 俄罗斯之声 -
美国5名帮派成员枪战被捕,均表示自愿发生冲突被无罪释放
2021-10-05 07:31 美国一梦 -
俄国家总防疫师:俄罗斯疫情形势严峻
2021-10-05 07:13 俄罗斯之声 -
青瓦台:朝韩关系不宜操之过急 应加强韩美沟通
2021-10-04 22:46 三八线之南 -
挑衅!他说“最想看到蔡英文来华盛顿”
2021-10-04 22:40 台湾 -
华春莹正告美方: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2021-10-04 21:5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72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