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默克尔
最后更新: 2021-09-24 16:28:36【文/观察者网 王慧】德国大选进入最后冲刺,默克尔的政治生涯也开始倒计时。9月26日,驰骋政坛16载的默克尔将正式交出“接力棒”,为自己的总理生涯画上句号。
然而,这次大选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是一道历史性的选择难题,因为一向稳健、明智,且让他们安心的“默克尔妈咪”没有寻求连任。一时间,不少德国人的选票不知该投给谁,选战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无论谁最终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对于德国来说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属于默克尔的时代,结束了。
向一段长达16年的历史说再见并不容易。自7月起默克尔就安排了一系列出访,英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法国......期间,她还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电话。
似乎,默克尔在通过外交的方式一边向世界“告别”,一边为她的继任者铺路。
这位出身前东德的“政坛铁娘子”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德国?这次大选将对德国或欧盟产生哪些冲击?“后默克尔时代”俄美欧三角博弈的剧情将如何上演?德国的对华政策是否会出现“急转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中称:“德国短期内很难再出现一个像默克尔这样能长期执政的领导人,默克尔已经成为德国政治的一个时代代表。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她在德国获得了超党派的影响力,像肖尔茨这样别的党派(社民党)的领导人现在也在拼命地模仿默克尔,以显示他是默克尔的接班人。”
崔洪建认为,后默克尔时代,德国的对华政策的“品控”难度越来越大,新政府在面临外来冲击时可能不会像默克尔时期那么坚定。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告诉观察者网,“默克尔在德国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治家,非常务实。让人很佩服的是,默克尔做所有政治决策时都能放下个人的偏好和情感,来顾全大局。比如说,她在跟特朗普最不对付的时候,都能维护好德美关系的平衡,这很不容易。”
2天后,谁将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从目前的民调情况来看,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的赢面更大。但最新民调显示,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和社民党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肖尔茨在竞选过程中模仿默克尔,摆出默克尔经典的“菱形手势”
默克尔治下,德国从“欧洲病夫”到经济强国
2005年当选之后,默克尔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在此后的大选中,她连续三次成功连任,一干就是16年。在任上,默克尔经历了4任美国总统、4任法国总统、5任英国首相、9任意大利总理......
对于整整一代德国人来说,默克尔代表着永恒,就像英国女王一样。他们在默克尔的治下长大,称她为“妈妈”(mutti)。
法国《解放报》称,默克尔体现了二战结束以来德国人所一直渴望的东西:稳定。
这种稳定甚至包括了她的发型和着装。一款单排3颗扣、两侧口袋的西服外套硬是被默克尔穿出了“彩虹色卡”。
一位荷兰艺术家曾用默克尔的西装拼出一张色卡,颜色多达100种
执政16年里,默克尔的支持率一直都在50%以上,最高时一度达到86%。即使到了今天,默克尔即将卸任之际,她在德国仍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气,德国《明镜》周刊前不久用“近乎伟大的总理”来评价默克尔。
然而,上台之初的默克尔是不被看好的“黑马”。当时,甚至有人断言,她最多干6个月就得下台,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从物理学家转行的总理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
默克尔1954年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在东德长大。从小她就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坚忍、自信,且不爱出风头。
1973年,19岁的默克尔以1.0的满分成绩从高中毕业,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1978年硕士毕业后,原东德科学院的物理化学研究中心成了她的栖身之地,默克尔在那里从事了12年的科研工作,并于1986年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默克尔”这个姓氏不是她的娘家姓氏,而是来自于她的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
1977年,23岁的默克尔嫁给乌尔里希,但仅仅4年之后这段平凡的婚姻便以失败告终。现在看来,这段婚姻唯一的不平凡,或许就是它让安格拉·卡斯纳变成了安格拉·默克尔。
35岁之前,物理学家默克尔的政治履历还是一片空白。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新的可能,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被唤醒,从此让她走上了从政之路。
然而就是在柏林墙倒塌当晚,默克尔还是雷打不动地和朋友去洗了桑拿浴,然后她去西边看了一眼,和朋友庆祝了一会儿就回家了,后来她给出的理由的是第二天要上班。
理性且稳定的作风,真的非常默克尔。
欢庆的人群爬上柏林墙
1989年12月,她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东德“民主觉醒党”,并预感自己“在这里可以有所作为。”不久之后,“民主觉醒党”就与基民盟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成员。
在其政治导师科尔的提携下,默克尔在基民党内平步青云。1991年至1998年间,默克尔任基民盟副主席,并先后出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以及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
默克尔一度被称为“科尔的小女孩”。她能获得时任总理科尔的高度器重,外界普遍认为有三个理由,一是因为默克尔的女性身份;二是因为她来自东德,当时德国刚刚统一,科尔认为内阁需要有来自东德的成员;三是因为她原先所在的政党属于少数政党,代表了少数群体。
然而,这个“小女孩”并没有一直活在科尔的庇护和阴影之下。1999年,当科尔卷入政治献金丑闻时,默克尔果断与他划清界限,以一己之力挽救基民盟,也让自己在党内的支持率飙升。
2000年,默克尔在党内选举中以96%的得票率成为基民盟新一任主席;2005年,她战胜施罗德,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也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科尔与默克尔,1991年12月
当政16年,默克尔应对了一个接一个的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危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如此评价:对德国而言,默克尔是一位“危机总理”;对欧洲而言,她是“动荡时代的船锚”。
英国《金融时报》称,自2005年以来,德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是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法国的两倍,如今德国已经从“欧洲病夫”变成了经济强国。
图源:金融时报
这段时期,德国女性和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现在德国的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率在七国集团(G7)国家中位居首位。
图源:金融时报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批评默克尔“没有远见”,导致德国现在在一个更加绿色、更加数字化的世界面前毫无准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德国《明镜》周刊认为,“默克尔时代是错失良机的时代”。
法国《解放报》则称,离任后,人们将记住默克尔的风格,但不一定是她的政治,她维护了国家繁荣,满足于管理国家,而不是改造国家。她从其前任施罗德的改革中获益,却没有启动实现德国现代化所必须的改革。
- 责任编辑: 王慧 
-
欧盟计划统一充电接口,苹果抗议
2021-09-24 16:27 -
德国大选终辩,现场唯一明确支持中欧协定者已退选
2021-09-24 15:59 德意志 -
贸易战3年美国企业“躺平”:既不撤出中国,也不游说取消关税
2021-09-24 15:58 中美关系 -
30年后,“上天和毛泽东给的”索马里国家剧场重新开放
2021-09-24 15:41 非洲之窗 -
“中国这决定,是对澳大利亚、印尼最新打击”
2021-09-24 15:3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澳贸易部长:将在一中原则下考虑台湾加入CPTPP申请
2021-09-24 15:12 台湾 -
阿塔官员:将恢复截肢刑,女性法官将参与审判
2021-09-24 14:30 阿富汗 -
中国代表观点相近国家在人权理事会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停止非法军事干涉
2021-09-24 12:56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通电话
2021-09-24 12:55 新时代之声 -
眼看政府就快“关门”,美国两党还在玩“政治游戏”
2021-09-24 11:23 美国政府关门 -
美警执法改革法案谈判破裂,两党互相甩锅
2021-09-24 11:20 美国黑人血案 -
秦刚:中美关系经历了很大变化,再也回不到过去
2021-09-24 10:59 中美关系 -
立陶宛想“修复关系”?
2021-09-24 10:45 -
乌克兰总统:联合国就像“退休了的超级英雄”
2021-09-24 10:04 欢乐联合国 -
“美国现在只盯着中国,欧洲不能再指望受保护”
2021-09-24 09:45 法国见闻 -
王毅:期待更多国家支持和加入“全球发展倡议”
2021-09-24 09:18 -
数千名海地移民被如此遣返,美特使请辞
2021-09-24 08:49 美国政治 -
朝鲜:只要美国敌朝政策存在,半岛终战宣言只是幻想
2021-09-24 08:24 朝鲜现状 -
美国新增确诊134548例、死亡3341例
2021-09-24 07: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科索沃拆牌行动第4天,塞尔维亚西南驻军进入战备状态
2021-09-24 07:2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