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美媒: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同时也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第一时间见证了中国在火星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美媒《华尔街日报》就援引专家观点,以“成功登陆火星,中国的加冕时刻”作为标题进行报道,并指出:“中方向世界发出信号,已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并可取代其太空领导地位。”
而意大利的天文科学家则感叹: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一次任务就做到美国花费几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成功着陆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机构也纷纷向中方发来祝贺。
模拟动画视频截图
《纽约时报》介绍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成就,并指出中方在月球、火星及空间站等方面成功丰硕。当然与此同时,报道也不忘多次强调在火星探测领域,美国才是第一。纵观美媒报道,数度强调本国“多次成功着陆火星”,而别国失败案例不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次中国为成功完成任务付出了巨大努力。
专家:登陆火星,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的开篇,就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介绍称,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于北京时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成为又一个在火星上成功着陆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力争走在太空探索前沿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50%左右。从进入火星大气到着陆成功,大约要经历9分钟,很多人用“恐怖”形容这个阶段。整个过程全自主、不可逆,过程极其复杂。《华尔街日报》将此过程形容是中国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时刻。
令人感到欣喜和骄傲的是,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经受住了每一个挑战,最终实现了着陆火星任务的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并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同时可以取代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独立分析人士、《争夺太空:大国竞逐外层空间资源》一书的合著者纳姆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这样评价道。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事实上,不仅只有戈斯瓦米一人关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其他专家早已在着陆成功前迫不及待地发表观点。
早在5月14日,也就是天问一号探测器降落火星的前一天,全球知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就发表评论文章称,“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是对中国新生深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
《自然》杂志报道截图
报道援引意大利博洛尼亚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科学家罗伯托·奥罗塞(Roberto Orosei)的观点称,这项任务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飞跃,因为中方计划一次完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花费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三件事:进入火星轨道、在火星表面着陆以及运行火星车。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全过程模拟动画截图
《纽约时报》:中国未来还有更多“里程碑”
除了《华尔街日报》,例如《纽约时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其他主流美媒也报道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的消息。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一开始先定了个调:“中国的火星任务似乎没有NASA的最新任务那么吸引人,因为它本质上是在重复美国几十年前完成的壮举。”
但报道随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另一个雄心勃勃的里程碑,那就是中国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伟大的太空大国”。此后,报道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月球、火星以及空间站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强调未来还有更多“潜在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月球、火星及更远,中国的太空壮志
例如在月球探测方面,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就曾成功“落月”,而到了2019年,中国更是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器的国家,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摄的图片。
去年12月,嫦娥五号则采集到了月球样品,并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除此之外,中国还计划和俄方合作,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俄航天局祝贺:这是巨大成功
2021-05-15 14:35 航空航天 -
“祝融落火”,NASA发来贺电!
2021-05-15 09:32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021-05-15 08:40 观察者头条 -
刘鹤主持会议,讨论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2021-05-14 20:31 政策风向标 -
天问一号将于15日凌晨至19日择机着陆火星
2021-05-14 17:46 航空航天 -
卫星批量生产时代来临
2021-05-14 07:53 航空航天 -
网信办征求意见:汽车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在境内存储
2021-05-12 18:32 -
警局被勒索,华盛顿20名余警察信息遭泄露
2021-05-12 16:59 -
技嘉产品遭多平台下架,但大陆厂商需直面问题
2021-05-11 21:27 大公司 -
盾构机驾驶技术,了解一下?
2021-05-10 09:28 中国品牌日 -
已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烧蚀销毁
2021-05-09 11:06 航空安全 -
我国成功研制62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
2021-05-08 22:20 科技前沿 -
华为丁耘:携手共进,点亮1000座5G智慧工厂
2021-05-08 17:12 华为 -
哈工大团队详解微纳机器人如何首次主动靶向治疗脑胶质瘤
2021-05-07 07:48 科技前沿 -
80%高科技企业失败的原因,在技术以外
2021-05-06 08:18 中国经济 -
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2021-05-02 08:47 -
武汉智慧城市“一码互联”荣获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04-30 13:40 智慧武汉 -
天和入轨!独家揭秘“太空母港”飞天路
2021-04-30 11: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2021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出炉:vivo第一,同比增长79%
2021-04-30 11:25 -
“留光”1小时!我国科学家刷新世界纪录迈向“量子U盘”
2021-04-25 22:28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0“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5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