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闻
财经
国际
军事
观出行
公司
科技
城事
视频
外贸
观察员
首页 > 最后的乡愁
  • 当父母和你唠叨,他们是在说什么

    像过年这样的家庭团圆的日子,是释放情感的非常重要的仪式,乃至于这个时候一点小事也会触发脆弱的神经。父母的唠叨其实不仅在于释放他们自己的情感,事实上也在消解父辈们的竞争压力。而且,家庭空间的重构渐渐地使老人们失去了家庭生活经验的习得。 [全文]

    98143 39 2017-01-29 08:49:37
  • 返乡毕业生:上大学难道就是为了不再回到家乡?

    澎湃新闻1月24日刊载了两封信,分别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一位名叫韩蓉的毕业生给该校青年讲师王昱娟的去信与王昱娟的回信。韩蓉的去信中陈述了一个返乡毕业生的苦闷:回到家乡工作本是她的理想,却被家乡的亲人钉在了“成功学”的耻辱柱上——“我们去读书、去上大学,难道就是为了不再回到家乡吗?”这句振聋发聩的发问,如同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潘晓来信”一般,诉说出了一整个时代的精神困顿。青年讲师王昱娟则在回信中对韩蓉的困惑作出了真挚的解答。[全文]

    74415 102 2017-01-26 10:07:06
  • 视频软件里的世界尽头和内容创业者的残酷物语

    昨晚,《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一文刷屏朋友圈。文章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透过一款视频APP窥探中国农村,还所有人一个悲天悯人。近年来屡屡有“返乡体”文章刷屏,基本都出自“博士”之手。[全文]

    225844 54 2016-06-09 09:05:45
  • 央视调查:农村女博士儿媳网络长文背后

    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全文附后)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刷屏,文章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述了婆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以及所在农村的状况,文章首发的阅读量超过了最高统计10万,之后被大量转发,迅速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黄灯,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她是广东一家高校的传媒专业教师。这篇在她自己看来既不是最出色,也不是最尖锐的文章,为何会引起了最火爆的舆论关注?文章记述的是个怎样的家庭?这个家庭又嵌在怎样的一个农村中?3月初,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和黄灯夫妇一同回到了位于湖北孝感的老家丰山镇丰三村,通过和这个家庭中的不同人物的接触,来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全文]

    1417494 396 2016-04-04 19:51:02
  • 回乡记:没有父辈扶持,农村青年很难成家

    目前的农村青年群体有两支大军,一支是新生代农民工,一支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就业或许比农民工要好,但收入相当。其中的大多数如果选择在城市生活,没有家庭代际支撑都相当艰难。村庄里不乏父辈无力或不愿为子女提供支持的,这样的家庭,要么儿子打光棍,要么就是不完整家庭,离婚成为村庄边缘户。[全文]

    68437 42 2016-02-13 09:10:51
  • 北大才子,你真想把家乡弄成那样?

    近日,一篇名为《北大才子:真实的中国农村是这样的》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作者推崇宗族秩序,对于农村凋敝原因的分析多多少少掺杂着对过去农村社会田园牧歌式的美化,对于农村未来出路的展望,又不可避免地因为“留住乡愁”的愿望而扭曲。[全文]

    272938 174 2016-02-09 08:50:14
  • 给儿子结完婚就穷了

    在农村婚姻市场,车子房子以及高额的彩礼都是需要父母负担的,几十万的花费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费用,很少有家庭可以一次性负担得起,往往孩子结婚了父母半生的积累也被掏空了,有的甚至还要靠借债来完成这一任务。[全文]

    71845 2015-05-10 09:10:34
  • 拳头统治农村学校

    每年回家,总会找邻居弟弟妹妹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在学校的情况。去年邻居妹妹代莹小学毕业上了初中,问她在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她居然说出一句让我惊愕不已的话:“现在的学校又黑又乱,我都呆不下去了。”我不信,又问与她同龄同年级的李小权,小权一脸不屑地说:“切,现在哪个学校不是这样?”[全文]

    101140 3 2015-03-19 07:36:58
  • 文科博士的家乡到底什么样?

    新华社记者来到王光磊的家乡。[全文]

    81764 2015-03-02 10:47:02
  • 乡愁,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我们所有人都处于过渡转型中,感受改革的阵痛,但农民工无疑是其中最为凸显的群体。在工农收入差距之间,他们不得不离乡,甚至忍受异乡的年,因为城市给予财富;但他们却长久地保留乡愁,在微薄的打工收入与高额的消费水平之间,他们不得不最终选择回乡。[全文]

    55117 2015-02-27 13:47:35
  • 回乡记:不光是活着的人要过年

    “你们现在回老家去,家里什么也没有啊,怎么过年?”听到母亲在电话那头说跟厂里请了假要提前一天回老家过年时,我担心地说道。她答道,这一年到头人不在家把门锁着,过年时哪还能那样?过年时家里不能没有人气啊。怎么着也得回去贴一贴对联门画,去给祖先们上上坟吧。[全文]

    28095 27 2015-02-27 08:56:52
  • 回乡记:治癌

    黑娃和老熊因为老伴患上癌症经历了相似的遭遇,无助之中黑娃紧紧的抓住了宗教这根稻草,希望在信仰中寻找生的希望,而老熊面对着妻子的自杀,选择了一种对生死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检查,但是他说自己可以感觉到自己也得了癌症。[全文]

    21272 2015-02-27 07:05:29
  • 回乡记:故乡的老人们在欢笑吗?有些地方是的

    那篇很火的返乡记认为,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孤寡老人的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本文两位作者在湖北两个农村观察到的情况却不太一样呢。[全文]

    74621 2015-02-26 14:11:56
  • 教授回乡记:从“封建”主持人到茶馆黑白江湖

    和每年一样,三农中心的师生们默默下乡,默默研究,默默耕耘。除了与专业人士就农村问题争论的时候,他们很少引人关注。除了每年几个月待在乡下做调研,今年春节他们一如既往写返乡报告。当观察者网编辑联系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知道一篇中文系博士写的返乡记在网上火了。[全文]

    95403 2015-02-26 11:10:39
  • 回乡记:一辈子为乡村接生的姥姥,收到了匾

    姥姥在农村做了四十多年的接生员,每当有人到家里呼唤她时,她都即刻动身。足迹遍布方圆十多里,经她的手而诞生的孩子有的已经当了爷爷,有的还是年轻后生;有的是朴实农民,有的成了社会精英……[全文]

    26561 1 2015-02-26 08:54:53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刊登广告
  • 联系微博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举报链接
  • 举报制度规范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 2014-2024 观察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21382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220170001 网登网视备(沪)02020000041-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24)00000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395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0968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237657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