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靖:我的判断,特朗普胜算更大
最后更新: 2024-10-28 17:51:25距离美国大选只有一周时间了,今年全世界最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即将揭晓答案。
这次美国大选会出现哪些结果?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两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最危险?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老师,将带领大家抽丝剥茧,详细分析美国大选的决定性因素、特朗普的获胜概率和当选后的政策变化,以及中美关系走向。
【文/ 黄靖】
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政策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1. 哈里斯与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对比
在经济议题上,哈里斯的首场经济政策议程演讲以去通胀和降低生活成本为核心,强调将致力于“强化中产阶级”。
她提出了围绕“机会经济”(opportunity economy)的主张,承诺将推动禁止食品价格欺诈立法、为处方药设置费用上限、为新生儿父母提供税收减免、为首次住房者提供首付款补贴等措施,以维护中产阶级的经济安全、稳定性和尊严。
然而,“哈里斯经济学”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哈里斯经济议程由于缺乏明确的执行细节和对实现这些政策目标需要的政府财政支持的解释而遭到诟病。一些主流媒体声称这是“激进的民粹主义经济议程”。
特朗普竞选团队也攻击哈里斯是“价格操控”的“共产主义者”。特朗普则表示要取消扼杀就业的法规、放松监管并提高油气生产来降低油价、对企业降税以振兴经济。同时,他还宣称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批评者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将会让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急剧增加,其加征关税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措施。与之相比,尽管哈里斯加征关税的倾向低于特朗普,但是她仍可能延续拜登政府在半导体等特定领域的关税,以维护美国的竞争力。
在社会议题上,哈里斯承诺改革移民系统,并捍卫女性的合法堕胎权;特朗普则攻击拜登政府放任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导致犯罪激增的边境开放政策,并声称要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驱逐行动。
特朗普和哈里斯视频截图
在外交政策上,哈里斯更可能延续拜登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特朗普则持续寻求“美国优先”的政策回归。
特朗普承诺将在当选后会结束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解决拜登政府“制造的每一个国际危机”。哈里斯声称将“努力结束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重申将“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并表示将坚决支持乌克兰和北约。
不过,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政府与特朗普第一任期保持了连贯一致。因此,哈里斯将延续当前拜登政府主基调,通过基于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利益的盟友体系对中国进行围堵,并继续通过“小院高墙”政策对中国实施精准的技术遏制。
就整体局势而言,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上台,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都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
2.从“我们要什么”到“我们是谁”:美国民众价值观的分裂
从小布什执政时期(2001年-2009年)开始,基督教福音派选民在美国政治中突起,他们在宗教、种族、堕胎、性取向、社会福利、移民等关键议题上持右翼保守价值观,成为一支左右美国政局和选情的重要力量。
与之相抗衡的左派自由主义则强调种族平权、男女平等、宗教包容、个人自由等价值观,形成所谓“政治正确”社会力量。
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政治抗衡的结果,使美国宗教文化的“大染缸”丧失了功效。此前,美国无论是地方选举还是总统大选,候选人的政策取向是选民投票的依据。
左派政策取向强调照顾弱势群体、支持工会、加强福利、强化政府的管控等,自然能赢得中下层选民和知识分子的选票;右派的政策倾向于资本发展、提倡减税、鼓励投资、限制福利、依赖市场调节(而不是政府管控)等,因此受到资本家和保守选民的支持。
但从小布什时期开始,选民的投票倾向发生明显的变化。投票标准不再是竞选者的政策取向,而是根据其价值观念进行投票。
选民选择的不再是利益,不是“我们要什么”(what we want),而是福山所说的政治认同,即“我们是谁”(who we are)。
民主选举不再是利益导向,而是价值观导向。而价值观上的矛盾是不能妥协的,其结果是难以弥和的政治分裂,形成了政治上的两极化。“特朗普现象”由此而生。
7月15日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拍摄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现场。新华社
二、特朗普的胜选概率有多大?
从总体局势来看,民主党的候选人哈里斯仍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这次大选的整体背景“美国社会分裂和民心动荡”并没有改变。
在美国大选中,凡是社会处在分裂动荡状态中,挑战者的赢面都较大。在历史上,美国选民的立场和选择是以阶级/阶层及其对政策的偏好来划分的。
然而,冷战结束以来美元霸权推动的去工业化、尤其是政治正确导致的“文化战争”使得美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即“身份政治”决定了选民立场。
美国选民以“身份认同”而非阶级/阶层利益来划分政治界限,决定投票取向,不但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而且使得社会的分裂更加难以愈合。这样的局面有利于“挑战者”特朗普。
2.拜登政府存在通胀、移民和战争三大政策软肋。
由于持续数年的高通胀,民众经济体验感较差;拜登政府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在处置开放/封闭得州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失误导致社会整体对移民的“非法涌入”不满。
在对外事务上,深陷俄乌和巴以两场战争泥潭对内激化了社会分裂,对外降低了美国民众的自豪感。这样的形势对执政的民主党候选人不利。
- 原标题:还有12天,特朗普会赢吗?中美关系会怎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以色列军队打击伊朗境内军事设施,外交部回应
2024-10-28 17:33 -
亲俄执政党获胜,她坐不住了
2024-10-28 16:59 -
应对出生率下降,这些国家的政策都没用?
2024-10-28 16:52 -
“拜这个内敌所赐,美国落后中国了”
2024-10-28 16:36 美国大选 -
美国将部署针对中俄的反卫星武器?外交部回应
2024-10-28 16:09 航空航天 -
美媒诬称中国开展间谍活动,外交部驳斥
2024-10-28 15:49 中美关系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将访华
2024-10-28 15:30 -
芬兰总统斯图布抵达北京
2024-10-28 14:54 -
朝鲜各地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4周年活动
2024-10-28 14:45 朝鲜现状 -
商务部:欧方此举将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整体进程
2024-10-28 13:44 -
“我们是北约轰炸受害者,永远不会加入北约”
2024-10-28 13:34 -
“美国要跟金砖国家学的还有很多”
2024-10-28 12:03 金砖国家 -
梅拉尼娅罕见出席,还公开讲话
2024-10-28 11:02 美国大选 -
伊朗外长:袭击前已收到信息
2024-10-28 10:56 伊朗局势 -
伊朗确认事前收到以军袭击信息,“将作出适当回应”
2024-10-28 10:45 观察者头条 -
话不投机直接动手...英国一议员被停职
2024-10-28 10:39 不列颠 -
街头搭讪、公务交往……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惯用伎俩被披露
2024-10-28 10:37 国家安全 -
中美这场会,透露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向
2024-10-28 10:06 中美关系 -
台官员窜访危地马拉,外交部回应
2024-10-28 09:02 台湾 -
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大败,石破茂称“不会辞职”
2024-10-28 08:59 日本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