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如果一直揣度他们喜欢什么,我们就一直走不出去”
最后更新: 2025-01-13 13:33:41观察者网:这是否有《咏春》题材上“中国功夫”元素的加成?
韩真:如果仅仅是因为功夫元素的加成的话,那么票房应该是一开始就卖得很好。恰恰相反,实际情况是我们第一场演完之后市场才产生了变化。
我们首场演出结束后,当地的《泰晤士报》给出了4星的高分评价,当地的艺术家对于作品的专业评价也很高,这些评价指标是当地艺术市场非常看重的,不是仅仅靠“功夫”二字就能解决的。
很多观众看到“咏春”第一感觉会认为是讲李小龙的故事,也有人以为这是一个功夫秀,但真正看完之后,往往是带着感动走出剧场的——观众们看到的是中国人、中国故事和中国艺术当下的实力和水平。
那一次我们去伦敦演出之前,12场演出给我们的票房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但经过第一场、第二场演出之后,当地专业媒体给出了高分的评价,再加上当地观众的口口相传,从第三场演出开始一直到最后基本上每场演出都没有空座。
舞剧《咏春》
我想作为艺术从业者,首先我们要尊重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我们也要对今天中国的艺术作品和从业者,比如我们优秀的舞者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位置和分量,有足够的信心。
《只此青绿》之前在国外的演出结束后,常常是全场观众都起立鼓掌。说实话,我们俩第一部联合执导的作品《沙湾往事》出国演出时确实70%以上都是华人观众,但是到了“青绿”和“咏春”再出海时,情况已经完完全全发生了逆转。
我们在国外很少听到本土的不同族裔的观众向我们提出:“你这个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这给我们非常大的触动。
观察者网: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艺术出海只有华人看”是大家的刻板印象,时代已经不同了,中国舞台的海外演出市场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周莉亚:是的。最近几年我们几部作品出国巡演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海外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了解比早年间多了很多,而且他们产生了更加浓烈的兴趣,会主动去拓宽认识。
舞台艺术最美妙的一点在于,她不是一个结果,而可能是一扇门。即使有些外国观众看完了不是很懂,但没有关系。就比如《只此青绿》,你不需要懂很多,只要觉得她足够美,只要能够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表达是如此的美,原来中国文化可以这样展现,这就足够了。
一旦打开了这扇门,架起了这座桥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包括走出剧场后在网上查阅咏春或者千里江山图的内容。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艺术作品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我们在国外演出时,有时候观众给予我们的反响是出乎意料的,在海外的社交媒体平台,《只此青绿》上春晚的那个节目传播量非常大,很多海外博主、观众都会分析这个作品,分享他们的感受,这也为我们在海外舞台的演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发现,虽然我们的好几部作品都上了春晚,但是青绿似乎是最破圈的。
《只此青绿》在央视春晚上的惊艳亮相使“青绿”一眼之间拥有了“全民热度”
我们应该有自信,或者说应该更加自信一点。其实中国的舞者现在在实际上就是顶级的,我们有这个自信把中国的舞台艺术带到各个国家,让世界各地买票进来的观众,通过作品对于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艺术产生兴趣。
曾经我们在法国巴黎演出时,欧洲本地的观众对我们说:“看了这个作品,才发现原来中国的舞台艺术是可以这样的!”
韩真:在巴黎演出时,法国的运营方就给出了这样的总结评语:“打破了外国观众对于中国作品比较陈旧的刻板印象”。
我觉得要不断打破刻板印象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国自己的艺术作品有自信,否则空有走出去的心,但永远在揣度别人喜欢什么,那么永远走不出去——把自己的做好,然后放到哪里都是好的。
周莉亚: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们出国演出,可要想好国外观众的习惯”,也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要出去演出了,有没有想好怎么改,怎么加入当地元素?”
《只此青绿》北美巡演圣地亚哥场结束后,演员和主创向观众谢幕
我认为创作是由心而发,舞剧有她自己严谨的内在逻辑,出来的作品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东西。如果我们为了要出国,就揣度别人的喜好一顿改,就好比我如果想吃辣的就去吃川菜,图的就是一个正宗,但如果川菜自己改成了口味混杂的四不像,口味没有了,文化的归属也没有了。
我们遇到过好几次,被剧场要求这里不能调整,那里提词器不能挂,甚至要求我们把舞台的机械去掉,把“青绿”最有代表性的转台去掉,有时候大家对于中国舞台艺术的刻板印象也来源于此,当你为了压缩成本把舞台减到只剩几块软幕的时候,海外观众就会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这样,因为我们不是完整地走出去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2025,你还会看“长剧”吗?
2025-01-09 10:38 新潮观鱼 -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2024-12-26 15:21 新潮观鱼 -
广西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广电总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聊主编”来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发预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观鱼 -
我们为什么爱在剧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2024-12-12 16:26 中国电视剧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鸡奖即将揭晓,华语电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国电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时候,她回来了”
2024-11-13 15:20 观察者头条 -
《好东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国电影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护:60岁女儿为父母打造“家庭养老院”
2024-11-11 13:4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1“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34“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88“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56“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