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三月数据“独家”逆袭,中国出口实力到底强在哪?
最后更新: 2023-04-24 11:17:46美国的数据,还大幅压低了中国出口的影响力。这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贸易壁垒市场准入,中国公司被无理打压,电信、手机等多种商品被安全借口排除在外,还有普遍性的25%的关税。另一个因素影响更大,就是市场渠道的控制,这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是结构性的现象。
最近中国SHEIN、TEMU等电商平台在美国掀起了廉价消费热潮,对美国渠道冲击很大,在手机APP排行榜上排名靠前。为何有降维打击、病毒传播的效果,实在是因为价格太划算了。这也是因为原来控制渠道的商家,从中国进口商品来,在终端卖出的加价幅度十分惊人。因为加价幅度很大,进口商承担25%的额外关税都没问题,对中国商品加关税基本都是美方承担了成本。
开设于肯尼亚的中资超市“China Square”(作者供图)
肯尼亚内罗毕年初开了一家中资超市“China Square”,因为很便宜,购物条件也不错,非常火爆,老板说两周就赚了15.7万美元。当地人难以置信,觉得原来贵了几倍买拖鞋之类的商品是上当了,一些受影响的商家跑来抗议,引发了混乱。肯尼亚政府要求超市暂时关门,因为对当地零售市场冲击太大,3月初协商后又重开。
这类渠道事件说明,其实中国制造商品在全球早就是碾压式的存在,但各国商家主要还是在利用渠道大幅加价的阶段。很多人感觉,在中国买这些制造类商品非常便宜,外国却挺贵,就是这个现象。中国这边渠道竞争是充分市场化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市场经济效率高、产品类型丰富、商品性价比高的好处,甚至连肆虐全球的通胀在中国都没有感觉。
人们对此认识不深,因为盯着一些外国大品牌控制的产品,如苹果手机,在全球定价是可以查的。这类产品全球统一营销,中国市场虽然算便宜,价格差别也不算大。甚至有些人说中国物价贵,是有些消费者青睐的外资品牌商品有关税,也有利用小资崇洋心理加价的现象。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30%,但这个增加值是在中国计算的,基本是充分竞争增加不多的。看A股上市公司利润率就知道了,比美国公司低多了,什么赚钱就一堆公司扑上来。如果按外国的标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增加值能上调非常多,肯定要超过全球50%了。
人们感知的全球制造业贸易商品,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制造的一般商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但实际占领了市场,消灭了这个类别的竞争者。这类商品有非常广的受众,不愿意高价买大品牌商品的人是大部分。其它国家如果不搞贸易保护,本地对标的制造商几乎是无法生存的,效率差了几倍,在国际贸易层面不需要讨论了。这是中国制造真正的威力所在,众多行业一起优化,效率优化到了极致,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别国也不可能复制。
第二类是消费类品牌商品,发达国家品牌有优势。中国大品牌也逐渐崛起,获得了一些全球声誉,其它发展中国家基本没有大品牌。这类商品影响了人们对制造业实力的认知,但是发达国家大品牌也有很高的份额是在中国制造的,有时与第一类制造实力其实是一回事。
第三类是高科技产品,和第二类的品牌有重合,但其性质主要是高科技。如芯片、锂电池、大飞机。其主要特征是,不是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但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如美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就是大飞机。高科技产品有时会支配人们对于制造业实力的认知,但中国不能制造的品类其实也不多了,高科技实力基本能算全球第二。
如果用“平均利润”、“人均产值”之类的指标来评估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就可以排到比较后的位次,这也是舆论与研究者乃至官方都乐于给出的估计。如认为“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处于全球第三梯队”,“大而不强”。中国在组装加工外资品牌商品、海量制造一般商品这几项,用了太多人,排名肯定高不上去。上亿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远超其余国家,绝不可能只去搞人均产值高的高科技产品。
但如果先不考虑人均类指标,分三类看制造业实力,结论就会很吓人。不能说就只有大品牌商品、高科技产品才重要,能挣钱、能就业的制造业实力,总不会是坏事。
中国在第一类一般商品是绝对统治的,历史上没有过的,本国就能决定一切,基本上所有技术元素都不缺了,与外国无关地自我进化了不短的时间。这体现在数据上,就是中国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出口项目连续增长。这完全可以继续向全球开拓,全球需要中国商品的穷人还很多,还是一片蓝海。
在第二类消费品牌,中国制造技术水平和效率也是绝对第一,基本不存在技术瓶颈,只有渠道和品牌档次问题。但品牌溢价,迟早会受技术水平和效率影响。中国品牌就算在发达国家受到打压,在发展中国家总会有机会。
在第三类高科技产品,就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甚至已经被卡了,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情绪。但是“新三样”以及大飞机、高铁等影响重大的高科技产品说明,中国高科技已经有了不错的全球竞争力,而且还在往上突破。
其它国家拿什么和中国竞争制造业?第一类一般商品,外国就没有值得一提的竞争力,大家都当不存在一样,对中国顺差一再飙升迷惑不解,对一季度出口增长率预测极其离谱。几乎全部的分析,都在说第二类、第三类,在说中国还没有突破的少数高科技领域,以及渠道、品牌,这些与制造业技术和效率本身无关的商业因素。
美国是拉开架势,搞产业链迁移,不搞不行了。但根据以上框架,能折腾的就是第二类和第三类。美国自家公司的消费品牌组装迁出中国,苹果、戴尔等等。再忽悠其它发达国家消费品牌公司,也来分散风险,生产从中国迁出,算有点成效,但规模和影响明显没有美国品牌大。再就是高科技领域以芯片为核心,对中国大搞制裁,搞政治正确,借口安全问题排除中国高科技产品,还劝其它国家也来排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数字化转型新时代,中国离不开扬招出租车“老师傅”
2023-04-24 10: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证监会核发首批企业债券注册批文,拟募资合计542亿元
2023-04-23 20:46 观网财经-金融 -
商务部: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加入CPTPP
2023-04-23 18:16 -
硅谷开始抓创业公司老板了
2023-04-23 14:27 观网财经-评论 -
商务部:我国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2023-04-23 10:56 中国经济 -
爱上数字阅读的Z世代,去年偷偷“肝”了2000万本《史记》
2023-04-22 10:3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马云有了新身份:港大荣誉教授
2023-04-22 09: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替代IMF!金砖国家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希望
2023-04-22 08:57 金砖国家 -
知原药业IPO:7名董监高的前东家,曾卷入轰动一时的“银杏叶事件”
2023-04-21 18:42 观网财经-金融 -
美国挑刺中国电商平台,商务部回应
2023-04-21 18:33 观网财经-海外 -
“今天在软件上我们还是落后的”,任正非呼吁国产软件加强合作
2023-04-21 18:15 观网财经-科创 -
商务部:继续征收反倾销税,还是5年
2023-04-21 15:03 -
华为:孟晚舟没有美国出差安排
2023-04-21 13:02 观网财经-科创 -
持续亏损却被资本热炒,优品车上市首日大涨620%
2023-04-21 10:57 观网财经-汽车 -
宁德时代一季度利润大涨557.97%,高瓴资本却在偷偷减持
2023-04-21 10:48 观网财经-汽车 -
消费扩大,经济增长的原因还是结果?
2023-04-21 08:01 -
一季度外贸20强城市出炉:佛山进前十,郑州3月数据不妙
2023-04-20 21:47 观网财经-宏观 -
央行: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2023-04-20 16:02 观网财经-金融 -
深陷价格战的特斯拉,会把自己卷死吗?
2023-04-20 12:19 观网财经-汽车 -
车企轮番降价,中国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3-04-20 11:34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177“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0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88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5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