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从克林顿到特朗普,美债危机详解
关键字: 美国国债克林顿小布什特朗普奥巴马收税美联储这也就算了,现在的问题是,国债利息一年年增长上来,增长速度远超政府收入增长,占政府开支比例越来越高,这么搞下去可能导致整个财政系统的崩溃!
上图是彼德森基金会2016年对美国国债利息增长速度的估计,预计每年支付的国债利息从2016年的250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6年的8300亿美元,翻三倍还多了。注意不是国债总额,而是每年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彼德森基金会为了“警醒世人”可能往高里估,但也是有根据的。
美国国债要真是这个表现,不是开玩笑的,会出大事,买家会越来越怀疑。以前国债总额还不算高,利率上上下下,从图上看出,2016年之前数年国债利息都是一年1000多亿、2000多亿的水平,有时还因为降息下跌了,看上去不是太大的负担。但是2016年开始连续暴增,和以前是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国债总额暴增,利率也没有以前的零利率低息环境肯定要上行。
这个图是2016年的预测,2018年美国国债利息数值已经出来了:比2017年暴增20%,高达3356亿美元!看上去吓人的预测正在变成现实。也有温和一些的预测,如The Balance网站预测2026年国债利息会是7170亿美元(其实也不少了),但这个预测恐怕是有点低估了,因为它2018年的预测值是3100亿,比实际数值3356亿要小。
2018年政府税收一共也才3.3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出3356亿美元已经是不小一笔开支。这是刚冒头,利息开支算能应付下来。政府税收增长不容易,以后国债利息支出增长这么快,发展到七八千亿了,上哪找这笔钱?一个办法是缩减其它开支,对美国政治稍有了解的就知道这很难,其它开支项多半还要增加,缩减军费之类的根本搞不动,国债利息不高的时候也是巨额赤字。搞来搞去,只有增大发国债借钱的力度,把巨额利息开支先解决了,还要解决其它不足的开支。
这就非常不好听了。美国政府国债一年年增多,发老债还新债就算了,算是现代经济理论,国债不超过GDP一定比例就可以。世界银行说不超过77%就算健康,美国已经105%了,虽然不健康,但也没人知道多高会出问题。这个理论有鼓励赖债的嫌疑,克林顿那时没有这种理论,说法是要还清债务。如果连利息开支也要发新债来覆盖,利息增速还狂高,会非常象是庞氏骗局,还是骗局的后期阶段,市场必然生出怀疑。要有个风吹草动,购买国债的客户不再支持了,整个系统就会出大问题。
三.轮到特朗普时,运气没了
这事看来,是轮到了特朗普头上,美国国债利息开始飙升。特朗普上台时运气不好,空间被小布什和奥巴马折腾完了。
2016年以前是小布什和奥巴马各干了8年,美国国债总额从5.6万亿飙升到了19.6万亿美元。为什么那时利息负担没显出来?小布什开始瞎搞时,国债总额还不高,但是2008年任期末年时国债利息支出已经是2530亿美元不低了。奥巴马继续大发国债,但是刚上任就是金融危机,美联储14个月内降息10次变成了0利率,整体是低息环境,所以国债平均利率不高。虽然债务总额很高,但是高息的老债到期用低息的新债还掉,利息负担有时还能降,每年利息负担在1800-2400亿之间。奥巴马的运气是,任期上欧洲出了欧债危机,美国情况比欧洲好,全球避险资金对美国国债需求旺盛,要求的利息不高。而这也是美国财政官员经常说的,我们的国债情况好得很,看需求多旺盛,流动性好。
从希腊开始的欧债危机,帮了奥巴马的大忙
但是特朗普就没有这种运气了。其实特朗普也知道这个路数,吹说美国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增长率好得很,美股涨得很好,欧洲和中国经济不行了,都来买美股美债啊。但是全球投资人没这么好忽悠,美国国债、政府赤字数据放在这,傻子才看不出来有问题。有些大买主就不来或者少来了,如中国和日本是头两号买家,就减持了美国国债,虽然美国国债总额大增。来了的也会要求高息,由于美国国债是市场化定价的,不能强买强卖,利率走高就是市场的选择,美国财政官员掩盖不了美国国债利率走高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2016年开始美债利息忽然开始飙升?因为前面奥巴马时期低息卖掉的债券陆续到期了,要还本。前面说了美国政府根本没钱还本,只有发新的债券还本,按市场利率走就是高息了。但是这就等于拿高息债券置换低息债券,就算人们放过借新还旧的问题,利息走高总免不了。
美国国债利息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开始大幅增长,就落在特朗普头上。这是没办法的事,是必然的,奥巴马的好运气不可能再来。其实特朗普任上,美国也搞风搞雨,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出了危机,也是鼓吹“避险需求”,都来美国。但是实践看来就是搞不动了,全球资金并没有低息来买美债。市场交易是真金白银的,相当于资金在投票,债券市场逻辑比股票简单,未来看清楚较容易。美国肯定需要继续大发国债,而且要越发越多,虽然美国政府说买家多不愁卖不掉,实质就是美国政府要求着市场买。市场当然会要高息,来买就不错了,低息是绝不可能。因为美国不可能不大发国债,供求基本面决定了。
日本国债总额相当于GDP的200%以上,比例比美国高不少。但是日本国债利率极低(这样还能卖出去是日本特色,因为人口减少经济几乎不增长),利息负担比美国轻。美国国债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不可能象日本那样低息发债,利息负担很快就会变得辣眼睛。
美国国债数据是公开的,逻辑不难懂,美国内部一些有识之士都公开说巨额国债迟早要出问题,经常发出警示。美国并不是象诈骗集团那样全都在忽悠,甚至政治体系原则上对国债总额就是有控制机制的。例如国会不提升国债总额的上限(debt ceiling),政府就没法继续发国债了。美国经常闹出政府关门的事,就是这个原因。意思是说,掌握财权的国会对于政府花钱过多赤字过高不满意,不批预算,于是美国政府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花钱没有法律依据,只好关门维持最低运营。其实关门不是说政府雇员失业了,也不是真没钱了,是一种“等审批”的状态。国会预算管理办公室,从原则上来说是想看到政府收入开支与国债数据健康发展的,经常对政府放出狠话,让减预算,不要总靠发国债撑预算。
2016年4月特朗普竞选时发推忽悠:“经济学家们说我的税收计划将让国债飙升10万亿美元。傻瓜!我会让中国买单!如果他们拒绝:债务就升1万亿美元!”
但是这更说明了事情的发展无力阻止。不是说美国政界不知道国债危险,是没办法,克林顿卸任以来,国债总额的上限提升的次数数不清了,各种事要花大钱,政府关门总得结束。谁不愿意象克林顿那样牛逼地搞个政府盈余出来?要有办法不靠国债过日子,特朗普不早吹上天了?其实特朗普刚开始竞选的时候就是这么吹的,说要解决国债问题,以前的总统搞经济不行,老子有办法(他的脑洞之一是说让中国付钱)。希拉里也是说要解决问题的,暗示选她就等于选两,老公男克会在经济问题上帮忙。但等特朗普真上任了就傻眼了,两年就光荣上榜成为“发债狂人”第三名。政府各种事上来,不发债你就真没办法玩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9-05-14 07:24:51
-
美股再遇三大股指全线低开
2019-05-13 22:40 股市 -
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美股期货跌幅扩大,沪指险守2900点
2019-05-13 19:43 股市 -
离岸人民币跌破6.90关口
2019-05-13 15:57 中国经济 -
世园会里金色小鸟被掰走 网友:拿去孵蛋?
2019-05-13 15:40 中国游客 -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这样说
2019-05-13 14:47 -
熊孩子花10块钱毒死数千斤小龙虾!吃货和虾农一起哀嚎…
2019-05-13 13:43 吃货俱乐部 -
老婆偷听老公电话,在公司重组前买入600万股票,然后亏了227万
2019-05-13 13:22 股市 -
孟晚舟致18万华为人一封信
2019-05-13 12:48 观察者头条 -
200多人考研分数被改,低级错误还是高级操作
2019-05-13 10:22 -
2018年外国在德投资项目数创新高 中国排名第三
2019-05-13 09:38 海外投资 -
多份数据出炉,加征关税影响正向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传导
2019-05-13 08:17 中美关系 -
-
康得新大股东及实控人钟玉涉嫌犯罪,警方介入
2019-05-13 07:24 上市公司 -
步长制药收到上交所问询函:是否存在媒体报道的不良反应
2019-05-12 19:38 -
成都人一天吃百万只小龙虾 最贵龙虾塔一份近2000元
2019-05-12 13:52 吃货俱乐部 -
地王频出后 苏州限售为市场“降火”
2019-05-12 10:15 中国房市 -
曾因普查造假被批的这座城,一季度经济增速-16.2%
2019-05-12 08:59 直击东北经济 -
新华社:美国实施霸凌,唯有从容应对
2019-05-12 07:48 中美关系 -
“脱欧”迷局反致英国经济短期异常提速
2019-05-11 15:01 不列颠 -
上市公司要守“四条底线”!
2019-05-11 13:18 宏观经济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