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小星:这次惨剧背后,是韩国内部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
外国劳工成一二产业唯一希望
在韩国,有一个词语叫做“3D产业”(肮脏、危险、困难),这类工作没有外国劳工无法支撑,是韩国业界普遍承认的现实。
今年3月,位于京畿道的骊州市,约百名韩国农民放弃繁忙的农活,前往市政府集体游行,要求市政府允许外国劳工能够长期在农村工作。这些农民们大喊,“没有外国人,让我们怎么活下去”之类的口号。根据他们的说法,不是不想雇佣本国劳工,而是即便将工钱上涨2-3倍,都招不到几个韩国本国人愿意从事第一产业。
韩国是一个典型的“首都圈集中化”国家,在首尔及郊区仅占据韩国国土20%的情况下,容纳了近50%的人口,以及近70%的青年。即便是被韩国民众视为“首尔生活圈”内的骊州,尚且因劳工的不足而爆发激烈的游行;在韩国更广阔的地方城市,对于外国劳工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企业对外籍劳工的需求出现井喷式爆发,全年引进外籍劳工为12万人。2024年韩国政府继续扩大引进规模,达到16.5万人,再创新高。
而根据韩国法务部公布的统计月报,截至2023年12月底,在韩居留的外国人共有250.8万人,同比增加11.7%;其中,中国人数量最多,为94.2万人,占总外国人的37.6%;其次是越南人,有27.2万人;再次是泰国人,有20.21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韩国外籍劳工中,有33.2%都是临时工或短工。
从仁川机场入境韩国的外籍劳工(图/韩国NEWS1)
这次出事工厂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距离首尔约30千米。虽然属于首尔的卫星城市,但由于地铁等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过程当中导致的市区分割现象,使得华城的绝大多数地区仍旧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根据华城市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其境内有12个工业园区,有近千家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及工厂。笔者曾在2019年前往这一地区,看到最多的是纺织厂、电子厂等韩国仅剩不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羊肉串、麻辣烫及中国小卖铺的牌匾随处可见,来自五湖四海的“乡音”常绕左右。
“冰冷的名字”
中国劳工进入韩国,最早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后开始,但真正拉开大幕的,是2001年中国与韩国人力保障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放向韩国派遣劳工,“雇佣许可制”成为向韩国派遣劳工的重要方式。
此外,由于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宪法法院判定“歧视特定国家同胞为违宪”,韩国向中国朝鲜族先后开放没有配额限制,且相较于雇佣许可制,可以更换公司的“访问就业制度”、以及在持有数年后可转换为永驻权的“在外同胞签证”。因此相比其他国家劳工,中国劳工在韩国中“黑工”、“非法”的比例较低。
目前中国劳工的主要派遣形式为:在国内的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合同,定向向韩国一家企业派遣员工,这类机构主要聚集在东北、山东等地区;而接受劳工的韩方企业,近九成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近八成为中小企业。
而一名曾在华城工业园区工作的中国朝鲜族“打工者”告诉笔者,一般情况下,在韩国工厂工作的中国同胞,有一部分来自职介所,从国内直接派遣工人;另外也有一部分“临时工”,从位于首尔九老区等部分华人聚集区“直接拉过来”;此外还有少部分看网络上的求职广告应聘的人员。这三类人群共同组成了在韩务工的中国人,其中前两部分占据大多数。
由于对离职的限制较多,外籍劳工与雇主之间不乏矛盾。有调查显示,一些韩国雇主认为,外籍劳工的生产力不如韩国工人,却还要给他们提供住宿和餐饮补贴,变向提高了劳务成本,并呼吁对其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面,外籍劳工则控诉现行制度下对他们各种形式的歧视。如华城工业区的外籍劳工,多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时薪基本和韩国最低时薪持平——每小时9860韩元,约合人民币51.6元。
再聚焦到本次出事的工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的大多数现场员工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且多来自于同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甚至有部分员工为“当天结算”的日结员工,而这些员工的名字并不存在于任何劳动保障体系,仅有一个冰冷的手写名字,记录在一张不起眼的本子里,而这个本子也随着火灾一同被烧毁。
所有看过火灾现场直播的观众都不难发现,在厂址AriCell门口,有一块标牌,上边写的是“有害化学品处理工厂”,并写明该工厂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这块牌匾是根据韩国《环境保全法》的规定,由韩国环境部与地方劳动厅共同管理。该法律还规定,所有操作有害化学物质的工厂及厂房,必须要完成登记与公示,负责人与“所有直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人员应当每年前往韩国产业安全保健工团接受安全教育,并接受环境部门定期检查,一般检查周期为一个季度左右——讽刺的是,据韩国媒体的报道,韩国环境部最后一次对AriCell进行定期安全调查是在上个月17日,当时调查人员给AriCell的评估报告是“合格”,且“不存在需要整改的部分”;而在22日,公司就发生了一起火灾,只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与笔者交流的一些韩国专家认为,通常锂电池火灾是由热失控(thermal runaway)现象引起的。锂电池一旦发生火灾,就很难灭火,而且内部一直在发热,因此即使灯看起来熄灭了,也经常不是完全燃烧。起火时会产生大量的氢氟酸气体,使灭火人员很难进入建筑物内部,而这也就对于员工如何在初期应对突发的灾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现实是,外籍劳工很多连“名字都无法存在于记录里”,遑论安全培训,部分打工者可能几乎是在草草介绍了安全须知后就直接进入工作场地。
上述中国朝鲜族“打工者”也向笔者提到,一般情况下,像电子厂、电池厂这种工厂的工作,都是要下定很大决心才能做出选择。因为相比于便利店、饭店等,这类工厂的工作存在高风险,且工厂距离偏远,下班经常会面临危险的处境,而工资也仅勉强达到韩国的最低工资线。
悲剧如何不再发生
2017年至2019年间,韩国共发生过28起电池厂火灾,导致该国储能市场瘫痪。随后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指出,除了制造过程和保护措施缺陷,火灾原因还包括丰厚的补贴激励、监管不力、股东的不同文化背景、技术标准不一致、沟通不畅、利润的压力等。
此次华城市AriCell电池厂事故发生后,韩国当局表示将调查工厂内灭火系统是否正常运作。京畿道知事在现场表示,京畿道将在全域范围内启动大规模安全检查,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媒体报道截图
实际上,这场事故仍然存在着众多疑点,例如:具体的着火原因是什么,工厂是否存在安全措施不达标,为何环境部门还会开具安全监测合格的报告,是否涉及到韩国政府部门的渎职,这家工厂的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员工是否得到了正规的安全培训,工厂内部的安全门是否打开,以及为何消防人员和救援人员在“有害化学物工厂”内仍未配备防毒面具和口罩,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调查人员给予正面回应。
而对于遇难者来讲,要面对跨国的赔偿手续,也将是一场巨大挑战。根据国际惯例,这类案件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走繁杂的手续流程。
我驻韩大使邢海明赴电池厂火灾现场,协调遇难中国同胞善后等工作。图自央视新闻
为了生命安全,为了避免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同样可以尝试做一些事情。
一个最简单的“他山之石”的例子就是,韩国雇佣劳动部针对出国就业的韩国籍人员,联合外派境外的韩国贸促机构,向一些具备安全措施,且对境外就业的韩国公民友好的企业提供认证服务,并通过当地机构介绍所在就业国家的安全培训等项目。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而从人员信息管理角度来看,我方在外机构可发挥积极作用,在自愿原则上,进一步倡导在外劳工的信息注册制度,并留下派遣机构、家属的联系方式,建成国内派遣机构的联络机制,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快速识别中国公民身份,便于及时提供领事保护服务,联系国内家属尽快完成相关复杂手续。
此外,对于中国的产供应链内企业,如何避免技术研发及投入的困局,如何对供应链内低附加价值企业提供可靠的帮助,也成为留给行业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娱乐大麻除罪化,是谁在为毒品洗白?
2024-06-26 15:10 -
“马来西亚官员为中企游说华盛顿,但无法给出保证”
2024-06-26 14:52 -
总统访华前,秘鲁决定归还...
2024-06-26 14:44 中国-拉美 -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2024-06-26 14:00 中美关系 -
27%俄罗斯人:可能将全部或部分储蓄存为人民币
2024-06-26 12:02 -
下月起,希腊实行“一周工作6天”
2024-06-26 11:34 -
19名在越南的中国籍电诈嫌犯被移交我方
2024-06-26 11:17 打击网络诈骗 -
国际刑事法院又向他们发出两份逮捕令,俄方回应
2024-06-26 11:05 俄罗斯之声 -
哈贝克刚走,德交通部长又访华
2024-06-26 10:43 德意志 -
冯德莱恩将连任,爱沙尼亚总理被提名为欧盟外长
2024-06-26 10:39 欧洲乱局 -
2024年莫斯科航展取消
2024-06-26 10:21 俄罗斯之声 -
“中国是成功典范,我们乐见中国崛起壮大”
2024-06-26 09:50 -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2024-06-26 09:25 观察者头条 -
中国人为啥去韩国打工?每月基本工资万元出头
2024-06-26 09:23 -
俄罗斯警告美国后,这两位防长首次通话
2024-06-26 08:49 凉战 -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2024-06-26 08:48 阿桑奇 -
俄乌交换被俘人员,双方各有90人获释
2024-06-26 08:40 乌克兰之殇 -
中使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经美墨西南陆地边境口岸入境时注意美方要求
2024-06-26 07:40 -
美国财政部制裁与伊朗有关的50个实体及个人
2024-06-26 07:40 伊朗局势 -
欧盟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启动入盟谈判,“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始”
2024-06-26 07:07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评论 33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评论 35“《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评论 56北约叫完“爸爸”,欧盟想着:帮特朗普搞定下中国 评论 141“中方已批准”,欧盟仍喋喋不休… 评论 289最新闻 Hot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
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
日本人怒了,日本政府却…
-
公开决裂?洪森4小时超长直播指控:他信父女“叛国”
-
中国记者受伤事件,俄方已按恐袭罪立案
-
“又一座!乌四大锂矿俄已夺其二”
-
“大协议”即将达成?特朗普高调预告,印方却称“没进展”
-
“编剧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男女对立而拒绝女性叙事”
-
还来?以防长:必要时会再次袭击
-
党内初选失利,“科莫将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纽约市长”
-
发布会上“大发雷霆”,美防长怒斥福克斯新闻前同事
-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去世
-
中国菜谱+越南厨房:中美博弈下的越南式“突围”
-
“《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
“馆长”:这次大陆行打了民进党一巴掌,台湾有60%的民意不支持民进党
-
美驻俄大使即将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