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小星:这次惨剧背后,是韩国内部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权小星】
当地时间6月25日上午,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的一家电池工厂发生火灾,截至目前共造成23人遇难,另有8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遇难者为中国公民。这几乎是韩国历史上单一事故中造成外籍公民伤亡最大的一次事故。
这场事故引发了中韩社交网站上的哀悼,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为何会造成这么大的人员伤亡?到底是哪个环节酿成了如此悲剧?
同时,对于在异国他乡工作漂泊的众多中国同胞,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以及这不幸事故能对中国国内的有关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些问题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
此次韩国锂电工厂火灾事故现场(图/韩联社)
出事公司“资不抵债”
本次出现火灾事故的AriCell是一家从事一次锂电池的工厂,而在社交媒体中,有许多网民将该工厂生产的电池与汽车动力电池等进行关联,进而对新能源汽车及数码产品产生恐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一次锂电池”?
简单来讲,这种电池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家中使用的干电池,即仅可以使用一次,不能进行充放电;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在手机、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锂电池,业内称为“二次锂电池”。
一般情况下,一次锂电池由于不支持充电,所以用处主要在需要持久放置、且消耗电流量较小的产品,例如传呼机、仪表盘、部分需要长期放置的检测设备,以及智能电水表等产品。相较于二次锂电池,一次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耐漏液等优点,但受限于很难对电池本身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因此稳定性方面较弱,进而导致的问题便是安全性较差。
根据AriCell在韩国官方公示系统的信息,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供向韩国国内大型企业、行业巨头、国有资本,甚至是韩国军方——该企业的电池覆盖韩国军方四成左右的相关仪器装备。根据最新数据,该公司的年产能已达到5GWh,占韩国年电池总产能的1.25%,占一次锂电池产能的比例更是接近35%。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AriCell看似掌握了韩国市场的不小份额,但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一团糟”。
此前有韩国媒体爆料,Aricell已于2023年进入完全资不抵债的亏损状态——以去年第三季度末为准,Aricell的总资产为242亿韩元,负债总额却高达252亿韩元。但其母公司S Connect仍然在投入资金,就在今年,还进行了近60亿韩元的增资。
有韩国方面的专家质疑,AriCell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与公司内部继承过程中,躲避韩国继承遗产可能会产生高达45%的高昂税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小甜甜”沦为“牛夫人”
说到韩国的电池产业,不得不提其发展史。
韩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长期坚持的一种模式是,凭借着自己完成零部件到消费者产品的成品制造全过程,逐渐完成一系列的供应链积累,再通过对本国中小企业的极力把控,将供应链全程紧密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在企业进行海外拓张、出海及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会更有利于把握成本,并维护产品质量和标准的相对稳定,进而将高附加价值的板块留在自己的子公司,将低附加价值板块留给合作供应商,而将更低附加价值的板块送到境外的代工厂。
根据韩国中小企业中央会的一项调研报告,截至2023年底,在韩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总量中,中小企业总量占据93%,生产总值也超过65%,但是在各类工业产品中,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附加价值比例仅为5~18%,其余附加价值均掌握在大型企业、巨头及境外企业的手中。受访的近八成中小企业认为“自己的位置就是大型企业中的一枚螺丝钉”。
这一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电池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韩国化工企业在进行石油加工的过程及轻电子产品生产中积累了相当一批电子技术,尤其是BB机、手机等产品的面世,使追求供应链完整的韩国企业着手去生产更多电池产品。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韩国电池企业纷纷尝试在电池的各个领域进行布局。
一次锂电池由于是仪表盘、保健设备及智能电表的必需装置,同时在军用的仪表盘也有一定的需求,导致三星、LG、SK及现代汽车等韩国制造业龙头,也将目光转向了这一产品。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仅2005-2010五年间,韩国企业收购、创办或投资一次锂电池行业的数量就达到50余例。
但是,好景不长,智能电水表属于国家采购项目,而韩国国内人口数量有限,因此很快就见底;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数码产品耐用性需求的提高,企业的关注点纷纷转向动力电池、二次锂电池,还有像AriCell的母公司那样,聚焦于电池充电站会使用的ESS储能设备。
这种局面,必然会导致产业链的急剧转移;而这类转移,也导致韩国中小企业面临一大困境。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韩国电池行业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选择将有限的资金和研发能力投入到“更能够产出效益的部分”,并倾向于将供应链“极度单一化”以实现最大盈利,而疏于对基础技术和供应链内企业创新的培育。因此,各大一次锂电池企业均出现较严重的“现金难”问题,自然难以实现技术的迭代,在安全性能方面的研发投入更是难以想象。
“2018年,当日本对韩国半导体材料断供的时候,当时依赖于日本材料、因追逐利益而疏于对本国供应链内企业的研发的韩国大型企业,就已经遭受过一顿教训,但过了这么多年,韩国的产供应链难题似乎并没有因此解决。”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娱乐大麻除罪化,是谁在为毒品洗白?
2024-06-26 15:10 -
“马来西亚官员为中企游说华盛顿,但无法给出保证”
2024-06-26 14:52 -
总统访华前,秘鲁决定归还...
2024-06-26 14:44 中国-拉美 -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2024-06-26 14:00 中美关系 -
27%俄罗斯人:可能将全部或部分储蓄存为人民币
2024-06-26 12:02 -
下月起,希腊实行“一周工作6天”
2024-06-26 11:34 -
19名在越南的中国籍电诈嫌犯被移交我方
2024-06-26 11:17 打击网络诈骗 -
国际刑事法院又向他们发出两份逮捕令,俄方回应
2024-06-26 11:05 俄罗斯之声 -
哈贝克刚走,德交通部长又访华
2024-06-26 10:43 德意志 -
冯德莱恩将连任,爱沙尼亚总理被提名为欧盟外长
2024-06-26 10:39 欧洲乱局 -
2024年莫斯科航展取消
2024-06-26 10:21 俄罗斯之声 -
“中国是成功典范,我们乐见中国崛起壮大”
2024-06-26 09:50 -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2024-06-26 09:25 观察者头条 -
中国人为啥去韩国打工?每月基本工资万元出头
2024-06-26 09:23 -
俄罗斯警告美国后,这两位防长首次通话
2024-06-26 08:49 凉战 -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2024-06-26 08:48 阿桑奇 -
俄乌交换被俘人员,双方各有90人获释
2024-06-26 08:40 乌克兰之殇 -
中使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经美墨西南陆地边境口岸入境时注意美方要求
2024-06-26 07:40 -
美国财政部制裁与伊朗有关的50个实体及个人
2024-06-26 07:40 伊朗局势 -
欧盟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启动入盟谈判,“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始”
2024-06-26 07:07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评论 33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评论 35“《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评论 56北约叫完“爸爸”,欧盟想着:帮特朗普搞定下中国 评论 141“中方已批准”,欧盟仍喋喋不休… 评论 289最新闻 Hot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
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
日本人怒了,日本政府却…
-
公开决裂?洪森4小时超长直播指控:他信父女“叛国”
-
中国记者受伤事件,俄方已按恐袭罪立案
-
“又一座!乌四大锂矿俄已夺其二”
-
“大协议”即将达成?特朗普高调预告,印方却称“没进展”
-
“编剧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男女对立而拒绝女性叙事”
-
还来?以防长:必要时会再次袭击
-
党内初选失利,“科莫将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纽约市长”
-
发布会上“大发雷霆”,美防长怒斥福克斯新闻前同事
-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去世
-
中国菜谱+越南厨房:中美博弈下的越南式“突围”
-
“《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
“馆长”:这次大陆行打了民进党一巴掌,台湾有60%的民意不支持民进党
-
美驻俄大使即将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