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中国为何形成长达百年的男性美妆风潮
最后更新: 2021-10-16 14:19:37西晋就有刘伶、王平子等人纵酒放荡,在屋里裸奔。到东晋时期,谢鲲、阮放等人把裸奔发展到了户外运动,再配合上五石散之类的药物,其所作所为经常令人深感荒诞。然而,就是这些荒唐无稽的人,既是当时名士,也是后人推崇的文学家、思想家。
顶级知识分子为何行为有如此行为?恐怕还与当时的环境有关。
一方面,魏晋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弥漫着浓厚的危机意识,特别是永嘉南渡以后,面对磨刀霍霍的北朝,南朝文人颇有朝不保夕的恐惧感。再加上汉末以来儒术衰微,人心动摇,知识分子陷入了迷茫,其行为也开始怪诞起来。
另一方面,东汉以来世族豪门逐渐兴起,至东晋发展至巅峰,乃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那些涂脂抹粉的风流名士,几乎全部出自于一流的豪门,这些人含着金汤勺出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完全没有拼搏的压力与动力。久而久之,纵情享受就成了他们的生活主题。
还有,这一时期佛、道等宗教的影响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南朝,佛教的永生与来世、虚无和缥缈,这些儒家不曾关注的思想灌入了文人的脑海,激发了一些人的共鸣。
那些出身士族门阀的文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奋斗的动力,多看几卷佛经,就更无意于进取了,与其勤勤恳恳工作,不如化妆打扮,当个风流名士,谈玄论道、快活一生。
以上之外,还有诸多原因。总而言之,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魏晋南朝的文人呈现出异乎寻常的表现,这一时期男性的美妆热情、化妆技术、梳妆风气,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审美变化与佛陀“化妆”
如果魏晋文人只是打扮自己,那么历经千年岁月之后,他们能留给后人的,恐怕只有几段文字、几幅残卷,最多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几个胭脂盒而已。
因为隋唐以后,人们的审美风气发生了变化,虽然依旧有化妆的习惯,但绝大多数官宦贵戚都不再热衷于涂脂抹粉,开疆拓土的将军们更不会剃面熏香,把自己打扮成文弱书生的模样。
魏晋南朝的美妆风气,看似在隋唐帝国宏远辽阔的气势下偃旗息鼓。但历史的影响从来都不只是胜负而已,北朝终结了大分裂,南朝在文化层面的影响却依旧深远持久。持续数百年的美妆风气,就浸透到了隋唐以后的中国文化中。一个最为直观的例子,是审美观对佛陀造像的影响。
龙门石窟
魏晋之前,阳刚勇武是男性审美的主流取向,即便是在南方也是如此。比如《楚辞》里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显然不是美妆达人能有的样貌。
三国时期虽然有了曹植、何晏等美男子,但雄壮的体魄依然受人称赞,比如“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亮。但进入魏晋南朝,男子审美的形象开始转变,越发趋于女性化。这时候的美男子如王恭“濯濯如春月柳”,或陆云“文弱可爱”,都具有明显女性的特点。
典型的例子是东晋美男卫玠,有一种说法,由于卫玠长得太帅,引发众人围观,“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只是被人拥堵围观,居然就给累死了,可见他有多虚弱。
《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夸赞当时的美男杜弘治,说他“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这用词,放在今天怎么看都像是“神仙姐姐”,而不是“神仙哥哥”。
审美女性化势必影响到艺术创作,当时的佛像艺术,就受到了这种审美取向的影响。众所周知,佛陀本是男子,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和“八十种随形好”。佛教传入中国早期,造像大多是雄壮的男性。但在南朝,佛教造像明显呈现出“秀骨清像”的特点。
南朝认同的佛陀“相好”具有了许多女性化的特点,比如“面净如满月”、“口出无上香”、“身柔软”、“皮薄细滑不受尘垢”、“指长纤圆”、“手足赤白如莲花”,这些描述与当时流行的女性化审美基本一致。
今天保留的南朝佛像清晰地呈现了这种面貌特点,许多造像明显具有女性的容貌特点,或者干脆就是女性的容颜。佛教造像的变化,与魏晋南朝男性热衷于女性化装饰有着明显的关联,美男子应当具有女性的样貌特点,于是佛陀也被迫“化妆”,经过一道道的“美颜”,增添了许多女性化的柔美色彩。
南北朝的历史以北朝南下而终结,但南朝审美对佛像的改造,却逆势北上,甚至早在统一完成之前就影响到了北方。对比存留至今的四大石窟造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佛像容颜的变化,而这种改变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常有人说美丽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比如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似乎短一些都会改变世界的面貌。事实上,所谓的历史影响,大多是各种因素交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中国男人的美妆,也不只是奇谈怪论或八卦轶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那些涂脂抹粉的男人们同样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52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