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中国为何形成长达百年的男性美妆风潮
最后更新: 2021-10-16 14:19:37【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最近一个吐槽古装偶像剧男主颜值拉胯的段子,火了:
“如果我有罪,法律会制裁我,而不是让古装丑男屠我的屏!”
剧情掉链子,主演颜值、演技不到位……观众们长期积蓄的不满又一次爆发了。
抛开“古装丑男”的梗,有个问题很值得探讨,那就是——古人如何定义男性之“美”?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化妆不止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有化妆的权力。比起今天的“精致男孩”,古代热衷于化妆的男性不在少数。在中国历史上,甚至有过一段长达几百年的男性美妆风潮。
男人化妆,自古有之
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男性涂脂抹粉、化妆打扮的情况。
《汉书》记载,汉高帝的宠臣籍孺和汉惠帝的宠臣闳孺都是化妆高手。不过,这两人的身份稍微有点特殊,他们不止是皇帝的宠臣,还是皇帝的男宠,精心打扮自然格外必要。秦汉时期的普通官员没必要那么精细装饰,但也少不了打理容颜。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的主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的高级将领,按理说应当是钢铁硬汉,但也少不了梳妆打扮。墓葬出土了保存完好的梳妆器物,各种设备颇为齐全,包括有一盒残迹尚存的脂粉,可见当时的男性已经有了一套梳妆打扮的方式。
双层九子奁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较之于女性繁复的妆容,古代男性化妆大体上也有几种形式。
首先是敷粉,自汉代以来,抹粉就在士大夫中长期流行,比如东汉名臣李固,是一个用粉高手,《后汉书》用“搔头弄姿”来形容李固抹上胡粉之后的的风姿,想来应当是颇为妩媚。
魏晋南朝,敷粉更为盛行,《世说新语》记载何晏“美姿仪,面至白”,之所以能这么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脂粉。许多士族公子早上起来要抹粉、出门之前要抹粉,走在路上也要带着粉。如同今天女生出门包里带着粉饼,那时的公子们也要带着粉盒,随时补妆。
另一种打扮是熏香剃面。所谓熏香,就是用各种香料熏衣服,还有佩戴塞满了香料的香囊。许多名贵的香料需要从东南亚进口,价格非常昂贵,因此熏香也成为身价的象征,越是世家大族,衣服越要熏得香气扑鼻。
剃面是刮胡子,中国人向来重视身体发肤,过去只有僧侣、宦官等少数男性会剃去胡须。然而,抹再厚的粉、穿再香的衣,如果配上满脸大胡子,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精致。于是,魏晋南朝时期,许多热衷打扮的男性开始修剪胡须,将美观作为第一位的追求。
还有一种打扮是涂脂。在唐代,每逢特殊节日,皇帝会赏赐大臣口脂、面脂,这是一种特殊的恩赐,王侯将相们也乐于涂抹。当时的口脂用动物油、矿物蜡,以及各种香料混合制成,既能起到润唇防干的作用,也能有口齿留香的效果,在官场、民间都很受欢迎。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还有过各种形形色色的男性美妆,特别是在思想开放、风气自由的年代,一些人的打扮更能别出心裁。比如有爱好文身的,有喜欢染头发的,甚至还有给自己裹小脚的。
可以确定地说,自古以来化妆就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中国古代的男人们不仅会化妆,而且玩出了很多花样。
古人为何要化妆
在中国古代,男人化妆的巅峰是魏晋南朝。曹操的儿子曹植就是一位化妆高手。每当要会见客人的时候,曹植都要先洗澡,然后傅粉,一定要把自己抹得又白又香,方才出来见人。
在今天看来,曹植的行为颇有些“娘炮”的感觉,但在当时,文人士大夫非但不反感,反而将曹植视为文人圈里的颜面担当。
事实上,曹植还不是最会打扮的。前文提到的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兼驸马,说起来和曹植还有点亲戚关系,他才是真正的美妆达人。
何晏非常重视自己的容貌,常常拿着粉盒,时不时就要补个妆。有一次,魏明帝怀疑何晏的风姿全靠化妆,想看看他素颜究竟如何。于是故意在盛夏时节赏赐何晏吃面汤,热得他汗流浃背,脸上的粉都花了。没想到,何晏不仅会化妆,还善于保养皮肤,素颜依旧耐看。从此,何晏美颜男子的名声传得更广了。
其实,无论是曹植还是何晏,真正让他们留名史书的都不是颜值,而是他们在文学、思想方面的业绩。曹植的诗词歌赋不必多说,何晏也是当时思想界的大家,他与夏侯玄、王弼等人倡导玄学,并称“正始名士”,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影响了此后数百年南朝思想文化之风气。
《世说新语》书影
文学界的大咖、思想界的大佬都是“美妆达人”,文人士大夫学者学着化妆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自东汉以来,一个人想要进入官场,名人品题往往必不可少。为了让操控舆论的美妆达人“一见便识”,给自己写几句好评语,许多年轻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容貌外表,化妆也就成了必备技能。
从今天的视角看,魏晋文人做出的反常举动远不止于化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能干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