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去美国学习人文科学?我有话要说
最后更新: 2024-07-02 07:36:41读书越多,为什么读书越少?
其实我很不喜欢那个教方法论的老师,因为他几乎集合了美国学者的一切刻板印象,自以为是,爱讲没人笑的笑话,而且对待其他国家的人非常傲慢。最典型的是,他多次跟我们声称没有必要研究其他国家的政治,我们系的什么拉美研究欧洲研究都不需要,只要研究那些普世的理论就可以了——显然,他自己研究的是美国政治。当然,他这种态度是很多研究美国政治的学者共有的。
因此,当2016年我们系研究美国政治的老师们集体翻车的时候,很多其他领域的老师在震惊之余,其实也有幸灾乐祸的感觉:你们连这么简单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还有资格嫌弃我们?这不活该吗?
所以,整体来说,对于那个方法论课程的老师,一个看不起国别研究却连美国政治都看不懂的美国学者,我没有什么好感。
不过呢,复杂的地方在于,当他批改我的论文时,他确实是认真的。我论文中的逻辑问题,缺少的论据,甚至于我的用词包含了怎样的假设,我的研究问题预设了什么立场,他都看得非常清楚。他是懂得如何科学研究问题的,并且也帮助了我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但是在2016年大选之前,我听过他以及其他美国政治老师如何评论特朗普,如何预测大选。就和当时美国的大多数精英一样,他们对于美国正在发生什么一无所知,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想什么毫无概念,因此即便特朗普很可能赢得大选的证据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知道怎么串联起来,而是选择了无视那些证据。
仔细想想,这样一个精通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却完全不懂得如何将这种方法论运用到研究美国政治上,就这样在自己的本行上翻了车,这既可笑,又可悲。
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是美国政治学界的系统性问题。一个能够说出“我们只需要关注普遍规律就够了”的学者,他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国在发生什么。所以他们即便在2016年之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也并没有修正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全世界社科学者的一个普遍问题,他们的眼界非常狭隘,并且往往将这种狭隘包装成专业,甚至以此为荣。
很多我接触的学者,他们是真的整天埋头在文献里,顶多再看点推送来的主流媒体报道,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全部认知渠道了。有的学者非常自豪,说他要读多少多少论文,一点娱乐也不需要,就是全身心投入学术……我是有点怀疑这样产出的学术到底有多高的质量的。当然,学界就是一个需要卷的地方,你确实需要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看论文发论文。但是作为社科学者,作为将复杂的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只看论文和主流媒体是完全没法让你理解你的研究对象的。
比如,你就是每天看一万篇计量论文,你把你的政治学量化方法磨炼到天下第一,但是理解不了特朗普背后的社会基础,看不到美国社会发生的变化,那么你的计量模型和对数据的解读还按老一套的来,那必然会出问题。有些老资格的学者,最后跟孔乙己一样,讲起茴字有几个写法头头是道,但是对这之外的事物就毫无理解。一把年纪了还是困在自己的圈子里,这样的人我见得太多了。
当然,这不能全怪他们,这就是体系使然。别说他们了,我都觉得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变得封闭了,可能过几年我也要变成自己如今嘲笑的对象了,批判总是比建设容易的。前些日子赵鼎新教授的访谈刷屏了,虽然我并不是完全赞同他的研究思路,但是他对学界的看法跟我一直以来吐槽的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有些话他能说我就不能说。但不管谁说都是一样的,中外学界的现状如此,有着更深的原因。
无论如何,如果这个学术体系本身就是僵化的,不能反映社会变化,那么你越擅长于这个体系,越陷入其中,你对现实的理解反而越少——所谓书读得越多,书读得越少,这就是社科相对论。
有些论文读起来,真不如去网上冲浪。网络社区当然不代表世界,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那些社科研究也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你越是明白其中的片面和偏向,你越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你不能把网上的东西当做全部,但也不能当不存在。
当然啦,社科学界对于网络社区也是有研究的,比如流行的“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就是去用量化方式来统计网络社区上的关键字等信息,并对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进行分析。老实说,我觉得这种高高在上的所谓中立客观,仍然不如亲身去所谓的“网络粪坑”里高强度冲浪,去真正理解那些被扣上“民粹”“暴民”帽子的人在网上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人,才是一切的关键。
当然,除了网络社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会为你提供论文之外的信息。电影啊文学啊这些就不多说了。2017年初有一款名叫《林中之夜(Night in the Woods)》的游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游戏看似可爱的画风之下,讲述的是一个忧伤而惊悚的故事,反映了美国锈带的很多社会现状。因为制作者也正是匹兹堡的居民,所以游戏里面所表达的那种哀伤与衰败的氛围和一种无奈却积极的情绪,和我在匹兹堡及其周边地区亲身感受到的东西,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中一名游戏制作者在几年后自杀身亡,这件悲剧本身也是美国近期一些社会思潮的反映。
所以为什么我会对中美关系有着悲观的预期,同时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乐观的预期,因为得益于我的多专业背景和信息获取能力,我看到的东西比绝大多数人多。我能看到,当前我们和平与发展的代价是什么,中国上下从民众到政府在背后付出了什么并且将要付出什么。我同样也能看到过去几十年很多人所熟悉的印象中的世界,并不是历史的常态,甚至也从来不是我们当前这个世界的现状。
确实,我反复强调过,单纯地以小见大是不可取的,因为你并不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但是,如果你将诸多以小见大的碎片拼接和联系起来,相互比对,你总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并且逐渐逼近事物的全貌。信息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日沉浸于自己圈子里的大多数人,特别是社科学者来说,更是如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事关AI,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
2024-07-02 07:13 中国外交 -
美最高法院:特朗普无权因私人行为而免于起诉
2024-07-01 23:12 美国政治 -
以色列在加沙试点逐渐取代哈马斯,被哈马斯武力挫败
2024-07-01 23:04 巴以恩仇录 -
波兰最新表态: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2024-07-01 22:43 乌克兰之殇 -
匈牙利“接棒”:欧洲人民要和平发展,精英只带来战争
2024-07-01 22:05 欧洲乱局 -
中菲将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2024-07-01 21:39 南海局势 -
德国选择党叫好:勒庞是我们的榜样
2024-07-01 20:59 德意志 -
上合峰会在即,“白俄将正式加入”
2024-07-01 20:49 上合组织 -
“宁愿死也不参军!”他们砸车点火,抗议征兵
2024-07-01 20:41 巴以恩仇录 -
中国驻美使领馆领区调整
2024-07-01 20:35 中美关系 -
两名中企人员在菲遭绑架,“家属支付300万赎金仍遭撕票”
2024-07-01 20:33 -
接掌欧盟前一天,匈总理宣布组建欧洲议会新党团
2024-07-01 19:44 欧洲乱局 -
“美国还有十年时间阻止中国成为第一,可是...”
2024-07-01 17:18 中美关系 -
美民主党金主:都怪这对夫妇,俩骗子赶紧走人!
2024-07-01 16:36 美国大选 -
新加坡前外长:美国想按自身形象改变中国,完全不现实
2024-07-01 16:02 -
“牢牢掌握战略资源”,中方这项新规引国际关注
2024-07-01 16:00 能源战略 -
中国将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
2024-07-01 15:44 -
NASA称中国未邀请其参与研究月壤,外交部:美国政府允许吗?
2024-07-01 15:41 航空航天 -
“谁该负责?拜登亲人与团队互相指责”
2024-07-01 15:10 -
巴黎、里昂爆发大规模抗议
2024-07-01 14:25 法国见闻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98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5“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9“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6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