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西教育
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为人诟病。僵化、缺乏创新力、机械、死读书,国内教育的负面形象简直积重难返。相比之下,彼岸的教育制度简直是天堂,快乐教育、压力小、不重书面成绩、教育资源公平,这是不少人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遐想。然而对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中国教育自有其需割除的痼疾,却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否定,不如思考如何借鉴别国教育制度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
“把教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的教育模式,可行吗?
虽然2021年教育部调研和近期相关热点,社会舆论皆偏向支持“戒尺重回讲台”。但一旦出现具体矛盾,社会舆论往往更偏向学生。“很多声音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此攻击‘教师’这个身份和发泄对当下教育的不满。”
-
让博士生感到委屈的改革,合理吗?
真才实学不如学位在手;早一年毕业,就业起点和发展机会都更有利,才是如今研究生的现状。在此大环境下,学位崇拜怎能不大行其道,学风怎能不浮躁,围绕学位的斗争怎会不牵动人心?高等教育改革,也因此始终摆脱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问题,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
为什么大学让我们变愚蠢?
一场针对大学的战争正在进行。这场战争不是由不断罢工的教师工会发动的,也不是由想要审查非传统观点的“觉醒的战士”发动的。对学术界的战争是由政治家和学术管理者发动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大军则对他们施以援手。这个管理阶层正将大学转变为与英国其他地区脱节的没有灵魂的公司。
-
网课三年,他们还好吗?
在他们的讲述中,有学生偷懒懈怠、也有学生弯道超车,有老师疲于应对、也有老师大展身手,有家长身心俱疲、也有家长斗智斗勇。
-
巨资批发东南亚博士,四线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邵阳学院作为一个四线城市高校的缩影,肩负着邵阳市高等教育发展大业,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国内博士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投资小、见效快”的亚当森大学们,就必然成为学校的“理想之选”。
-
哥大退出美国“最权威榜”,国际大学排名塌了?
大学如果一味地冲榜,就会迷失在水数量、凑指标的道路上。若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后,又开始“卷”中国自己搞的大学排名,这是换汤不换药。中国高校如果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美国一些好的方面可以借鉴,如师生比、校友捐赠率等,但像国际生比例这类指标,就不适合照搬过来。
-
美国如何重视工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依赖工程和技术,所有美国公民都需要对这些领域有基本的了解,这样他们才能在权衡新技术的好处、后果和成本时,做出明智的决定。在早期就向所有学生介绍工程,可以使他们在对谁“擅长”这些科目产生成见之前,就将其视为一种可能的职业选择。
-
人教社教材插图,为什么会成这样?
乌合麒麟认为是钱没给够,请不到好画师。还有人认为,乌合麒麟的看法,即使从钱的角度讲也不成立。因为一个“国家级”案例,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打开商路,哪怕不给钱都会有人抢着要画。从我接触教材编写工作的经历看,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
“农村孩子上了差的大学,还要被学费再次惩罚”
我上大课的时候总要问,哪位同学的双亲都是农民?300人的大课,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不仅如此,北大学费25年没涨过,但三本大学学费有些高到8万块一年。谁在上三本?大多是农村孩子。这对农村家庭是一个双重惩罚机制……
-
“家长觉得性教育太早,可罪犯不会嫌孩子太小”
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表示,部分家长对性及性教育有误解,认为“性=性行为”、“性教育=性教唆”等。而家长错误的观点,遮遮掩掩、急于回避的态度,会促使孩子寻求其他途径或媒介去了解。
-
教培机构中层自述:都以为能烧钱“打死”对手,结果行业崩了
本身收进来的钱就是入不敷出的,那么最后爆雷就只是时间问题。如果2018年政策出来后就严格执行,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爆雷的这几家了,要么当时就爆了,要么就能健康化了。
-
双减四个月,为活下去,教培机构裁员、转型、跨界…
当新东方把八万套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乡村学校时,俞敏洪说,教培时代结束了。步子迈的大的教培机构,玩儿起了跨界。但“双减”之后,有的家长越来越佛系了,但那些不佛的很鸡血。
-
高校毕业生进企业都是“小白”,职业教育是出路吗?
一边是大量高校仍然以科研作为核心目标,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动力不足;另一边是BAT等大厂从985、211高校整班整班拉走毕业生,大量中小企业无人可用。教育必须面向就业。在这个方向上,德国模式可能是一个好的借鉴。
-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认清现实
大众化的高考命题无法识别前文描述的早期那种“偏科”的拔尖人才,学科竞赛因而成为别无他选的关键性补充。然而,由于全社会缺乏其他支撑性、辅助性的识别选拔机制,学科竞赛等又被泛化为大众竞争。
-
“双减”一个月,作为教师有些话想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85后上海小囡,对如今“双减”后的校园课后服务并不陌生。难道当时的老师就没有焦虑和抱怨吗?怀着好奇,询问了几位老教师,得到的答案是:我们那时候,只要教好书,带好学生,没其他“杂事”,即使有晚托班,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压力,现在的小年轻老师,有太多事务工作和科研任务。
-
“双减”的好处,不只是帮学生和家长减负
有家长在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天然地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出发,认为小孩子已经掌握了成人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做到换位思考和同理心,同时他们也不清楚老师教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信息错位和亲子冲突……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