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年:这一点,是保障“下一个中国在中国”最有效的方法
【导读】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就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下中国该有何作为,以及关于华为、马斯克等近期热点问题,中信书院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内容整理如下。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口述/郑永年】
我对未来十年趋势判断
今天的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一个经济体是没有问题的,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世界市场的不景气,那些出口导向的经济体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全球经济的高增长是非常态的,只发生在少数几个阶段的少数国家,而低增长甚至滞胀则是常态,具有普遍性。
中国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传统的投资、贸易、消费“三驾马车”已经很难再拉动经济增长,需提出新的“三驾马车”:政府投入基础科研,企业进行技术应用创新,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投资支持。
现在说房地产出现问题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高峰已经过去了,不用说农村,光是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就达到了40多平米,放在世界也是相当高的了。房地产实际上也已经饱和了,想让房地产再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长期依靠房地产而成为发达经济体。但是还要再加一句,我们只能说数量型扩张的房地产已经到了终点,高质量的房地产还没有开始,这才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做的。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包括消费社会也是一样的,消费的增长完全依靠中产阶层的扩大,中产社会跟消费社会基本上是同一个词,能可持续消费的就是中产。尽管我们有4亿中产了,但是占全体人口比只有不到30%。从亚洲四小龙看的话,它必须超过50%,甚至达到65%到70%才能被称为中产社会。所以我们的中产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到2035年有七八亿中产的话,才是一个真正的中产社会。
“有恒产者有恒心”,中等收入群体有财产,要保护自己,因此内化出法治意识。除此之外,中产阶层的壮大还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秩序稳定,因为这都触及他们的切身需求。所以在空间还有余量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共同富裕。
美国现在的问题就是因为增长是有的,但是它的增长是排他性的增长,少部分人越来越富裕了,大部分人没有分享到发展成果,反而成为受害者,尤其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缩小。所以我觉得从政策层面我们已经意识到要培养中产多么重要。
浙江现在是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有三条:第一,上不封顶,鼓励企业家赚得越多越好,发财致富是光荣的;第二,要保底,把社会的底层保护好,因为社会是资本、政治、社会这三块里面最脆弱的一块;第三,要扩中,把中产阶级扩大。
我建议还是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把我们的潜力发挥出来。一句话,改革开放创新是对唱衰中国经济最有效的回应,也是保障“下一个中国在中国”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实际上我们缺乏的是如何把这些转化成行动,只有通过行动才能通向未来。
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应对
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从某些方面来看,不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可以说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最大的变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做?用平常话来说,我们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也从方方面面表现出我们的韧性。
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就是为了让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崛起,接受中国的崛起,跟中国分享共同的发展成果,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一直说国际社会有硬力量软力量,光有一个硬力量,没有软力量,人家就把你的硬力量称为威胁。那么软力量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愿意来读懂中国;第二,能够了解中国;第三,接受中国;第四,不仅接受了中国,还向其他人传播中国的理念,传播中国的实践经验。
中国有几千年不中断的文明,近代以来有成功的革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有成功的建设经验。1980年代初,中国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去年达到近13000美元;以前还没有中产阶层,我们现在有4亿中产;更重要的是,我们过去40年让8亿多人口脱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有30%以上。所有这些数据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奇迹。
更具体地说,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的故事就是要讲好三个“可持续”,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稳定、政治有可持续的支撑和领导。从制度入手来叙述三个“可持续”,基本就可以把中国的另一种制度选择讲好、讲清楚,从而把中国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概念和理论的“软实力”。
另外,我非常赞同一句话:“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来重塑甚至重建国际秩序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那么主要是明确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
第一,我们如何还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说永远维持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二,我们如何在保证国际环境的前提下,推进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来保证我们2035年目标的实现。
- 原标题:郑永年:我对当下形势的判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什里蒂·瓦德拉:上海的活力,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助推器
2023-10-28 09:03 老外在中国 -
百姓话思想|什么是中国汽车设计师最闪亮的时刻?
2023-10-28 08:58 百姓话思想 -
重庆两家民营医院涉嫌骗保3.3亿元,警方抓获143人
2023-10-27 20:21 保险 -
崔天凯:拆城中墙易,拆心中墙难
2023-10-27 19:28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3-10-27 19:16 直击东北经济 -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讣告:李克强同志逝世
2023-10-27 18:40 观察者头条 -
“新舟”60灭火机首秀
2023-10-27 18:16 航空航天 -
吴尊友因病逝世,享年60岁
2023-10-27 17:02 -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易鹏飞被提起公诉
2023-10-27 15:14 廉政风暴 -
同一行程2辆出租车价格差33元?官方回应:司机使用计价器舞弊装置
2023-10-27 15:11 -
死刑!上海“瑞金医院持刀砍人”案宣判
2023-10-27 14:29 依法治国 -
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国家医保局辟谣
2023-10-27 14:03 -
中方特使:愿同沙方保持沟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2023-10-27 13:56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年起施行,对大型平台有特殊义务要求
2023-10-27 13:54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百姓话思想|把海上-163℃的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上
2023-10-27 10:13 百姓话思想 -
前9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至9%,制造业下降10.1%
2023-10-27 09:50 中国经济 -
国企老总敛财上千万,用“特长”临摹领导签字……
2023-10-27 08:36 廉政风暴 -
李克强同志逝世
2023-10-27 08:23 -
国家安全部:警惕一些境外SDK背后的“数据间谍”窃密风险
2023-10-27 07:53 网络安全 -
为何在国企建立人武部?国防部解答
2023-10-26 17:26 国企备忘录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