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西方普通人介绍“另一种制度选择”,情绪化辩论不可取
虽然中国在发展领域成就巨大,实践经验异常丰富,但缺少概念和理论。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意识形态上,不能把中国实践提升为一整套为西方所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和理论,那么很难在国际社会产生软实力。[全文]
-
这一点,是保障“下一个中国在中国”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人才观其实有很多的错误导向,比如一定要有个两院院士、一定要有一个帽子。马斯克、乔布斯有任何的帽子吗?我们现在的人才几乎是用政策的方式,由公务员官僚机构来定义的人才,但在美国,只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就是人才。[全文]
-
基辛格确实“有话要说”
基辛格说,他担心中美关系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下去,有可能5-10年就会滑向战争。我们当然不这么认为,但是从欧洲经验、西方经验出发就是如此,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然发生冲突。[全文]
-
如何构建基于中国经验之上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我们如果不能建立起基于中国实践经验之上的中国经济学,那么我们还会继续无力去解释我们的经济现象、诊断我们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我们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非常大的迫切性。[全文]
-
如何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如果美国要以“切香肠”的方式促成台湾的独立,那么我们更要以“切香肠”的方法促进国家统一。[全文]
-
世界乱了,中国怎么办?
一方面好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坏的国际公共品急剧增多,导致了全球危机越来越深重。那么,中国怎么办?[全文]
-
“俄乌冲突后,中国要和赢家美国站在一起”?
尽管美国一直在乌克兰战争发生后用各种手段制裁俄罗斯,但美国从来没有忘记台湾。针对俄乌战争,美国的基本判断是,俄罗斯只是一个麻烦制造者,真正的主要竞争者、主要的敌人是中国。美国的大战略不会改变。[全文]
-
俄美积怨爆发,地缘政治的天秤会再次倾向中国?
乌克兰战争让美西方再次认为他们的主要威胁来自普京和俄罗斯,而非冷战结束之后他们一直指称的中国。[全文]
-
西方民主危机明明来自内部,和中俄有什么关系?
西方一直在说地缘政治是他们提出来的,而所谓的地缘政治,说难听点就是地域歧视。这点其实也反映了西方自近代以来根深蒂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或者说种族偏见,只不过现在因为政治正确,这种话不能明说,实际上他们还是在进行的。[全文]
-
依托国内大循环统一规则,中国市场才能摆脱大而不强
亚洲在过去这几十年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但是我们也别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亚洲是全世界最和平的地区,亚洲国家之间有矛盾,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这个背后的支撑是什么?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大家都愿意遵守规则。[全文]
-
美国国内越乱,越要提防中美关系迅速恶化
拜登说中国跟美国是制度之争,说什么美国是民主的,中国是专制的。这当然这是错误的,但确实是有制度的根源。美国的制度因为没有能力处理和资本的关系,使得资本独大。华尔街自己造成的危机,还要用普通纳税人的钱来救。[全文]
-
为什么政治谎言主宰美国?中国如何应对?
随着美国民粹主义崛起,现在美国的统治阶层或者精英阶层变得非常衰弱,曾经的“出类拔萃之辈”已不再存在。相反,“精英”和民粹的结合在创造着最坏的结局。即便是民粹主义运动也是“精英”操纵的结果。任何一个社会,一旦精英阶层衰弱,社会就会变得无望。[全文]
-
“镶嵌式自由主义”为什么失败了?
美国本来可以说是“自由世界秩序”的主体,但自特朗普当政以来,美国本身从这个秩序撤退,从维持者转变成为破坏者。尽管美国花费了巨大的努力,但所谓“自由世界秩序”不仅没有扩张,反而变得更加脆弱。[全文]
-
为什么“中国叙事”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近年来,围绕着第一个百年,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历史被大量挖掘出来,形成了大量的地方故事,丰富了中共的历史,也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既然中国的经验是丰富的、生动的、成功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叙事话语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呢?[全文]
-
提“共同富裕”,不是要制造另一个乌托邦
共同富裕是我们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浙江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更是整个世界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来说,共同富裕的问题还不能也没有提上它们的议事日程,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还是贫困。[全文]
-
中国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
最不满意的一种现象是,现在中国很多学者、包括留学生在西方顶尖刊物发表文章,但基本上正标题都是西方命题,再加上一个副标题,诸如“来自中国的证据”。这只是在论证西方的命题,而没有思考解决中国的命题。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利用数学和技术优势,一到西方就只能做非常微观的研究,发表文章的思想性越来越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