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乐:报道中国疫情,西媒一边无限转进,一边以快打慢
最后更新: 2021-12-02 15:38:22二、“无限转进”的轨迹
然而全球新冠疫情讯息万变。疫情迅速成为对全球每个国家的“大考”,谁也没想到中国拿出了优异的考试成绩,谁也没想到欧美的疫情应对是如此拉垮。主流西媒这个月定的调子,经常到下个月就无法解释现实了,于是被迫不断“转进”。
——《纽约时报》在2020年2月评价中国应对疫情的封城方式是“中世纪式的”,但到3月份,意大利也宣布封城了。《纽约时报》却绕开medieval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赞扬意大利的勇气,可谓毫不脸红地搞“双标”。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而欧美正处于疫情高峰。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抗疫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它们又强调,与中国大陆制度不同的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也取得了不错的抗疫成果,说明“自由民主政体”也能够取得抗疫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在西媒中的形象一直比较不稳定,根据现实的需要,有时候被归入“威权政体”范畴,有时候又被归入与西方主流相近的类别。
可以发现,在报道中国抗疫实践时,这些媒体总是侧重强调各种措施的严格和强制性,而不去全面报道中国巨大的检测能力、疫情追踪能力、物资生产能力以及民众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和参与。BBC后来拍摄纪录片《重返湖北》更是故意在镜头画面加上灰黑色滤镜,以制造一种极其压抑的气氛。
BBC镜头下的湖北人民
然而进入2021年,台湾地区抗疫一度“破防”;韩国疫情出现严重反复;新加坡干脆放弃了溯源和清零,选择了“与病毒共存”;以色列在推广疫苗接种之后,也自信地打开国门,以为可以控制住疫情,但疫情很快出现回升。
只有中国大陆在面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体袭击时坚持“动态清零”目标,经过一个月,重新实现本土新增病例清零。尽管2021年9月以来全国多省市区出现小规模疫情,但“动态清零”的目标与信心并没有任何改变。
在此情况下,许多西方主流媒体继续“转进”:承认中国大陆有能力实现“清零”,也默认那些实行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很难实现“清零”。于是,西媒的话语策略就变成强调中国大陆付出的经济代价和个人自由代价过大,如果长期不开放国门,会导致被国际孤立。
然而,中国大陆“动态清零”到底付出了多大的经济代价呢?两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从印度到东南亚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正是因为无法做到“清零”,导致许多工厂因为集体感染而无法开工,大量订单因此转向了中国大陆。两年以来,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全球地位是进一步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总量的差距是进一步缩小了,而非扩大了。这笔账是可以客观计算的。
至于谈论个人自由的代价,更具有话语策略的意味。实际上,在不断“转进”的过程中,许多欧美国家政府并非不想“清零”,而是在进行各种尝试后没有能力“清零”。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痛批那些不遵守防疫措施的人:“有的人认为自由应该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但我认为自由不应该是感染他人的自由,不应该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还说:“为了保护他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我们应该自由地、团结地作出让步,放弃一些娱乐和方便,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但因为政府的许多防疫措施得不到民众的配合,于是疫情得不到控制。接下来,媒体将被迫接受的一种结果,包装成自愿的选择:我们之所以不“清零”,是因为我们尊重个人自由。这可以说是维护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话语策略。
戴上口罩的马克龙
在2021年11月南非发现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体之后,欧美各国纷纷收紧边境政策,一些国家甚至“一刀切”拒绝所有外国人入境。在这个时候,以BBC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不得不改口,不再大力鼓吹“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相应地,如何评论中国,再一次成为难题。而从BBC的反应来看,其评论最后采取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基调,对中国的论述多少有点“实与文不与”的味道了。
至于更为微观的“转进”,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在疫情爆发早期,一些媒体宣扬中国向美国与非洲传播了病毒,最后发现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极少数病例很早就得到了隔离,引发传播的病例大部来自欧洲与中东。
许多媒体传播了特朗普政府传播的关于病毒起源的恶毒谣言,事后也只是轻描淡写,装作自己没有传播过。一些媒体黑中国的方舱医院是“集中营”,而当本国也开始建造类似的方舱医院的时候,就哑口无言了;指责中国的“健康码”侵犯人权,然后很快看到本国政府推行类似的“健康通行证”政策……
不管怎么“转进”,绝大部分西方主流媒体都心照不宣地拒绝承认中国的做法是普遍的做法,根本无意改变其对华报道的灰暗基调。如果能够在中国的防疫做法中找到“黑点”,必然放大无数倍来呈现;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黑点,就宁可保持沉默或顾左右而言他,也不说一句赞扬的话。真可谓:原则清晰,立场坚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白俄放狠话:北约敢在波兰部署核武,就让俄核武回来
2021-12-02 12:41 欧洲乱局 -
奥密克戎“登陆”美国,道指一度下挫近千点
2021-12-02 11: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韩国国安首长今访华,韩媒推测:将介绍半岛终战宣言
2021-12-02 09:58 三八线之南 -
金正恩:明年要继续开展不亚于今年的庞大斗争
2021-12-02 09:56 朝鲜现状 -
王毅:望埃塞俄比亚各方尽快停止冲突,中方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2021-12-02 08:31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确诊154831例、死亡2038例
2021-12-02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出现首例奥密克戎病例
2021-12-02 07: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
2021-12-02 07:02 中国外交 -
抗衡中国?欧盟公布3000亿欧元“全球门户”投资计划
2021-12-01 22:37 -
欧盟10国发现42例奥密克戎,均为轻症或无症状
2021-12-01 22:13 -
日本在中美两头下注结果玩脱了…这部日剧拿捏了
2021-12-01 22:08 -
埃尔多安想当和事佬,扎哈罗娃:起不到任何作用
2021-12-01 22:01 -
币圈开始借“奥密克戎”割韭菜,连彭博社都看不下去了…
2021-12-01 21:13 -
太空行走推迟后,美媒又提到了俄罗斯“反卫星试验”
2021-12-01 21:10 航空航天 -
北约渲染10万俄军来袭,乌克兰半数军力在顿巴斯集结
2021-12-01 21:07 乌克兰之殇 -
英国国防部: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入伍
2021-12-01 19:38 不列颠 -
美方拒绝出席,中方“感到遗憾”
2021-12-01 19:26 -
单日新增破5000、重症723,韩国医疗系统已“濒临崩溃”
2021-12-01 17: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外交部:在莫斯科工作满3年美使馆雇员必须离境
2021-12-01 17:53 俄罗斯之声 -
外交部:安倍晋三,胡言乱语
2021-12-01 17:00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7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