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61期:从美国学者的激辩说起
最后更新: 2024-12-15 08:57:11圆桌讨论
主持人:在这一节圆桌对话,我们也请到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一起参加。刚才两位嘉宾在演讲的时候都说到了美国学者之间的一些观点,不管是“温和派”还是所谓“强硬派”,范老师您怎么看他们这些观点?
范勇鹏:我能听出来,米尔斯海默和杰弗里·萨克斯对中国的了解都存在偏差。我认为,这是当前美国战略界和知识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我过去这些年接触的美国学者,我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几类。
一类是不太能超越具体事务,以知识为导向、追求科学的学者,如博弈论、战略理论和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学者。米尔斯海默就略微类似于这种学者,他们不太关注现实事务,而是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世界,被自己的理论框住,这阻碍了他去理解现实世界。萨克斯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这一类学者。
另一类是对中国非常了解的学者,他们真正研究历史和文化,包括一些汉学家。这个群体的学者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带有意识形态滤镜,甚至有些人名义上远离政治圈和决策层,但实际上内心包含解构和否定中国的理念。比如美国史学界的很多人,他们认为中国如此统一和强大,必须将其解构才符合他们的价值理念。因此,这些人对中国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这两类学者都相对超然。在中美关系中,还有两类学者介入得比较深。一类是“冷战”以来形成的智库和中国研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有一定水平,也有一定的理性程度。但自从奥巴马之后,这些人开始失势,逐渐被边缘化,这是美国现在的一个大问题。
从奥巴马上台到现在,美国出现了一个不以专业见长,而以派别和忠诚划线的群体。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家不再关注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而是看他是否“坚定”,是否属于自己这一派。这长期下来对美国外交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使其失去了对现实的领悟力和现实感。
尽管米尔斯海默和杰弗里·萨克斯还算不错的学者,但我对他们这一代“老先生”之后,美国是否还能有人站出来做出如此精彩的辩论表示怀疑。
约翰·米尔斯海默和萨克斯对话
主持人:缺乏现实感,不仅对美国外交界是一大损失,对美国学界和知识界同样是一大损失。以米尔斯海默为例,我在阅读他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时,感觉到他整本书都在传达一个观点:“我不相信中国能和平崛起”。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当然不是这么直白地说,但透露出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在阅读时就想,他对中国可真不了解。正如范老师刚才所说,许多从事中美关系研究,甚至专门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往往都是片面的,或者只是一鳞半爪,总之,他们的了解并不系统和全面。
张维为:从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学科本身来看,战后在美国形成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存在一套抽象的普遍真理,这套真理可以无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适用。在这种观念下,理论成为主导,例如,在政治学中,他们认为一人一票的多党制是不容置疑的最好制度。基于这一前提,进行了各种研究,如女性投票的比例、黑人投票的倾向、西班牙裔社区投票的特点等,并发表了众多论文。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美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悲剧,因为它们无法跳出这些既定的框架。米尔斯海默也是这样的,他一直深陷于现实主义的框架中,他哪怕花费一点精力去认真研究一下中华文明及其传统,但他就不愿意跳出这个框架,而是选择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几十年如一日地徘徊。
主持人:打开视野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经常在节目中强调,我们会分析各个国家、世界以及我们自己,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做出成熟的判断。因此,学者在做研究时,如果没有这样的视野,那是行不通的。
我认为,他们了解中国的契机已经到来,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交流人士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文明、市场等。比如,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走到了第七届,这成为了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我听到许多跨国公司总裁表示,未来的机遇在中国。我认为这是非常掷地有声的观点,所以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并且只要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就有可能在中国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大使先生,根据您长期驻外的工作经验,您认为学者的观点在构建两国关系中通常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李极明: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如果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哪怕他的学问很好,他的影响力都有限,他必须加入到某一个跟党派色彩关联度很高的机构里边,他的政治影响力才能够发挥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不管是米尔斯海默也好,杰弗里·萨克斯也好,他们两个其实在美国对当下的政治影响力并不大,因为他们两个都是相对独立的学者。
反过来,美国华盛顿有一条街叫“K街”,这个“K街”是智库和游说团体所在地。你要是要游说,有政治影响,那一定是要在某一个智库,而这个智库一定是在某一个党派。有这样的背景,你才能够发挥作用。
华盛顿“K街”,位于美国国会山和白宫之间资料图:维基百科
主持人:在刚才的演讲中,李大使提到美国是一个只关心实现自身目的、不关心其他国家的国家。这让我想到,关于这一次美国总统大选,包括之前的民调以及美国主流媒体所释放的信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对美国以及自己真正了解吗?他们不仅不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恐怕现在也很难把握美国的全貌。
张维为:这意味着西方自由主义知识体系正面临崩溃,因为它严重脱离了本国实际和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现在不仅提中国话语的崛起,还提“全球南方”话语体系的崛起,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重构。
我们为什么判断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一个基本原因是,他的支持者和阵营最关心的是美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这与民主党知识体系下编造的数据大相径庭。民主党一直强调美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堕胎权问题和美国民主制度受到严重威胁的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的出发点就是中国模式,即民本主义导向的民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民主制度和政治制度必须服务于老百姓生活的改善,这就是民本主义导向的要义所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美国,你会发现它与民本主义相差甚远,这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主持人:张老师的观点就是(美国政客)他们不是不了解,是了解了但根本不愿意面对,因为这种了解是无助于他们的党争的。所以他们如果要在党争中取胜,不仅不面对,还要编造出另外一个画面。
李极明:对,过去我们都认为他们(美国政客)把中国的形象给妖魔化、扭曲了;现在看起来,他们对自己本国的情况也扭曲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已同‘沙姆解放组织’直接接触,考虑解除制裁”
2024-12-15 08:52 叙利亚内战 -
被绊倒受伤后,佩洛西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2024-12-15 08:17 美国政治 -
武契奇也要去
2024-12-15 07:46 -
韩国紧急向中美日通报
2024-12-15 07:20 三八线之南 -
以军总参谋长:以色列无意干涉叙利亚内部事务
2024-12-15 07:02 叙利亚内战 -
美媒忽悠盟国:对抗中俄,特朗普不上,你们也得上
2024-12-14 22:27 美国一梦 -
没完了?“为打压中国,拜登要让他们充当‘看门人’”
2024-12-14 20:37 中美关系 -
卡韦拉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新总统
2024-12-14 19:07 -
他首次受访,谈及“圣战”、头巾和叙利亚未来…
2024-12-14 19:07 叙利亚内战 -
-
石破茂放话:日本要发挥核心作用
2024-12-14 16:06 日本 -
俄军撤离叙利亚“前奏”?
2024-12-14 15:53 叙利亚内战 -
韩国法院对前防间谍司令发布拘捕令
2024-12-14 15:45 三八线之南 -
尹锡悦弹劾案,通过!
2024-12-14 15:45 三八线之南 -
最新!韩国执政党反对总统弹劾动议案
2024-12-14 15:05 三八线之南 -
林剑回击:中国网民说了,吸血鬼才怕大蒜
2024-12-14 15:00 中美关系 -
“特朗普团队已与乌方讨论,他希望上任第一天就停火”
2024-12-14 14:40 乌克兰之殇 -
最后一搏?“拜登政府致函台积电三星:不许卖给中国…”
2024-12-14 14:28 中美关系 -
“中国警告的是特朗普:我来真的”
2024-12-14 13:4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相关推荐 -
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评论 18机器人国足能拿世界杯?这里也是中国科创的试验田 评论 71“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72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54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7最新闻 Hot
-
三年来首次,普京与马克龙通话
-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过去
-
“《新华字典》例句称小孩是累赘”再引争议,多方回应
-
英国乐队在音乐节上高喊“以军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华田园犬
-
内塔尼亚胡证实下周访美,除了特朗普还要见他们
-
特朗普威胁后,日本表态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国人又不愿意干,我们快破产了”
-
是否会驱逐马斯克?特朗普回应
-
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