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00期:中华文明就像一颗恒星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38:17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不仅仅满足于对外来先进因素的模仿和吸收,而是在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地积极创新,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特点。比如刚才讲的冶金术,大约5000年前从西亚学来了,但传到中原的时候,中原地区已经掌握了高温烧制陶器的技术,我们就发明了用陶范制作青铜容器的技术。所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不断,在吸收包容基础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具有和平性,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使我们一直秉持与周邻国家和地区友好相处的睦邻政策,和合文化和世界大同的理想,一直是中华先民们最高的理想。中华文明反对穷兵黩武,不谋求对外的武力扩张,只有在国土被侵犯、人民遭涂炭的情况下才奋起反击,保卫家园。这种和平性让中华文明在历经种种艰难困苦之下,能够尽最大努力保持民众生活的安定,使民众少受战争之苦。
此外,统一性也是中华文明得以连绵不断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华文明具有的向心凝聚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距今五千多年前,满天星斗,各个区域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辽河流域都有各自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相互之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恰恰相反,有很多密切联系,并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文明基因。比如龙的信仰,再比如玉器从“以玉为美”到“以玉为贵”,珍贵的玉器表明等级身份,还包括宇宙观等等,这种相互交流,形成了一个早期的中华文化圈。
到了距今4300年左右,中原地区势力集团持续崛起,影响日益壮大。夏商西周王朝时期逐步完善的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先进的政治制度、以及冶金术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让中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中原王朝的先进理念、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为广大地区各阶层人士所仰慕,使其愿意加入到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大家庭。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三星堆,我们可以看到夏代后期形成的一些玉礼器制度,用于仪仗、祭祀的用具,在三星堆得到了非常大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向心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保持统一性的一个重要基因。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延绵不断、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这五个特性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中,一定会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显现出无比的生命力。谢谢大家。
图为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北区二次葬大墓出土的典型器物。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图自国家文物局
圆桌讨论
主持人:两位老师都说到了,我们这期节目是《这就是中国》第200期。张老师说要用五年左右的一档节目来向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致敬,我觉得这个说法又浪漫又深沉,是中国人对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华文明深深的爱。
王老师也特别讲到了总书记总结的“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这五大特性确实能够帮助大家深深地理解中华文明。我们常说人有哲学数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其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样。想请王巍教授给我们做个解读,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华文明有突出的连续性”,要理解好连续性才能够理解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中国。怎么来理解总书记这句话?
王巍:我前面讲了这五个特性是相互联系的,但最大的特性就是连续性。我们做考古就是研究过去,研究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连续性是看到了过去、今天和未来的联系。这远远超出我们学者一般研究的层次。但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研究考古,实际上考古研究做的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延续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要从连续性中看出很多问题,比如中华文明为什么能连续不断,它有很多历史的经验。
张维为:我补充一点,我自己是从研究中国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开始,然后进入它们背后的理念,进入中国文化,进入中华文明。我发现只有到文明这个层次才能真正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讲清楚,否则讲不清楚。
比方说,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教科书,政府就是守夜人,但你看历史上,中国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样的?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2000多年前的盐铁论,它就是不一样的,这与国家的规模,国家治理的复杂性都有关系。
主持人:这有着极强的历史厚重感,这样的连续性不仅赋予国家、赋予民族,也赋予个体。咱们节目的名字《这就是中国》,我们再往前推三千多年前何尊的底部有“宅兹中国”, “中国”第一次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大家深深地去理解中华文明,就能够深深地了解中国这个国家。前面提到王巍教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能否再跟我们说说这个工程是不是由很多小工程组成的?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创了多学科结合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模式。原来这些学科也都有,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很少,各做各的,各自为政。所以,探源工程一开始就秉着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
主要是几个关键词:一是“何时”,中华文明是何时形成的?耳熟能详的五千多年文明究竟是一种号称、一种虚言,还是历史的真实?二是“如何”,中华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三是“为何”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还有一个大问题跟“何以中国”相联系,以黄河中游为中心或为引领的历史格局是何时、如何、为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多学科,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
当然跟这些问题相关的就是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依据是什么。这个标准直接决定了我们文明的历史。我当年1987到1990年在日本读博士的时候,那时出版的日文书籍,包括国际上的翻译成日文的书,谈到几大文明时是这样写的,埃及两河流域是5000年文明,印度河流域4500年,而中国文明多少年?3300年。因为当时流行以冶金术、文字、城市,所谓的“(文明)三要素”来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
到现在为止,我们最早的文字确认还是在殷墟;当时历史学界认为的“禹传子,家天下”,但人家说夏王朝是虚幻的,五帝更是神话。所以,到底什么才是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设置一个课题:“文明三要素”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发现这是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概括出来的。但是我2015年带队在玛雅发掘,发现玛雅有王权,但并没有冶金术,那儿不产铜,也不知道铜器。再比如印加帝国,印加文明也很发达,有著名的马丘比丘世界遗产,但它并没有文字。这就说明“三要素”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明有更根本的判定文明标准。
良渚古城示意图
后来我们主要依据良渚的材料,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就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但也遇到了挑战,没有当时文字记载的情况,你凭什么说已经出现了阶级王权国家?我们的回答是如果出现了王权和国家,会在考古上有表现。
比如王、国家、都城。什么叫都城?规模巨大,需要动用大量人力来形成良渚的古城。第二个,既然有王、有国家宫殿,那什么是宫殿?规模巨大,需要动员大量人力制作精致的建筑。第三是大墓,随葬品丰富的、规模巨大的墓葬。第四,表明等级身份的礼器,埃及是金字塔木乃伊,商代是青铜容器,夏代或良渚是精致的玉器,总有一套表明我不同于其它的象征。最后是战争和暴力。我们认为在考古上能够见到这些特征,可以算进入文明,哪怕它没有文字,哪怕它没有冶金术。按照这个标准去看世界其它文明,也都是符合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79“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1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5“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