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00期:中华文明就像一颗恒星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38:17问答环节
观众:张教授好,王教授好,何婕老师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本科班的张家驹。刚才聊到了文物就特别有感受,因为我们这学期也在北京做了一个类似博物馆之行的活动。我们走进博物馆之后发现,尽管有很多精美展品,尽管有很多展板上写的故事,但是我们会感觉很多展品放到一起之后,反而会有一个堆叠的重复感,看完一圈之后没什么印象,所以想问两位老师,面对现在新时代,可能更少有人真正走进博物馆去感受文物,怎么能让文物“活”起来,或者说怎么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每个人心中呢?谢谢老师。
王巍:我刚才讲了,民众看不懂,其实是说得不够。每一个文物都有它当时的背景,比如说是什么时代的,那个时代是怎么样?它为什么是这样造型?几千年是怎么变化?我觉得把它变成故事来讲。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为什么?原来太不“活”了。任重道远,我们现在正在努力。
张维为:展示是一门很高的艺术,除了刚才王教授讲的各种方便的功能体验等等,包括AR(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等,用数字技术手机就可以看。看完之后,往往并不是减少去博物馆,而是去博物馆的人数增加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高级感,西方很多人会做这个东西,他们展览文化的历史比我们长,有时候东西不要很多,但是光、色彩等要运用得好,要有品位。
主持人:我也提供一个观点,看考古,看博物馆这个东西跟读书很像。有时候你刚开始进入阅读世界,会觉得有点难,这本书怎么都读不懂。但是当你把阅读变成日用而不觉的习惯之后,你的读书能力会大大增强,什么书都能读。考古其实也一样,刚开始进入考古世界你会觉得有点陌生,当你看了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之后,自己脑子里有一个图谱,我在这里看到的这个物件的形制、器型好像很像我在某个地方看到的别的东西。
王巍:对,我们考古人因为养成了习惯,脑子里有一个形象思维。发掘的时候,说实话很枯燥,有几个人这一辈子能碰到三星堆?多数都是遗迹,废弃的房址或墓葬。但在我们脑子里,是当时人们曾在这生活的痕迹,比如一个房址当中有灶,几家几个人在那生活,然后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地,那是睡觉的地方,脑子里会有这个形象。
比如大家看到的是地基,但我们脑子里是有柱子、有人,现在数字化的手段提供了这个便利,我们只用话语描述就比较苍白。现在这一点正在进步之中。
而且刚才张教授讲的,氛围很重要。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去看电影,我觉得到博物馆也不错。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利用电脑现场查看新发现的象牙雕,并进行记录。新华社编辑 沈伯韩 摄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叫朱莉,毕业于外交学院,我先前在看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的时候,有一个点很受启发。他说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华文化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占有空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我们改变了自己,同时也影响了别人。正是这样的一种互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丰盈。所以我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如何能够在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吸取别的文化的优点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谢谢。
张维为:实际上现在我们正式进行的对话,特别是知识界或政府发起的也有一些,比方说亚洲文明对话、中法文明对话等等,效果都是不错的。因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来进行对话,能够加深互相的了解和友谊。
中华文明确实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它一直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同时又不失去自我。而且,中国文化还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就是它最终可能把外国东西化成中国的东西,就是前面王老师提到的,一些乐器,如二胡,最早是从中亚来的,结果变成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上海石库门建筑是最经典的案例,它把西方建筑和江南民居结合起来。
中国人真有这个本事,借鉴别人的东西,但不失去自我。给他时间,他可以创造中很多中外合璧的东西,他的基因在这里,中国自己的文化真的是有一种强大的优势。
王巍:在概括中华文明特性时,探源工程也提到了“延绵不断,兼收并蓄,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特点,首先你要开放,善于吸收,同时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使它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这种历史经验,认识这五大特性,对当今和今后都可以提供借鉴。
此外,与其它文明更好地对话,我觉得总书记作出了榜样。10年前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有一个感受,我2012年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发掘,2015年又带队前往洪都拉斯,所到之处人家一听说中国,都非常和善,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包括我们在欧美发达国家,考古和文化遗产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冲破意识形态壁垒的领域。我在好几个地方看到我们的文物展,人山人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排斥。
举个例子,秦始皇兵马俑展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当时的爱德华·希斯首相要出席。大英博物馆前所未有的24小时不闭馆,人山人海。首相看得很仔细,问了我很多问题,可见中华文化走出去,都应该要很好地发扬。
主持人:所以总书记要求“文物会说话”,这个“话”不仅说给中国人自己听,让大家有文化自信、历史自信,还很重要的是也要讲给世界听,让大家了解我们这个国家、民族。
王巍:总书记说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16年9月27日,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发布丝路考古研究进展。图自西北大学新闻网
主持人:除了考古工作者,其实还有一支队伍文物修复人员,他们也在很多世界其它地方帮助修复当地的一些文物古迹,像吴哥窟,包括您说的乌兹别克斯坦。
王巍:我印象很深,2016年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发掘期间,总书记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接见在乌的中国工作人员一共200多人。总书记指示,单独接见考古队员,我们这十几个人就从大队里出来,全场鼓掌。
张维为:我们也借这个节目向中国所有的考古工作者表示致敬。我知道考古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非常艰辛的。
王巍:但是大家有一个支撑,就是通过哪怕一点点的发现,为描绘中华文明的蓝图、世界文明的蓝图,增加哪怕一个色彩一个笔道。这是支撑考古人的一个重要信念。
主持人:但肯定不仅仅是增加一点色彩、一点笔道,而是帮助构建整个精彩的中国的文化故事、文明故事、国家故事。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台不久之后要推出的一部纪录片叫《何以中国》,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阐述,谢谢我们现场观众的对话。我们用这样的一期节目来致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同时,我们每个人按照总书记说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