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5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
问答环节
Q1:一直以来中国和美国都将印度视为发展外交的重要国家,美国也坚持推行着印太战略,在中美贸易冲突、国际关系略显对抗的国际局势下面,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和发展与印度的关系?谢谢。
张维为:印太战略是美国不久前刚搞出来的,才一两年时间,我觉得很荒谬。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这四国搞的安全协作会议,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印度的反应。我们这次去跟印度智库也有交流,他们说你们注意到没有,我们虽然是它的一个成员,但是我们跟美国的表述有差别,我们讲印太战略应该是包容性的、应该是开放性的,但是美国的建议不是包容性、开放性的。美国希望这四个国家都能够派出海军舰只到南海去巡视,但现在只有美国一家,另外三个不跟它走,所以这个很难做的。
而且这个明明是针对中国,但是它又不敢明确的点出来,点出来以后可能很多国家就不愿意加入了。美国提这样的战略,实际上缺少真正的战略思考,这是美国今天的困境。
毛克疾:美国和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是有条约的盟国,印太战略如果没有印度的话就做不成,因为其他三个国家本来就在一起。所以印度就是我们做工作的一个点,它既是最敏感的点,因为它一旦加入,印太战略就能成型;同时它也是最薄弱的点,因为印度始终坚守着它的大国情结,不愿意当美国的小弟。这就是我们逻辑的出发点,至少让它不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阻碍。
张维为: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印度实际上非常清楚,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它知道这个利益关系。现在美国的尴尬就在于它老想搞军事同盟,但除此之外,它能提供的东西很少,这是美国国力走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连钱都拿不出来。
美国还取消了印度的普遍优惠制待遇,所以印度人恨得不得了,不会完全跟美国走。
Q2:众所周知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印度因为宗教等社会因素不限制人口生育,而中国在经过几十年计划生育之后,我们的人口年龄结构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那么印度的众多人口会不会在未来给它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
主持人:人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印度不光是人口众多,而且整个人口比例特别好,比中国的人口结构要好得多,所以如果是放在更远的一个时间维度来考量的话,恐怕印度会更加有后劲。
印度2019年人口结构图(图片来自population pyramid)
张维为:我同意刚才主持人讲的,就是印度的人口相对比较年轻,我看到的统计数字大概是35岁以下的占到人口60%还多一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人口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印度文盲率非常之高,人口受过的基本训练也很差。印度老说讲英语是他们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真正能够讲英语的人在印度人口中不超过10%。
现在我们说是互联网世界,网上的信息应该说英语还是最多的,其次大概就中文。印度的货币上是17种语言,掌握其中任何一种就是脱盲了,但这个语言在互联网上是没有资源的,所以它这个扫盲要达到现代科技的要求还差很远很远,劳动力的素质比中国工人低很多。
阿拉伯世界也有这个问题,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叙利亚、埃及都一样,人口超级年轻,但是素质比较弱,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失业非常严重,结果真的是炸弹的因素多于红利的因素。
范勇鹏: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以什么为基础的?是以土地改革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基础教育、男女平等等方面为前提的。印度显然还没有做到这些,背后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呢?可能是大家很少想到的一个角度,就是政权在谁手里。
比如刚才张老师讲,印度搞土改一直改不了,为什么?因为政权是掌握在大地产所有者手里的。
我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个邦叫喀拉拉邦,是印度唯一一个实现了基本上全民识字和男女平等的邦,为什么?这个邦1967年共产党选举上台了,是印度唯一一个共产党管理的邦,所以它可以实现全民识字。其他的邦都实现不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执政者不同,比如国大党最开始闹独立的时候,骨干成分都是土地所有者、商人,现在执政的印人党主要的骨干也是土地所有者、商人和白领。这样一群人掌握了政权之后,对他自己的利益是有利的。所以印度历史上搞了好多次土改,比如像50年代曾经也搞土地改革,但最后都失败了,因为掌权的人是有土地的人,劳动人民很难获得这种教育的权利、平等的权利,最后人口红利就是一个画饼充饥的空话。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刚才讨论那么多制约、束缚印度发展的一些要素,但其实印度应该也有优点,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
毛克疾:这个问题我其实思考了挺久,我觉得印度最令我或令我们羡慕的一点,就是它的社会韧性很强。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印度爆发了以亿计的社会动乱,比如说游行示威,最近印度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就是一个例子。其实每年都有,之前关于洋葱也抗议,洋葱价格涨了也抗议,洋葱价格跌了又抗议,反正各种抗议。
你会发现抗议归抗议,人家的社会生活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节奏。我们是不轻易乱,印度是天天乱,它有一定的柔韧性在里面,这个是挺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地方,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范勇鹏:我去印度的飞机上看到了好多中国女性到印度去旅游,干什么呢?学瑜伽。印度人有些性格比较乐天知命,在历史上可能不是个好现象,但是它维系了印度社会的稳定。对于今天的中国,我们这种大城市病、后现代病,有时候适当的学一点这个东西,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加州伯克利等团队:美感染数被严重低估,或高20倍
2020-09-10 07:33 美国一梦 -
耿爽当场驳斥:美方在安理会传播政治病毒
2020-09-10 06:50 中美关系 -
“美国成为南海军事化最大推手和损害南海和平最危险因素”
2020-09-10 06:25 南海局势 -
美国新增32919例,累计死亡超19万例
2020-09-10 06:09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俄罗斯加紧换装洲际弹道导弹,增强核威慑潜力
2020-09-09 22:48 俄罗斯之声 -
驻英使馆:有反华分子恶意攻击刘晓明大使推特账号,手段卑劣
2020-09-09 22:06 网络战线 -
不只是棉花,特朗普政府还盯上了新疆番茄
2020-09-09 21:33 中美关系 -
沙特将启动首个全国性社区女足联赛
2020-09-09 21:10 -
印军向中国归还17头牦牛,被印媒“脑补”成间谍
2020-09-09 20:46 印度惊奇 -
特朗普要失望了,仅4%在华美企愿迁回美国
2020-09-09 18:54 中美关系 -
高下立判:中国在表彰抗疫英雄,而特朗普在…
2020-09-09 18: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媒: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20-09-09 18:02 特朗普 -
外交部:澳方突击搜查我4名记者,迄今未给合理解释
2020-09-09 16:26 中国外交 -
特鲁多对手提“加拿大优先”:若当选,将对华更强硬
2020-09-09 16:17 -
抹黑新疆,英国130名议员又来找茬
2020-09-09 16:13 不列颠 -
不顾地方官员劝说,特朗普坚持不戴口罩集会
2020-09-09 15:27 美国大选2020 -
金正恩:朝鲜不得不考虑修改年底斗争任务及方向
2020-09-09 14:55 朝鲜现状 -
澳八校联盟:留学生不来,近万名精英研究员将外流
2020-09-09 13:18 海外华人 -
特朗普周三将宣布削减驻伊美军
2020-09-09 12:00 伊拉克局势 -
确诊数全球第二,印度再陷“漏报死亡”疑云
2020-09-09 11: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325“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69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25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4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