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连平、屈宏斌、徐高:中国经济需要重磅政策,给市场和老百姓交个底
最后更新: 2023-01-02 11:45:572023,新的一年已经掀开新的篇章。但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之间,仍需面对艰难的平衡。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在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将疫情防控和挽救生命摆在第一位,克服了重重困难。直至在岁末,艰难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释放出2023年重点发展经济的信号。
这一年,中国经济一波三折。就连年底岁末,我们的年终盘点访谈,都是在学者们感染新冠的咳嗽声中完成的。
但正如屈宏斌所说,中国人总有一种正面思考的力量,我们相信否极泰来。
冬天即将过去,我们收拾行装,将踏上新30年的经济发展列车,新一届政府如何应对这三年疫情之后“百废待兴”的棋局?几位经济学家畅所欲言,在岁末年初,跟观察者网聊了聊他们的期待。
采访嘉宾:
复旦大学经济学资深教授 张军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前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屈宏斌
中银证券研究总监兼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
不寻常的一年
观察者网:综合比较国际形势,您对2022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如何评价?
徐高:2022年,由于疫情的超预期冲击,以及国内地产行业的拖累,我国经济表现明显低于年初预期。这使得各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所下降,海外有个别机构和学者甚至修改其预测,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将没法赶上美国。而在过去,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在总规模上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没有悬念。
这种信心的下降值得高度关注。因为经济发展中时常会看到“自我实现的预期”。如果预期偏弱,则经济主体的行为就会转向保守,最后很可能就让偏弱的预期变成现实。因此,当前各方都在期待2023年我国经济会有一个良好表现,从而可以提升市场预期,给大家信心。
张军:今年无疑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完全不在预料中。大部分时间整个国家都在应付疫情,有点像战时经济。比较来看,欧美经济增长比较差,主要原因还是通胀预期和乌克兰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造成严重冲击。2022年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因为疫情冲击导致的经济表现远不及预期的国家。
屈宏斌:今年对全球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危机,加上通胀滞胀的风险,全球经济危机四伏。对我国经济来讲,也同样是极其困难的一年。
3月份开始,奥密克戎不断地多点爆发,最终导致我们很多城市进入封控。这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重大冲击,使得经济运行脱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
按照目前最新的数据,可能全年中国经济增长3%左右,远低于年初的市场共识和官方制定的增长目标。这个数字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它背后体现的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冲击,以及员工面临的减薪裁员的压力。
连平:2022年,中国经济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冲击,实际增长和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差距是比较大的。通常大家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在5%-6%,但是我们2022年可能只能达到3%或者多一点的增长。
但是,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比较来看,我们的增速可能还是属于相对比较高的。
观察者网:具体来说,国内外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
徐高:2022年,国内对经济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疫情和地产。2022年2季度和4季度,我国经济都受到疫情比较严重的冲击。但除疫情之外,地产行业的走弱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到2022年4季度,西方国家货币紧缩带来的外需收缩压力,已经明显在出口上体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连平:我们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有国际的,也有非经济因素,还有我们自己经济发展本身的因素。
比如2022年年初输入性通胀压力很明显;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货币政策紧缩,也导致我们的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产生比较大的波动。
国内内需也受到很大的压力,表现为消费非常弱。其一是疫情影响,使得消费活动难以展开;其二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直接和间接的贡献,大概有30%。而2022年房地产销售、土地出让等的明显下行,对固定资产投资、销售和工业生产各方面都带来压力,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
综合起来,2022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历史上来看也是少见的。但是我们全年仍然估计会有3%的增长。
疫情对消费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
积极信号:中国经济的韧性
观察者网:那2022年,您看到的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或者积极因素有哪些?
连平:2022年中国经济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很多,但我们仍然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增长,有一些方面是可圈可点的。
2022年全年来看,出口状况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一到三季度,出口总值达到1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四季度以后,尤其是三季度后期以后,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了,但是在这个之前的增速还是比较高的。
这说明了中国出口保持了足够的韧性,这个韧性来自于强大的中国工业部门。全球来看,我们的工业门类更齐全,产业链供应链更完善,整个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全球经济遇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依然还是能够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即使2023年中国的出口仍然会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是可能还会保持一定的韧性。
张军:一些制造业行业的产能恢复速度比较快,大概是2022年中国经济困难中的一个亮点。比如2022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
2022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产业链受到冲击,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推动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促进产业链畅通,“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这对于工业的快速恢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屈宏斌:我觉得往前看,中国人总是有一种正面思考的能力,我们相信否极泰来。
我们看到,中国正在面临人口大面积感染、疫情全面爆发的困难局面,但是至少最近防疫政策也做出了一些优化和调整;我们看远一点,2023年至少不会出现封控对人流物流造成的重大冲击。对经济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第二,从经济政策方面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了,明年主要的工作重点是促进经济恢复。
第三,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我们还有政策空间。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一直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这种极端的货币政策,另外中国也没有高通胀。所以明年要采取更积极的刺激经济的政策,我们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徐高:我认为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2022年的亮点。这两次会议是二十大召开之后首次举行的经济工作方面的重要会议。这两次会议不仅仅为2023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5年我国的经济工作思路。而这两次会议所传递出来的政策信号让人振奋,让各界对2023年的中国经济有了更多期待。
这两次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明年的工作就是要着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三稳。此外,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四敢”: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信号。因为中国式的现代化,没有现有的经验可循的。过去我们是靠着各级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摸索试错,才闯出了一条路。未来,如果中央所提倡的“四敢”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能更好地激发各级干部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会使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快更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卢拉能拯救巴西经济吗?
2023-01-02 09:07 -
全年营收6369亿,华为:制裁常态化下已逐步转危为安
2022-12-31 11:58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药监局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对症治疗药物上市(附清单)
2022-12-30 18:30 抗疫进行时 -
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货拉拉等15家平台公司被提醒式约谈
2022-12-30 17:58 观网财经-消费 -
A股红盘收官:沪指全年下跌15%,创业板指跌近30%
2022-12-30 16:28 观网财经-金融 -
控制145账户操纵股票赚1.4亿,福建一股民被罚没5.7亿
2022-12-30 11:28 股市 -
苏泊尔等申请对国美电器破产清算?国美:470万债权尚未确认
2022-12-30 09:54 大公司 -
阿里管理层变阵:集团CEO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
2022-12-29 15: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积电罕见为3nm举行量产典礼,但想说服客户下单并不容易
2022-12-29 15:42 观网财经-科创 -
高盛下个月将裁员,涉4000个岗位
2022-12-29 14:57 -
宁德时代被起诉: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不正当竞争
2022-12-29 13:39 -
扛不住了?传苹果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
2022-12-29 13:36 观网财经-科创 -
13部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2022-12-29 12:10 中西教育 -
2023世界经济或陷深度衰退, 中国怎么办?
2022-12-29 08:31 -
武契奇控诉:他们想把塞族人赶出科索沃
2022-12-28 22:17 欧洲乱局 -
印度要拯救全球钢铁行业?需求量仅中国13%
2022-12-28 16:17 观网财经-海外 -
极端寒潮导致电价最高飙涨6500%,美国民众钱包将遭“重击”
2022-12-28 14:49 观网财经-海外 -
海南将于12月30日发放两轮旅游消费券
2022-12-28 14:01 观网财经-消费 -
中银航空租赁:订购40架波音737 MAX 8新飞机
2022-12-28 11:30 观网财经-科创 -
维护流动性,央行连续三天开展2000亿级逆回购
2022-12-28 11:05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