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稳经济要扩大有效投资,而不是各级政府一味上大项目
观察者网:1月份召开的国常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扩大有效投资。这属于政府投资的一部分。您认为,政府投资怎样才能扩大其有效性,怎样的投资才能算政府的“有效投资”?
张军:前面我刚刚谈到,公共投资的合理性原理基本是一样的。政府的公共投资要想成为有效的投资,就一定是要能够回应经济活动的需求,或者说要能够对日后的民间投资有“挤入效应”,而不是“挤出”。
所谓“挤入”效应是指,政府在基建、公共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能够在未来若干年内有助于民间投资的扩张。这是因为按照合理性原则,政府投资的方向应该是经济当中那些外溢性很强的领域,往往是卡脖子、有瓶颈的地方,一旦政府的投资突破了瓶颈、缓解了卡脖子的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外溢效应,企业、家庭和民间投资者都会从中获益,改善的基础设施会带来投资者的便利、降低商务成本、提高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这样就会引入更多的民间投资。
所以说,如果政府的投资可以在未来若干年里拉动更多的民间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政府的这些公共投资就是有效的。
那么,政府的这些投资怎么收回?怎么获得合理的回报?
一方面,很多政府的公共投资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是可以直接收费的,比如高速公路。政府可以通过收费获得有现金流,因为有现金流,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获得固定收益,最后收回成本。
另一方面,在一些不容易收费、看上去也没有资产证券化机会的项目中,政府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收回成本并获得相应回报。特别是,政府在融资方式和手段上有很多选择机会。我们熟悉的地方融资平台或城投公司就是这样的手段之一。
也有其它的一些方式。比如城市的政府修了一条地铁,穿过了这个城市的很多地方。附近的地价会因此上升,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发商会进来,商业设施也会建起来,更多的人口会被导入。等到经济发展以后,这些给政府交的税收也就增加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考虑用组建项目发开公司的方式来解决对地铁的筹资和回报问题。上海早期的轨道交通建设就是用了这个方式。这些做法都利用了金融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思维。
中车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DRT) 图源: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提到,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虎年伊始,各地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其中很多都是基建项目。是否可以理解为,今年政府将基建投资作为其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张军: 因为中央强调了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国的体制下,各个地方政府当然都会去安排更多的大投资项目。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贯彻投资有效的精神,也要对这些投资的融资成本有很好的事前估计。也就是说,每个地方政府在准备投资项目时都得想一想怎么收回这些钱。很多钱都是专项债,它是有成本的,要偿还的。地方政府将来不仅要收回成本,还要有能力给债权人支付回报。
当下,各个地方都比较关心怎样启动更多的投资项目,我认为,地方政府的官员不仅要关注“投入端”,即这些项目投多少钱,还要关注这些项目的“产出”。毕竟基建或者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不太容易度量,它不像是一个汽车厂,产出就是生产的汽车。
所以,地方的基建投资最重要的底线是财务上要能够实现平衡。哪个地方政府在财务平衡上动了更多脑筋,将来它在有效投资上就会做的更好。地方政府发5年10年的专项债去投项目,要关注最后能不能收回成本,并且还能获得一些正常的回报。这些都要有事先的科学论证和预估。
即使是纯公益的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也要盘算一下,这些项目到底对当地的经济有多大的拉动,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有没有可能可以通过增加税基的方式间接地进行补偿。
观察者网:国常会提到,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是否可以认为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体现?在去年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这样做是否有助于缓解压力?
张军:它能缓解压力,也是因为在数字上能够好看一点。我们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很多大的投资项目,国家和地方统计局一般会采取“形象进度法”去测算项目的进度。所谓“形象进度法”就是统计员要到现场去看,比如说这里要盖个房子,或者那里要建个厂房,他们要亲自到现场去看这个项目建到什么程度,大概占整个工期的百分之几,以此来测算投资的规模。
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很关注这个事情,希望一季度有很多项目用眼睛可以看得见它的进度。
“政策发力”主要是针对我们的财政和央行。比如说我们的专项债要尽早安排,尽早落地;央行的信贷政策对今年的有效投资要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央行需要通过窗口指导到各个商业银行等等。这样逐步在金融系统里面形成一个更多地支持这些投资项目的氛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新业务烧钱不止连累年亏235亿,王兴:美团追寻长期价值
2022-03-25 22: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业绩公布后大跌7%,蔚来又让人失望了?
2022-03-25 20:15 观网财经-汽车 -
上交所发布存托凭证新规!个人投资者需符合这些条件
2022-03-25 20:13 观网财经-金融 -
割韭菜新高度:员工集资给老板买房,老板直接卷款跑路?
2022-03-25 18:27 观网财经-消费 -
国产体育品牌年报:安踏目标超越耐克,李宁特步361度营收大涨
2022-03-25 18:23 观网财经-消费 -
中所警务安全合作引发澳担忧?外交部回应
2022-03-25 16:39 -
银保监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推进设立中 用于系统性重大风险处置
2022-03-25 16:30 观网财经-宏观 -
SpaceX平均日产卫星4颗,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2022-03-25 12:09 观网财经-科创 -
教育部:暂不认证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
2022-03-25 10:50 观网财经-海外 -
“对标苹果”元年:小米营收3283亿,研发投入仍有差距
2022-03-25 10:45 观网财经-科创 -
大公司早报|瑞幸去年收入翻倍 宝洁为侮辱女性道歉
2022-03-25 09:06 大公司 -
五菱宏光也顶不住了,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何时休?
2022-03-24 20:43 观网财经-汽车 -
旅游业寒冬第二年:携程、同程回暖,途牛掉队
2022-03-24 20:3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防疫履职不力,哈尔滨五常市7人被追责问责
2022-03-24 18:47 抗疫进行时 -
中国投资109亿元再建两项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2022-03-24 16:28 电力改革 -
两部门公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022-03-24 16:20 -
美恢复352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豁免,商务部回应
2022-03-24 15:20 中美关系 -
马化腾说腾讯业绩像自己的腰一样:不那么突出了
2022-03-24 14: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大公司早报|小鹏汽车回应黄牛倒卖订单 中国移动2021年收入8483亿
2022-03-24 09:16 大公司 -
劳模实名举报市值136亿民企被50亿贱卖,当地成立专班调查
2022-03-24 09:0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想联俄抗中,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评论 56这国总统致信特朗普:帮我们打败叛军,给你关键矿产 评论 127“特朗普是对的,都怪泽连斯基对美国的天真幻想” 评论 208加外长“鼓劲”:我们能赢,对美影响力世界最强 评论 72美国特使:普京不是坏人,就看乌克兰了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英国要是削减这个,就是屈服于特朗普的霸凌”
-
美国特使:普京不是坏人,就看乌克兰了
-
英希思罗机场CEO:感到自豪
-
加外长“鼓劲”:我们能赢,对美影响力世界最强
-
“加70%关税也从中国订货,我不想做‘美国噩梦’”
-
“彻底暴露了!一场火就能烧穿英国命门”
-
美商务部长:500万美元“金卡”,一天卖出1000张
-
塞尔维亚副总理当面向绍伊古“承认错误”
-
“普京称在特朗普遇刺后去了教堂祈祷”,美特使:特朗普深受感动
-
他俩滞留太空超9个月还没拿到加班费?特朗普:我可以自掏腰包
-
小特朗普:针对武契奇的抗议被武器化了,和我爸一样
-
台“友邦”也急了:美国不打钱,我怎么拆华为设备?
-
特朗普:正在讨论割地
-
美国海军为啥落后中国?“看看这艘军舰,就明白了”
-
不装了?以色列防长威胁“永久占领”加沙
-
英国国王要美国加入英联邦?特朗普回应
-